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几点体会

2009-09-16 04:44郭爱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编钟交响曲欣赏课

郭爱艳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怎样适应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上好音乐欣赏课有以下几点体会。

针对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材是

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

初中阶段,从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如“优美、活泼的”“开朗、奔放的”“兴奋、激昂的”“悲惨、哀怨的”,等等。这个时期,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中外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广泛接受各种音乐信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1)有生动形象、优美音乐旋律的,结构简单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作品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国作品《鸭子拌嘴》《金蛇狂舞》等。

2)初中生生活范围大了,接触的事物多了,情感情绪也日益丰富。虽然这种情感还不稳定,但对了解各种情感的音乐已经有了兴趣。如描绘美好爱情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喜悦之情的《北京喜讯到边塞》,表现节日欢庆之情的《春节序曲》,歌颂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蓝色多瑙河》,表现作者个人感情的《未完成交响曲》,包含音乐家创作心情的《惊愕交响曲》等。

3)初中阶段的学生意志品质不断得到发展,自觉性较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增强,他们钦佩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模仿性强,也希望成为意志坚强的人。针对这一特点,外国作品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中国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嘎达梅林交响诗》等表现个人英雄气概的作品是最佳选择。

4)初中生个性正在形成,虽不稳定,但极富逆反性,喜欢标新立异,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从未见过、听过的东西表现出极大的渴望。越是不让听的越想听,越没有听过的越有兴趣。针对这一特点,还可适当增加一些既有趣味性又有艺术性的内容,如杜卡的《小巫师》,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等风格迥异的各类作品。并可适当选择一些较熟悉的歌剧舞剧的选曲,如《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和《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等。

以上欣赏内容只是笔者的个人理解,当然并不表示就只选这几首。教师可以做一些有选择的补充、删减,应更加能够提高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而保证这个兴趣的前提就是选择最优秀的音响资料。对那些虽然是名曲,但在演唱、演奏上经过随意篡改原作品的“通俗音乐”,则必须拒之于欣赏教学的课堂之外。

有了好的音乐,怎样让学生喜欢,愿意听且从中受益,就要看教师用什么方法来引导。

好的欣赏音乐的方法可以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倾听,是训练具有音乐耳朵的一条有效途径。

故事导入法少年都爱听故事,初中生也不例外。针对这个特点,可在倾听乐曲前讲一下关于这首乐曲的奇闻佚事,像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的故事,听完故事,一下子就有了想听这首曲子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听这首曲子,一定是“两只耳朵竖起来”。

听音乐取名法少年都有表现欲,初中生也同样有。于是可以用所给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听音乐。如欣赏《玩具交响曲》时,边听边提示他们:听到了些什么声音?(鸟叫、水响)是现实生活中的鸟叫、水响吗?(不是,是什么东西模仿出来的)那么是什么东西可以模仿发出这些声音呢?(公仔、玩具)……由此一步步引导他们达到教师吸引他们听音乐的目的。

谈天说地聊天法初中生的知识面比小学生宽了很多,对生活对社会也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他们的经历体验无法感受到的东西,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讲一些亲身经历的对音乐的一些感受,看一些演出的感想,这种体验的分享,同样会感染学生,并更加关注于介绍给他的音乐。比如笔者家乡是出土编钟的湖北随县,在讲沿海版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一课编钟时,就向学生讲叙编钟出土时自己所经历的一些有关事情,学生非常感兴趣,觉得课本上的内容原来并不遥远,在其后的听编钟的声音及编钟乐时显示出浓厚的兴趣,颇有些迫不急待,整堂课的效果非常出色。

畅所欲言讨论式在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主体,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而教师则是为这两者服务和联系而存在的。因此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初中时期,正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漫谈音乐感受时,七嘴八舌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例如,有一次给学生听《那不勒斯舞曲》,有学生就说后面这段越来越快,感觉像跑马。教师就不能批评他,而是应积极引导,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跑马带给他的情绪是怎样的?(紧张、兴奋、激动)而这首乐曲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也越来越强,带给人的情绪体验的确是相同的。在做这些评价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他们在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教师的肯定。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小细节控制课堂气氛,创造环境,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

增强好奇对比法沿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中学生对港台流行歌曲耳熟能详,如数家珍,对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知道的却是少之又少。怎样吸引他们对教师介绍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如在讲解沿海版教材第四册中国民歌这一课时,先播放了3首重新改编过的中国民歌,这些民歌由通俗歌手表现出来别有一番风味,学生特别喜欢,然后再把原汁原味的没有被改编过的原唱放出来让学生对比。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基础上,来介绍中国民歌的知识,就可以达到学生主动学习,了解音乐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卢龙县大李佃子中学)

猜你喜欢
编钟交响曲欣赏课
金石齐鸣话编钟
曾侯乙编钟
曾公编钟铭文补说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