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点滴思考

2009-09-16 04:44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规矩习惯笔者

马 娟

因人施教每个学生的素质、能力、知识基础、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因此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地做好思想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思想道德教育学生是学校的真正主人,但他们从生活到学习各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他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同时学生拥有很强的可塑性是中学生的优点。教师尤其班主任、任课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监护人的品行,将如阳光普照大地一样直接影响每个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一名优秀的教师,必将在课上、课下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力求不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影响。因此,学校有必要提高和强调每个在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每一名教师都代表着学校的一张脸,一定要规范教师行为。同样,每一个学生也代表学校的一种教育结果,教师决不可放任不良学生不管。

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品行和成绩的好坏,尤其是小学阶段。由于这些学生正处于身体、思想各方面急速发展的时候,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各种外界因素极易导致其性格、行为习惯的倾斜。因此在这个关键时期,班主任的一个很大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整洁的教室环境是开展良好学习的前提。学生每天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桌椅摆整齐,在桌子上套上干净的桌布,把课桌内的杂物清理干净;个子高的学生负责及时将掉下来的窗帘挂好;除了一日四次的卫生打扫外,笔者和生活委员还突击检查学生座位周围、暖气管下面的卫生情况,督促他们养成保持卫生的习惯。如果在地面上有垃圾,要随手拣起来扔到垃圾箱内,而不能视而不见,指望值日生去做。

学校规定在校学生必须统一着装,但班上有些学生喜欢穿自己的衣服,刚开始笔者在执行学校规定时学生觉得管得太多了,于是笔者给他们讲道理,校服虽是生活中的小节,但它却是学生精神面貌的反映。在笔者的大力监督和检查下,在学校规定的统一着装期内,学生都能着装整齐,表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

这些措施实施起来确实加大了工作量,侵占了休息时间,但将这些“小事”坚持下去,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获益匪浅。

班主任要经常“换位思考”班主任要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这时,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捕捉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偶然一瞬闪光点,也要大力表扬鼓励他们迎头赶上。开学初,笔者在班级的墙上贴上一棵树,告诉学生,班级就是一棵大树,那长叶开花的便是集体。班队课上,学生把自己的特长写在自己制作的叶片上,向同伴交流展示后郑重地贴在大树上。学生写道:“我能做班上的数学王子”“我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我是班上的大力士”“我最懂得体贴别人”“我能当好管水员”“美术画画我第一”“优美舞姿只有我”。

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讲话不宜拖拉,不能无故批评学生,不能随意承诺,说到就要做到,笔者要求自己每日微笑进入班级,从不将个人情绪带入课堂。笔者深知:经常的换位思考,会使教师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

要培养习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有一个比较习惯的方法,即规矩。朝令夕改,自己破坏自己的规矩,班级管理就很难自动运行。班主任要多设计,通过什么样的管理,达到什么样的结果,管理中立下的规矩绝不轻易修改。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由什么人来做,从方法到要求都要明确下来,特别要重视那些别人看来很小的事,逐步实现班级管理的自动化。当有时要违背一些规矩时,应该向学生讲清楚,以保持班级管理的良好习惯。

(作者单位:宁夏吴忠红寺堡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规矩习惯笔者
上课好习惯
老师,别走……
“按规矩办”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粤人吃饭讲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