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意识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009-09-16 04:44孙永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关心班级班主任

孙永波

了解学生个性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有种服务意识,即“一切为了学生”,树立学生第一的服务意识,要求教师在学习、思想、情感等方面都必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与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是做好赏识激励教育的前提条件,感受学生,就应该了解学生,熟知学生,学生在想什么,希望做什么,爱好干什么,教师都要心中有数。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他们的内心需求是不一样的。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在教学中或是管理中,很有必要换位思考一下,要站在学生这个年龄段上换位思考,要正确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学生。

班主任要做一名细心的观察者,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对班级工作的意见、体贴他们的疾苦、关心他们的成长,视学生的疾苦为自己的疾苦,处处体现教师的高风亮节、豁达胸襟,脚踏实地,与周围的世界产生一体感,形成共性思维,让学生觉得教师胜如父母,可亲可敬。

赏识学生特长

赏识教育是促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和超越自我的最佳途径。赏识激励就像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和雨露,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永远需要这种特殊的养料。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夸奖、赏识和激励。但同时还必须认识到,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的、无原则的表扬,而是通过赏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因为,赏识教育的确能给予做错事的学生以改过自新的勇气,能鼓励学生说出满意的答案,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与价值的实现,能让学生在一个心理健康的时空诗意地生存;也能使师生间的距离缩短,关系融洽,使学生奋力地攀登成功之巅。所以,教师只有多关心学生的感受,并时刻注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感受及其变化,想他们之所想,用心体验他们的情绪变化和需求,甚至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并与学生倾心交流的意识与行动,问一问学生的真正感受与需要,善于了解学生,能够从学生的位置看问题,能够以心换心,以情动情,才能被学生接纳并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用温暖、冷静、鞭策的话语与学生进行沟通。班主任既是学生的长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作为长者应该宽厚,关心爱护学生;作为朋友应该理解尊重学生,在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参与和体验中,更多地成为谦虚的聆听者,聆听学生的心声和烦恼,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赏识学生的独特见解和表述。力求在平凡、普通中捕捉闪光点,把握学生的常态内力,使其发扬长处,避其短处,在成功中品味、赞扬其优点、优势,以促进个性特色形成;在失误挫折之中寻找正确和有利的因素,增强自信,开发潜力。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教师的“爱”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为前提;在工作中不仅要对学生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更要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教师必须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善待每一个学生,并时时刻刻关怀他们的生存困境与愁绪,激发他们生命的活力,宽容他们的失误与瑕疵,开发他们每一段落的潜力与价值,了解他们的特长与问题。在教学中做到心中装有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凭着一颗心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以成见或习惯性主观认识对待学生,而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中学生的心灵饥渴,渴望关心,可以说对学生付出一份关心就能够换来几倍的真情。

针对学生差异

班主任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边缘生和后进生,关心的契机可以是衣食住行和学习等各个方面。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一样,班主任应抓住契机,给予各方面的充分表扬和肯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长期保持愉悦的状态,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希望在前”,不断拼搏,学习上产生极大的动力。在激励学生的同时,还应让班级全体成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的喜悦是最有力的推进器,它能使人自新,催人奋发。但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当前实际,设立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应该给予表扬、奖励,使他们觉着成功并不难,时时充满成就感。

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它不但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中获得自我,而且还是鼓励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走向未来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店中心校)

猜你喜欢
关心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开心与关心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