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艺工融合 不断完善和创新艺术类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2009-09-16 06:33周永凯田红艳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北京服装学院艺术类教学管理

周永凯 田红艳

北京服装学院成立后,在保留原有的优势专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服装工程、服装艺术设计等专业,拓展了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及专业方向。随着学校艺术专业的迅速发展,如何体现艺术类教学特色,建立与艺术类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和创新艺术类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为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由于艺术类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显著特点,因此,研究艺术类教学的规律及特点对构建艺术类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艺术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意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能启发和引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这是艺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艺术类教学的个性化特征十分明显,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在教学中体现个性化,才能培养学生鲜明的艺术个性,这也是艺术类课程实行小班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艺术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因为情感因素在艺术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从培养学生的创作激情到艺术作品中需要体现的艺术情感来看,教师应注重设计课堂教学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创作激情。艺术类教学还要注重创作实践。我校倡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在艺术教学中强化技能训练,在教学安排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和观察时间。

了解艺术类教学的规律及特点,便于对艺术类教学进行服务和管理,同时也为建立一系列艺术类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艺术类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稳步提升教学水平

我校是理工科院校中兴办艺术类专业较早的学校,随着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学校总的专业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给学校统一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质量评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我校,多学科并存,各学科之间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交叉与融合。考虑到这一现实情况,在艺工结合办学的形势下,不断完善和创新艺术类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势在必行。

1.不断完善和丰富“四个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

2001年12月,北京服装学院作为北京第一所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随机性水平评估的高校,取得了良好成绩。之后,学校将2002年确立为“教学质量年”。2003年将“创新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心。在此之后“以质量为根本,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深深根植于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心中。通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和规范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的领域中不断进行深层次探索,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四个一”的内部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有力地保障了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建立了一个负责组织并进行本科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的机构。2004年,学校独立设置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岗位,指派专人负责日常工作。2007年,正式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办公室,形成了校长领导下的教务处、院(系、部)各负其责的本科教学行政管理体系和以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组成,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的学术管理体系。学校教学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通过职能部门,统一调动全校资源为教学服务,统一管理教学工作进程及信息反馈,实现各项教学管理目标。校长办公会决策教学指导思想、中长期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等办学方略。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院(系、部)学术委员会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懂教学的管理人员组成,研究和决定教学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建立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配套制度。即校领导教学工作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建立了一套包括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即制定了一整套针对不同对象的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和方法,条目细、内容详、范围广,可有效监控各主要教学环节。

建立了一支由领导、同行专家和学生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队伍。即组成了一支由具有丰富教学及教学管理经验的专家教授、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教研室主任、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队伍,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努力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做到客观与公正。

2.将“两级管理、求同存异”与“四个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相结合,打造教学质量评价新模式

“四个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于工科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但是,艺术类教学相对于工科教学而言更具有灵活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因此,在对艺术类教学进行评价时,必须坚持“两级管理、求同存异”的原则,这样,我们所建立的艺术类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才是适合艺术类教学管理的特色模式,从而能更加科学合理地维护教学秩序,在促进各专业协调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学校各艺术专业的办学水平。

两级管理。即实行校、院(系、部)两级管理。在管理上学校力争做到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沟通、了解与互相尊重,建立了校、院(系、部)两级教学过程监控机构,明确了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促进了学校艺术专业的和谐发展。例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学校现在每年组织暑期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调研,以问卷和访谈方式相结合,获取第一手的市场调研资料;二级学院(系)也始终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艺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两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增强了调研的科学性和调研结果的可信度,用以指导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对于学校的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声誉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求同存异。即在统一管理的模式下,针对共同点统一规范、统一评价,同时按照艺术教学规律和特点采取了一定程度的细分,建立了与艺术教学规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与管理办法。在日常教学管理上,以艺术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日历为例,学校始终坚持严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计划的执行要严肃,但要定期地修订教学计划,以确保培养的人才能跟上现代艺术的发展。在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适时地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时数,不断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整合。教学日历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修订。对于艺术类课程,教学要求是统一的,但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教学风格可以各有不同。学校规定,艺术类课程教学日历上每次课程的安排要明确清晰,外出考察、搜集资料、市场调研、写生等教学环节,要在教学日历中写明。如有变化,按调(停)课处理,以维护教学日历管理的严肃性。在排课方面,学校充分尊重艺术类的教学特点及规律,所有艺术类课程都采取集中阶段性排课,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投入到课程中去。

在艺术类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兼顾了工科与艺科,对于艺术类课程,学校单独制定了《北京服装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北京服装学院教师日常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在艺术类课程考核方面,以美术系为试点,建立了完善的艺术类课程作业要求及评分标准;在艺术类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建立了《北京服装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涵盖了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与改革、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质量标准,明确了艺术类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与认定;对于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环节,学校制定了《北京服装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和《北京服装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表》,确定了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和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撰写规格;在艺术类新办专业建设方面,学校制定了《北京服装学院新专业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涵盖了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新办艺术专业建设的各项质量标准。2005年,由校外专家和本校专家共同组成专家组,对绘画、摄影、动画3个新办专业进行了专业评估,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明确了存在的不足,对艺术类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了示范和指导作用。

建立教学质量档案资料系统。学校十分重视艺术类教学的档案管理,建立了完备的艺术类教学质量档案资料系统。学校建立了艺术类专业入学考试的试题库,对于学生优秀作品的留存、发布及出版形成制度,对实践教学资料的积累都有相应的规定,对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存档模式也进行了规范。

3.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在艺术类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上,学校逐步转变艺术类教学管理的思路,从以知识传授为评价依据逐步转向以能力培养为评价依据,在注重管理的长期效应的同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在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不仅评价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而且更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教学态度,不仅能够评价教师的教学责任心,而且还增加了更深层次的内容,如教师的情感是否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创作情绪。对教学思路的评价,不仅能评价教师的讲课思路,而且还评价了教师能否启发引导每名学生的学习思路。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着重评价全班学生学习该课程后的收获,如教师教完一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览。在展览期间,组织艺术类学生进行观摩和学习,同时由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校、院(系、部)教学质量评价专家组、教学督导组成员观看展览后作出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学生创意能力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等。

三、以评价促提升,艺术类教学取得长足发展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多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艺术类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和长足发展。

1.艺术类教学取得一定数量的标志性成果

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于2005年和2007年分别被确立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2008年,建成市级精品课程两门;艺工结合团队“服装设计与营销管理教学团队”入选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一批教师在教学科研一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的邹游老师于2004年获得“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刘瑞璞老师于2006年获得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2005年~2007年有14位艺术教师荣获了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15位艺术教师荣获“桑麻奖教金”。学校教师还承担并完成了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制服、火炬手服装、中国运动员领奖服和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中国代表团入场式服装的任务。

学校在艺术类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优良成绩。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共17部,北京市精品教材4部,2005年~2007年学校共计出版艺术类教材32部,形成了服装、艺术设计、美术3个特色教材系列。

艺术类学生出版《Photoshop经典设计200例》、《flash动画原动力》等著作3部,获国际、国内比赛各类奖592项。在2007年HRD(国际钻石高阶会议)钻饰设计大奖赛中,全球有44件作品入围,来自中国的8件作品有6件出自我校,比利时王储妃玛蒂尔德公主殿下亲临我校,主持中国地区获奖作品发布仪式。

2.学校的办学声誉和艺术类人才的社会竞争力显著增强

学校拥有艺工结合的优势资源,注重文、理、艺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交叉多学科知识,在有限课时内,扩展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利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服装高校,建校以来培养了两万多名合格人才,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绩,校友遍布世界各地,很多人已成为我国服装纺织行业国有、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物。2005年、2007年,北京市两次授予学校“功勋学院奖”、“时装之都育人贡献奖”。近年来的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评价较高,满意度达90%以上。据用人单位反映,学校的艺术类毕业生普遍表现出较高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与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全国各地,尤其是服装纺织行业发挥了中坚作用。近年来,我校的艺术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有些优势专业一次就业率甚至达到100%。

人才培养的质量来自教学的质量,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艺术类教学的质量评价工作,更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完善,以提高艺术类教学水平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输送更多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艺术人才,促进高等艺术教育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教务处)

[责任编辑:张 雯]

猜你喜欢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类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服装学院公共艺术系2021年优秀毕业生作品选登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作品选登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