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研究型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2009-09-16 06:33广刘小龙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研究型基地科技

张 广 刘小龙 肖 洪

党的十七大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2006年初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必需的5个创新体系,即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2006年6月5日,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作为一名创新型科技人才,应该具有6种主要素质和品格:高尚的人生理想,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

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是自主创新的国家队,是培育和发展先进创新文化的发源地。研究型大学要发挥自身优势,培养一批具有上述6种素质和品格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创新有没有方法?一个人的创新能力能不能培养?这是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科技部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创新是有方法的,创新的方法对于科研创新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提出的TRIZ创新理论体系(如图1所示)是经过实践检验,取得良好应用成果和巨大经济效益的创新方法学。

该创新方法指出:创新有方法、有规律,不是靠“灵光一现”和“运气”来决定的事情;创新有原理、有工具,普通人掌握了以后都可以像发明家一样进行创新;创新有实践、有验证,所有的创新方法和规律都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得到了实践与验证;创新有思维、有辩证法,可以提升创新的层面、扩大创新的成果。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要遵循创新的客观规律,在充分研究创新方法学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体系和方法,进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要通过营造校园创新氛围、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构建学生创新基地、建立健全创新长效机制等有效途径,构建适应研究型大学特点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始终把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提出了“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和“拓宽基础、瞄准前沿、构建团队、自主创新”的研究生教育指导方针。基于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学校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构建了研究型大学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大批创新型人才。

一、营造创新氛围,实施“百千万”工程

通过构造“创意—创造—创业”的创新素质教育价值链,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科技创新培养需要,形成了“点上活跃、面上繁荣、层上深入”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格局,营造了以科技创新为重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氛围。

多年来,以“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的各级各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学校蓬勃开展,形成了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竞赛活动体系,全年不断线。这些活动群众基础广、活动影响大、组织机制全、活动效果好。“冯如杯”竞赛从1991年举办以来,逐步发展成为学校声誉最高、学生参与面最广、参与积极性最高的一项品牌活动,参赛人数从第一届的40人增加到第十八届的3,000余人,参赛作品从第一届的16件增加到第十八届的近1,000件,打造了富有学校特色的学生创新文化品牌。

通过实施“百千万”工程,每名本科生在大学期间都至少参加过一次科技创新活动,完成过一项科技创新作品,科技创新活动的覆盖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学校成为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唯一一所连续10届捧得“优胜杯”的高校;培养了一大批以中科院研究员唐世明为代表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在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打造出一批优秀科技创新作品,逐步发展成为国家或省部支持的重点型号项目;涌现了一批成功完成市场转化的精品项目,积极推动了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

二、强化创新教育,完善学生创新知识结构

坚持通过“创意实践、创造实践、创业实践”的递进式、系统化创新实践强化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效完善了学生的创新知识结构。

创意实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创新是反复进行思维收敛与发散的过程(如图2所示),创新思维具体包括准备阶段(前导、不满、认识环境、获得资料、研究分析)、创新阶段(潜伏、顿悟)和验证阶段(产生、发展、审核、实施、满意、转向)3个重要阶段,具有突破性、新颖性、多向性、独立性、意外性、敏捷性、主动性、目的性、预见性、求异性、发散性等基本特性。同时,在形式方面有线性思维(正向、逆向)、平面思维(纵向、横行)、三维立体思维与空间思维等多种复杂形式;在逻辑方面,有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基于创新思维的上述特点,进行创意实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通过形式多样的创意实践活动,如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头脑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等,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收敛和发散的锻炼,引导学生经历创新思维发展的全部过程,进而通过多种途径对比分析,开启新的启发性的创新思维。创意实践成本较低,而收效显著,为开展创造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造实践是将创新原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们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创新教育,学生们掌握了创新的基本原理。创造实践正是运用创新方法的工具(如图3所示)将创新原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重要环节。缺少了创造实践,创新原理的教育将成为一纸空谈,专业知识也变得无的放矢。以“冯如杯”竞赛为代表的一系列创造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学生采用创新工具、结合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创业实践是将创新作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停留在创造实践的创新教育是不完整的。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创新是采用发明的手段,并使发明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创业实践的创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学校从2004年开始举办“北航科技园杯”创业计划大赛,鼓励广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目前已有数十项学生的创意和创造成果参加了全国、北京市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实践活动,其中不乏优秀项目经过市场转化,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产品。

三、整合资源,构建学生科技创新基地

通过充分整合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的有利资源,学校构建了大批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学生创新教育提供了有效平台,推动了学生创新实践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的质量。

学校积极发挥教师科研优势,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公共实习基地、全国7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43个航空航天厂所实习基地为依托,已建成10余个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学生创新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硬件环境、设施,制定了相关运行规划和组织管理制度,配备了师资力量。

目前,学校各理工科学院基本建成了学生创新基地,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这些基地各有特色。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创新基地依托本科教学中的平台试验课以及“本科教学示范中心”的建立,聘请博士生作为助研员,对每位学生的创新项目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和帮助;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创新基地以全国大学生各类科技竞赛为目标,制定相应训练体系并配备专门师资;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创新基地作为成立较早的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有微小型飞行器低速风洞等先进设施,以此为依托,于2004年正式成立北航航模队,担负学术研究、航模竞技、航空科普和航模表演等主要任务,取得全国航模锦标赛“四连冠”的佳绩;宇航学院依托酒泉卫星中心这个校外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组织14名本科生完成了从探空火箭的设计到发射的全过程,这是我国第一枚由本科学生自主设计制造的探空火箭,于2006年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成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四、建立长效机制,启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学校逐步建立健全了学生创新教育的长效机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意见》,系统规范了研究型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目标、原则、方法、机制,并于2005年启动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以科研立项的组织形式教育学生解决科学工程技术中的具体问题,该计划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项目申报、立项答辩、中期检查和项目验收,并设立了专项基金。

SRTP采用项目管理机制,主要面向大学二、三年级本科生,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成立了校、院(系)的指导工作组,负责SRTP项目的组织实施、制度制定和经费管理等事项;成立了SRTP专家组,负责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以及结题验收,并对项目的开展提出合理意见;项目实行导师负责制,每一个项目不少于一名指导教师,在学生独立研究的前提下,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结题答辩以及项目成果总结和推广等工作,并对项目研究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学生通过科研训练,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科研创新方法和手段,提早进入了专业科研创新领域,接触和了解了相关学科的前沿,明晰了学科的发展方向,同时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想象力、批判思维、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构建的研究型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开展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工作的理论研究,适时开设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将学生社会实践与学生创新实践相结合的组织模式。同时,学校将以承办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契机,探索建设大学生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为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责任编辑:常 晶]

猜你喜欢
研究型基地科技
研究型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科技助我来看云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科技在线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