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2009-09-16 04:44宋淑仙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瀑布语言文字古诗

宋淑仙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创设诗境,感知整体美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画面展示意境法教师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鹅》这首诗包含丰富的信息,有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故此根据诗意,笔者制作多媒体课件。画面上,亭台楼榭,杨柳依依,岸边一位老翁翁笑嘻嘻地捋着胡子,一个儿童正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洒谷粒。图中白鹅的颈部、红掌部均可活动。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白鹅形象,就不难表达:“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看2只红红的脚掌的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悠闲自在地拨掌前行,欢快地引颈高歌。此时水波荡漾,荷叶轻摇,荷花飘香……这意境是多美啊!”

音乐感受意境法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的离情别绪,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让学生欣常歌曲《九月九的酒》,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艺术氛围。

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笔者先请学生观看课件,让学生形象感知瀑布壮丽景象,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再随着播放的悦耳韵律范读古诗,通过范读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朗读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学生很快就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启发想象,训练表达美

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美感提供了天地。在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传递、变动、再现等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临港开发区中斯友谊小学)

猜你喜欢
瀑布语言文字古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瀑布之下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