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追梦人!”

2009-09-18 09:50
师道 2009年7期
关键词:校长学校教育

李 淳

他是一个用心办教育的人,他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落实到办学的每一个细节中。

他目光高远,既是行动者,更是思考者、探索者。

快60岁的他,心中始终有梦!

从社会角色的层面讲,雷泽怀是个勤奋的教育践行者,执着追寻治校治教的创见,摸索教育和谐的图谱……说起原则、方略的种种,他的眼神里满是严肃与坚定。从个人成长的角度说,他自言是个勇敢的追梦者。不为功名利禄,却为那教育中若隐若现的“魂”,或只是孩子一个纯真的笑脸。人生的境况酸甜苦辣,而梦想始终是他生活的缪斯,谈起这些隐形的翅膀,他的脸上时不时浮现出浪漫的神色。

一个校长的严肃和浪漫,是演化为他学校办学思想——“方圆合一”的最初根由吗?

“校长的眼界决定学校的精神高度,校长的个性成就学校的特色”的理念在我脑里根深蒂固。我心想,此次走访只是再度验证,优秀教育者造就优秀教育机构,却在雷泽怀校长不断深入的话语中,渐渐有了新的领悟。那就是,为学校的发展奠基,并赋予其永不衰竭的学习力,使之永葆鲜活,才是对学校和教育最大的贡献!

“一切来自梦”

让梦想成为一种引领

在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担任副校长职务之前,雷泽怀在江门市新会县共青团委任职,外人认为他可以安妥地走从政之路。也许是时代开始往教育挪移天平,也许是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前传”,他还是自然而然地离开机关从教了,先是去了农村一所中学干了五年,后在华侨中学一路成长。日后在谈起“校长不是官”时,因为此重际遇,他比其他人多了一些深刻的感悟。

后来的“进行了一年的思想斗争”,说起来更加富有戏剧性,那是由华侨中学副校长调至县实验小学当校长。用当时另外一位校长的话来说是 “大材小用”,他坦言当时内心确实有很多个不愿意。但当他在教育局说下“同意”二字时,内心却升腾起新的激情,于是领导听到了另外一句朴素的“我会干好”。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当雷泽怀准备在新会实验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实验时,他听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中学校长了解小学的东西么?”

“实验小学无实验!”雷校长的话掷地有声。他对实小的老师侃侃而谈:“我爬到楼顶——我们这个小学真小啊,一览无遗,我该做些什么?”“我们的孩子作业做到凌晨一点,没有人为此反省么?”

校长的真性情打动了老师,他勤奋的身影感染了学生,他出色的理念,优秀的成果说服了质疑的人群。在学校师资、配备、教学科研都有了长足发展时,他和老师再谈梦想,并说我们“不摆花瓶”,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如果说改变学校面貌,展开科研活动,开启“生本”教学,是雷泽怀在实验小学进行的有益探索,是梦的圆舞曲,那么后来创办尚雅学校,奠定其发展基调,更像是梦的变奏曲。“无钱、无地、无校舍,创办尚雅学校,不可能办得到!”大家如是说。雷泽怀却道:“一定准时开工!”最后,果不其然。传奇的背后,我们都可猜想到那日夜的筹划、谈判和奔波,可他却淡淡地说,“因为有梦想”。

“三流的校长以理服人,二流的校长以情感人,一流的校长以梦导人。”“我向老师们提出,要唱好三首歌。第一首《国际歌》:教师们要懂得自救;第二首《团结就是力量》:全体教师要团结一致;第三首《敢问路在何方》:教师要开拓进取,敢于创新。”仰望着融合并彰显办学理念的典雅的校园建筑,想起这些梦和歌曲,大概每个老师都会有把青春冲上云霄的劲头。

四栋高大的教学楼分别名为“剑桥”“哈佛”“清华”“北大”,雷校长说是给孩子们一个“小梦”。

一点一滴总关情,梦呵,到底是什么?他说“教育只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去追求完美。”

“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

让管理成为一种内涵

说起学校管理,雷校长列了一条公式,“优秀决策=胆量+科学观”。学校运营要做好加法和减法,学校治理三大要素是校长、制度和文化,要做加法,取其“和”;工作流程要做好减法,他注重学习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流程,取精去粕,整合资源,建立了学校管理的系统流程模板,并保留其可变性。现在,尚雅学校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三区并驾,知行力与教育实效齐驱,各项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教师队伍建设,他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导向,鼓励教师积极定位,重视各个层面的表扬、评比和帮扶,并强调机会公平和考核严格。

尚雅学校贯彻“以生为本”的办学宗旨,围绕“中西结合、双语教学、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打造了一系列的教育品牌,诸如“让墙壁会说话”“口语交际”“听音乐写好字”“知礼感恩”“个性化作业”“习惯养成天天讲”“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双班主任制度”“教师读书计划”“推门听课行动”“我为学校献良策”等等。

我们在尚雅学生家长的留言簿里看到了许多动情的言语,下面且让我们把眼光聚焦在学生生活的小切面上——

“我的孩子是学芭蕾舞的,她们每天跳完舞已经是6点了,因为要赶校车,就匆匆忙忙地走,因为人个子比较小,书包又大。后来六年级的几个姐姐居然主动每天放学就到舞蹈室帮她们拿书包……”

“奶奶病了,女儿嘘寒问暖,不时跑去问:‘奶奶你哪里不舒服?我帮你涂下药油;奶奶你饿不饿,想吃饭还是吃粥?奶奶感动得掉下泪来。”

“一次,我因为女儿的一个小错误大声呵斥了她,她委屈地对我说:‘我不要你当我妈妈了,我要去老师家,让她们做我的妈妈,他们才不会像你那样大声说话。听到这里,我百感交集……”

“我的孩子换牙,掉了一颗牙,他有点不好意思。那天放学回家,他就跑过来对我说:‘妈妈,你猜猜今天在学校是谁先发现我掉了一颗牙呢?我说:‘当然是你同学啦!他们有没有笑你没牙呢?‘你错了!是我们黄老师发现我掉了牙,她还问我怎么这么迟才换牙,别的同学早就换牙了。我接着说:‘那你有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呢?‘没有啊,这说明黄老师关心我,才发现我掉了一颗牙!”

……

“孩子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

让生本成为一种精神

雷校长说从中学副校长到小学校长的十年,同时也是“生本教育”的十年。

1999年初,雷泽怀第一次接触到“生本教育”,立即被“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理念和“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方法论所吸引,参与“生本教育”课题研究的想法便根植于他的教育思想中。

2000年,课题立项后,一年级两个“生本”实验班成立,然而部分教师与家长对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存有异议。雷校长邀请专家到校指导,组织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边实践,邀请家长听课,不断深化“生本”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验班随之发展到四个班,再向全校铺开,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尚雅学校2007正式投入使用后,生本教育继续在这里生根发芽。

对比现在一些学校对教学理论追风逐浪,热衷表面热闹的行为,雷校长扎实坚守“生本”十年显得难能可贵。不断地变换目标,追求新鲜教育形式,会影响对科学的教育思想的消化和吸收,丧失对教育现象去伪存真的审视和辨别能力,甚至产生对教育片面理解、随意肢解和断章取义等怪现象。

雷校长说,校长不能太年轻。言下之意是,不能浮躁,要慎思和明辨,要有经验和积累。

现在“生本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学生负担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等12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试验工作,在学校深入开展,并不断取得可喜的成绩。雷泽怀先后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的导师,广东省“生本教育”学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广东教育学院兼职研究员,江门市首批名校长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习,不断学习”

让文化成为一种气象

在《穷人最缺少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法国年轻的媒体大亨巴拉昂巨额奖赏可揭开贫穷之谜的人,一位9岁的孩子揭开了谜底——穷人最缺少致富的野心。

雷校长在讲完这则故事后,又我们谈起清华大学的校训源自易经的乾坤卦。谈话的内容看似天马行空,内在的关联却又丝丝入扣,他用学养来沟通这些思维的板块——野心是梦想,是舟楫;文化是底蕴,是航道。它们共同打造这份爱的事业,并借由学习和实践,不断容纳更新。说到底,学习便是他事业的源头活水。

这清澈灵动的活水,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景一物中去,是关乎感化的匠心独运;到每一个教师与孩子的阅读行为中去,是关乎成长的非“鱼”之“渔”;到自身教育生命中去,是关乎从容的修道取势。于是,他可以外出多日而不担虑,也可以点滴关怀而不疲惫。除却优异的学习力,以及对教育生活的细腻、敏感的直觉,“喜欢”大概也是解释他何以一直孜孜不倦耕耘教育的关键词吧。

是啊,喜欢,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一连串的回顾与前瞻的过程,在这一步一移里,喜欢才是最素朴的心愿呢。爱学生,便喜其祛懵,欢其长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要这一个个小兵儿在此习得“尚雅”、在人生的起步里能初步接受并理解“方圆合一”这一中国文化的精粹,养成爱学习爱阅读爱思考的习惯,我不盼桃李满天下,只盼能默默为其人生作好奠基。都说智者乐水,仁者爱山,山水我都爱,静动皆是妙。

人生一场梦,教育一场梦,以一己之小梦,陪伴、感召众人之梦,是教育事业激奋人心之所在吗?是他把人生织入教育,奉献教育,还是教育的激情和孩子们的纯真滋养了他的似水流年,是谁在启发谁?谁在成就谁?恍惚间,想起那人生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漫步学校整洁宽敞的校道上,品味尚雅二字的解读——“尚”解读之一:新会四大家族之首的何族祖先何熊祥六部尚书的府第所在,何氏家族于清朝末年创办的培育后人的“文懿学堂”坐落于尚书坊;“雅”的解读之二:其一,现代教育奠基人张之洞受任“两广”总督期间,创建“广雅学院”,受其启发,取其“雅”;其二,诗经“六义”之一。可见其传承和延续文化传统的真诚,又想起任课老师跟我们分享孩子读书热情时兴奋的模样,想起雷泽怀诚恳地说“静下心来学点哲学”,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也是全体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信念和态度——乐教好学,勤勉蔼然。

有风南来,这一所望见山,望见梁启超故居的学校,正承传统教育的风雅情怀,力铸面向世界的峥嵘气象。但追梦要走漫长的路,好在——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责任编辑 萧 田

(本栏投稿邮箱:xt6688107@sohu.com)

猜你喜欢
校长学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