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学管理 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2009-09-29 09:56曹华龙
师道·教研 2009年8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校本管理制度

曹华龙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问题。校长是学校的“当家人”,在学校管理中扮演着“掌舵人”的角色。一名成功的校长,对学校管理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形成个性化的管理风格,“以管促改”,推动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升管理水平

课堂是教学的第一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无疑与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的高低具有内在联系。但是如果教师仅满足于此,而不注重教学理论学习、教学观念的更新,就只能成为“匠人型”教师,而不能真正促进专业成长,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为此,在教学管理中,学校特别强调教师的理论学习。

为进一步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开展,韶关市田家炳中学克服重重困难,不惜花费人力、物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为教师和管理干部提供多种理论学习机会。如邀请多名专家到校讲学,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的理论。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的理论精髓和实践意义。学校要求教师制定读书计划,定期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论文,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制度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前提条件。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就必须以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作为基础。韶关市田家炳中学十分重视制订和完善教学规章制度,并注重落实和检查。近年,学校相继制订了课堂教学常规、教学科研奖励方案、教务管理规章制度、骨干教师培养办法等重要教学管理制度。

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学校提出了“四统一”的工作思路,即“统一计划,统一评价标准,统一安排教科研活动,统一教师教学工作量化”。同时,学校大力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各科组还定期作阶段性小结,交流经验,以此增强教师自觉规范教学行为的意识。

在课程管理制度建设上,学校严格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的要求,开足各种课程,并制订了校本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执行方案。严格按规定的周课时量安排每一模块的学习时间,从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整合课程内容等方面入手,解决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以人为本,打造精良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校的根本,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才有可能大幅度地提高。为强化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韶关市田家炳中学提出了“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教师队伍建设原则,即:以师德教育为主线,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坚持“以人为本,民主治校”的工作方针,在人格上尊重教师,在工作中信任教师,在情感上关心教师,在业务上帮助教师。通过努力,一大批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在学校成长起来。

青年教师培养是打造精良师资队伍的重要环节。为使青年教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学校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如全面落实“培优帮新工程”,学校对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跟踪、召开新教师教学座谈会、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等。

四、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创造性教学模式

学校以转变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加强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重点,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深入学习新课改,明确教改新思路。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如何使新课程能顺利实施?一抓学校领导; 二抓全员知识培训,进一步明确课改的目标与任务;三抓校本培训,坚持全员性、自主性、实践性原则,切实抓好以学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分类要求、分层发展、立足本职、扎根课堂、整体提高。三年来,学校组织课改辅导报告10余场,业务培训20多次,教师每人每学期撰写自学笔记10余篇,全体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案例评析、教学反思800余篇,教师们在不断进取,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创新常规管理,促使教改深化。学校创新教学流程常规管理制度,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将新的办学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优化教学流程管理, 如备课,我们提倡“五重视”“两结合”,即重视能力目标和创新目标的确定,重视教学关键点和学生兴奋点的创设,重视需要学生感情环节的安排,重视作业中的分层布置,重视课后小记的针对性、深刻性;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个人说课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其次,开展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研究,学校从课堂教学方式入手,引导和鼓励教师将新的教育观念运用到课堂实践中,通过学校业务学习和教师广泛走出学校听课,对如何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运用于各年级,各学科展开讨论,对教学方式改革达成共识。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学校也注意了校本教材的开发。学校建立了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核心的“快乐阅读、趣味数学、英语口语交际、综合美术、体育游戏”等校本课程。以校本课程“呼拉圈”为例,学校结合本校学生不能吃苦耐劳而制定的“砺志教育”、“挫折教育”,使学生能通过五颜六色的呼啦圈去感觉生活,融入生活,让学生旋转出美好的生活,旋转出美丽的人生;让学生健全的人格,创造性思维,伴随着对未来的憧憬,在五彩斑斓的呼啦圈中产生。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校本管理制度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