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少儿艺术教育特色,加强综合素质教育

2009-09-29 09:56房健雄
师道·教研 2009年8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活动课艺术

房健雄

博罗县罗阳第五小学1994年创办时只有1-4年级,共有学生379人,生源素质较低。教职工35人,青年教师居多,师资力量整体不强。但镇县领导和社会各届人士对这所新学校寄予了很大期望。如何孕育这所新学校的生命力,开拓她的发展前途呢?以少儿艺术教育为切入口,创艺术教育特色,逐步推进素质教育。即发挥音、美、体教学以至语言文学的教学功能,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人品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探索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开发,为学生的全体发展和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生动活泼的途径。

在具体操作上,学校做了四项工程。一,转变对“小三门”课程的旧观念,把音乐、美术、体育课放置在学校课程系列中的应有位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不是当作可有可无的摆设;着力培训好音美体教师,促进他们教学理念的转变;同时对音美体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促使这一类课从技巧型向素质型转变,把课上活,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二,加强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课堂改革,让这些学科课堂教学的环节、方法手段和模式更具艺术化,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性和方法性的培养。三,以不加重学生负担为原则,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和爱好,组织诸如绘画、书法、舞蹈、声乐、器乐、田径、球类、棋类等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课外在老师组织下开展文化、艺术、体育的创新活动。四,每年定时组织校园艺术节,为学生提供艺术创新的平台,表彰、奖励在艺术创新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学生。

要建设好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就要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对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质形成的积极作用。显然,艺术可以陶冶人的心灵和情操。孔子当年为教育三千弟子,亲自制礼制乐。孔子的“制乐”,当然并不旨在把三千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通过学“乐”来陶冶学生的精神和操守。

根据学生思想品德表现的实际情况,博罗县罗阳第五小学构建了德育工作整体管理的规范化模式——“一制、六发挥、八渠道”。这个管理模式除了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发挥班主任的养成作用、少先队的自主作用、思想品德课的传授作用、学科教学的渗透作用、家庭与社会的配合作用,还重视发挥校园文化艺术的熏陶作用,与艺术教育一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良性发展起到有效的协调推进作用。办校至今,学校学生违法犯罪记录为零,爱护集体,保护公物,拾金不昧,扶贫助困,向社会献爱心的好人好事在学校时时涌现。如学校叶老师的女儿得了地中海贫血病,需要大量资金医治,全校师生闻讯,争着捐款给这位同学治病。六年级学生丁秋成同学得了脑瘤,要在广州动手术,全校师生共捐了三万多元,以解其家庭燃眉之急。

艺术教育也在呼唤着浪子回头。学困生中多都对某项课外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学校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课外艺术或体育活动。他们取得了成绩,得到了奖励,重新拾回了信心和价值,或在思想品德方面逐渐摒弃了缺点和错误,或把学习艺术和体育的积极性迁移到学科学习中去,学习成绩出现了很大的进步。98届毕业生小波,原来无心向学,上课爱搞小动作或讲话,学科成绩很不理想。但该生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班主任和美术老师让他参加美术兴趣班活动,一学期下来,他画得了一手好素描,美术作业格外优秀。他说将来要报考美术学院,班主任引导他说,要想将来报考美院,除了美术专业要学好外,文化科一定要学好。从此,小波一改以往表现,不论是美术课还是其他课,都专心听讲,毕业会考,他的成绩跃上班级中上水平,现在已是一大型企业的设计工程师。

对少年儿童实施艺术教育,势必冲出原来铁板一样的课程体系,动摇学校原有的传统课程结构和形式。因此,在不影响国家关于各学科课程安排的基础上,学校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为学生开辟操作实践的空间,增强学习能力,减轻学习负担。学校在改革课程体系上,把课堂教学分成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种类型,每周一至周五,安排国家课程计划内的必修课和活动课。在必修课和活动课的设计上,教导处业务管理人员做到端正教育思想,即实行“三个纠正”:一是纠正历来存在的课程“分主课和非主课”“音美体课属可有可无的‘小三门”的错误思想,把教育部规定要设置的一应课程都看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教育渠道;二是纠正“片面追求语文数学英语分数第一”的错误看法,决不为了提高语、数、英的卷面分数而削掉或减少艺术学科的课程及其他术科课程;三是纠正“重上课轻活动”的认识,认真设计活动内容,上好活动课。而选修课,是各个艺术门类的兴趣活动或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如叶圣陶写作兴趣小组,华罗庚数学兴趣小组,英语口语兴趣小组等,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愿选择报名参加。

艺术教育的功能,决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若干名艺术家。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曾经指出: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了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到他未来生活与职业的任何方面,则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成功无疑是有莫大的裨益。罗恩菲尔德的论述很清楚地说明了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创造力的形成与其所受到的艺术教育的紧密关系。学校历届毕业生中,不少孩子表现出很有艺术天赋,而成才以后却并未投身于艺术行业之中,倒成为其他行业中的佼佼者。如97届毕业生崔爽,在校就读6年,积极参加艺术活动,是县城小有名气的小电子琴演奏家,优秀的小舞蹈学员,读五年级时已通过了国家电子琴九级考试,在校园、县级、市级各种文艺表演大会中多次获奖,在各种集会上表现了很有个性的主持和组织才能;在学习上,这名学生各门功课均长期保持优秀。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活动课艺术
纸的艺术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