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网络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09-09-29 09:56王华亮
师道·教研 2009年8期
关键词:每学期博客教研

王华亮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相当活跃,网络就在这基础上产生了。网络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方式,借助网站、论坛、博客和各种网络通讯工具,突破时空限制的一种创新教研形式。它满足教师对教学问题随时探讨和及时了解教研信息的要求,加强教师校内、外交流,促进教师教研教学水平的提高。网络教研在弥补传统教研不足的情况下,已经逐渐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平台。但实际应用中网络教研却存在一些低效现象。如何提高网络教研有效性,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很多教师以各种理由“拒绝”网络教研,敷衍应对,草草了事。主要是教师观念未转变,仍习惯于一支笔一本书靠经验进行教研。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是“百度一下”,而是花大量的时间去查询参考书,忽略了网络教研的强大功能和重要性。以教育博客为例,“博客”是教师存放、整理个人资料的最好空间,也是教师的个人资源库。如果教师把“博客”作为教育叙事和自我反思的有效平台,不仅可以促进自己的发展,开放的文本也会成为其他教师成长的借鉴。

教师应正确认识网络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认识网络教研的益处,愿意主动去了解电子邮件、论坛交流, UC研讨、MOO虚拟环境,以及QQ聊天、视频会议等网络工具,拓宽教研渠道,结合自己学科特点,有选择地使用,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健全制度,着重激励

不管人的兴趣是什么,都是以需要为前提和基础的。我觉得这个需要分内在需要和外在需要。内在需要凭兴趣,外在需要靠制度。所以需要管理制度的跟进与保障。为了规范网络教研活动,促进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科教师个人教研能力,强化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活动的意识并形成自觉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网络教研应该建立健全执行及评价制度。譬如建立《网络教研制度》《教师网络教研要求》《教师网络教研评价考核标准》等制度,使得教师在进行网络教研时有指导有监督,也便于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教研进行量化考核。如有一所学校《教师网络教研要求》规定如下:

1. 在不违反国家和地方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每位教师都要建立个人的以教研为主题的博客;

2. 每学期至少发布一篇教学故事,字数不少于200字,形式不限;

3. 每学期至少发布两篇教学设计,能体现一节课或课堂某一环节的设计思想;

4. 每学期至少发布四篇教学反思,每篇字数不少于200字;

5. 能主动参与博客圈中的讨论主题,积极思考,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不敷衍了事,博客圈中讨论主题初定每学期两次;

6. 每学期对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此评价结果作为该教师业务表现的考查材料之一,也将作为该教师参与其他教学评比活动的参考成绩。

虽然这个制度存在一定的缺憾,偏重于对教师进行教育博客的要求,但它依然有可取之处,至少向我们传递出这样几条信息:

A. 领导重视是关键。从传统教研向网络教研的转型,领导发挥着核心力量,引导着教师工作努力的方向。

B.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开展网络教研的前提。“成也观念,败也观念”,只有从观念上正真接受网络教研了,才有可能愿意投入精力去做。

C. 参与网络教研的数量(次数)是网络教研质量的保证,量变才会引起质变。

D. 提倡教师自主学习反思。

E. 以评价促进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

三、营建氛围,有效分享

教师要认识到网络教研的最大魅力便是有效分享。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基于课堂,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话共同学习的过程,那么,网络教研就是基于网络,通过分享共同提高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会自觉地把博客当作一种乐趣。即便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写博客,也愿意随时翻开网页浏览他人的博客并收获学习的快乐。

如此看来,建立欣赏的文化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你尽可以不欣赏他但你要尊重他。”如果说容人之短需要的是气度,那么容人所长需要的就是一种智慧。我们做人做事很多时候不缺乏“气度”,而是缺乏“智慧”。网页上常常会看到这样温馨的留言:“感谢您来我家留下珍贵的脚印。原来,这里也有一片美丽的天空。”是啊,当你迈出脚步走进别人的家园时,主人感受到的一定是你的真诚,你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四、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网络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教师本身固有的知识就是一个有力的挑战,促使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有慧眼和力量把学生引向更高处。我们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有了网络,我们的教研就从原始状态转为数字化教研时代。例如博客,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博客和个人日记的不同,就是博客除了自己反思,还要给别人看的,这样,我们就要深思熟虑,才能下笔成文。在自己的博客里,我们有绝对的自主权,平时教学的快乐、苦恼、问题和体会等可以淋漓尽致地发表出来。这样就促进了我们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网络可以消弭时间空间的局限,同伴的及时互助,更激发了我们自身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研究意识。这样就成了良性循环。在这里,我们还可以与专家对话,这时候我们发现,原来专家并不神秘,原来我们也可以质疑专家的观点,原来有时候我们自己也是专家。大家都是平等的。在这里,我们可以依靠课程专家的指导,更快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网络教研,让我们的教师学会了在争议中感悟,在碰撞中思考,在交流中分享智慧,反思中探求真谛,在关注中共同进步,在相互扶持中共同成长。教师有效开展网络教研将受益无穷。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猜你喜欢
每学期博客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