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态度的培养

2009-09-29 09:56彭品花
师道·教研 2009年8期
关键词:学困生教师应情感

彭品花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树立自信心,锻炼意志,认识学习优势与不足,乐于参与、思维体验、合作,并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1. 找准突破口,关注学困生

英语教学最大的障碍是学困生的层面太大,课堂教学中的“死水湖”现象很严重。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及格率,学困生忽略不得。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情感态度,用真情实景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用真实的事例和恰当的方法启发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关注学困生,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尽量多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勇于尝试。

教师要促使学困生转变态度,建立自信。要常常鼓励他们:“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要使他们相信别人能做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做到,此外自己还可能具备别人没有的某种能力,要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成为自己自信的基础,提高自我效能。还可用榜样帮学困生树立信心。

鼓励学困生从简单入手,体验成功。初时每天记几个单词或几个句子,逐步体验成就感。如每节记3至4个单词,每周4节,一学期以18周计,高中6个学期就能记1296—1728个单词。有了词汇量就有了提高成绩的希望。

要不辞劳苦,勤于练习。只要每天能利用一小时的时间坚持不懈地进行听、读、背的训练,学习水平一定会逐步上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迎难而上,勇于交际。学习英语要做到“一薄一厚一大,善于模仿”。“薄”就是嘴皮要薄,要多开口,“厚” 就是脸皮要厚,要敢于开口,不怕出错。课内要说,课外也要说。“大”就是胆子要大,不仅要跟老师同学讲,也要大胆地同任何能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讲。学习英语要主动地为自己创设学习氛围,要善于模仿,模仿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说话姿态甚至漂亮的书法等。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活英语课堂

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师不能永远停留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课型,尽量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在每一堂课,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整合,以提高学生的参与频率,形成课堂教学高潮,使学生情绪达到兴奋状态,激活课堂。做到天天一小变,日日有“新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此外,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喜欢些什么,以便在课堂上能“投其所好”,使学生跟着你的思路转,激发潜能,活跃课堂。不同的导入、多变的课堂活动都有利于学生保持和增强学习兴趣。学生在快乐中学,在兴趣中记,就能把有意识记忆与无意识记忆结合起来。

3. 重视教师的人格魅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直接因素。中学生往往由喜欢一位老师,进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实践证明,能够吸引学生的老师一般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良好的教态、幽默的风格、开朗活泼的个性、强烈的事业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情感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的自身魅力对学生学习内驱力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自身人格魅力的形成,在专业水平、文化修养、职业道德、亲和力、仪表举止和时代性等方面不懈努力、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从而铸就具备“魅”倒学生“力”量的自身人格。

4. 情感渗透,提高课堂的凝聚力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将情感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点,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学生建立融洽、民主的交流渠道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要时刻为学困生着想,尊重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要委婉地提出学困生的缺点或错误,批评教育要适度。教师应“爱生如子”,生活上要多体贴关心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才有可能更愿意与教师交流,从而调动学习内在动力,提高课堂的凝聚力,才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热情与兴趣,营造出一种愉悦融洽的课堂气氛。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学困生教师应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情感移植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