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话理论的阅读教学策略

2009-09-29 09:56何咏燕
师道·教研 2009年8期
关键词:师生文本阅读教学

何咏燕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对话教学”意味着对话主体间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意味着一种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意味着一种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意味着一种经由对话的共享、共生、共长。正如弗莱雷在《被压制的教育学》一书中写道:“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这跟《礼记·学记》提到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从现代课堂视角看,课堂既是知识授受的地方,也是知识生成的场所;既是文化传承的环境,也是文化创造的天地。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说,以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实践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新形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源,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支点。

一、 阅读教学中不同层面对话的理解

1. 关于阅读教学中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首先是一个读者,一个背负着教育传授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使命的读者。作为这一特殊读者,需要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不仅要把课文读熟、读懂、读透,而且要透过语言读出自己的审美情趣、独特见解、深刻感受、感悟与体验。同时更要读出作者巧妙的谋篇布局、精妙的语言应用、丰富的情感抒发、别致的材料选择等方式与方法。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对《语文课程标准》烂熟于心,对教材的编者意图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做到标明眼亮、纲举目张: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只有充分读入文本,教学中才可能引领学生读出超越,学生才可能在读中思绪敞开、灵性飞扬、想象驰骋、不断创新。

2. 关于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面对着同样的文本,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往关系,师生双方,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彼此化为生命成长的共同体,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当然,教师是教学的先行者,在课堂教学前已经和文本进行了对话,课堂上作为特殊的参与者,应顺学而导,给学生以方向和方法上的帮助。比如创建适宜的学习情境,提供简单的方法提示,在评价中进行指导等。以学定教是教师在对话教学中最恰当的定位。

3. 关于阅读教学中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把各自阅读文本的感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精彩绝伦的语文世界。诚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语文课堂由此营造出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的氛围。学生和教师的对话是以文本为媒介的。在这个环节的对话中要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因为倾听是理解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对话态度,是一种语文能力。所有学生在听取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专心思考,及时记下对自己有用的内容,为自己的表达做好充分的准备。发表自己看法时,要清晰流畅、大方得体,让别人容易理解内容、把握要旨。

4. 关于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实际上就是在积极地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体验、感悟、理解文本,并再造文本和创造文本的过程,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构架和文本知识的磨合与对接。文本中的知识在对话过程中借助于相应的心理机制进入到学习者的心智结构中。王尚文教授说:“读解作品,就是读者与作者、与文本在对话中全方位、多角度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读者的感知、悟解中,作者、文本和读者真正打成一片,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所以,教师要引导和鼓励他们运用平时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阅读。低年级重在朗读,对每篇文章都能读得正确流利,直至有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高年级则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并学会默读、浏览等,让学生在这过程中作深层次思考。在自读的同时,要用较为规范的符号在书上批注,比如,给生字注音、圈画新词、标出段落序号、结合查词典及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针对课后习题试着找出相应的答案等。还要逐步学会写随堂笔记,借助摘录笔记、提纲笔记、心得笔记等,追寻作者的创作缘由,思考为什么要写;把握语言的表达形式,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再想想自己从中读出了什么等。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笔记的交流,这也是一种非常适用而有效的对话形式。

5. 关于阅读教学中学生自我对话。学生和自己进行对话指的是反思和总结,也包括自我拓展和补救。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自我对话形成习惯、趋于理性。语文教学可以将这种对话得以外显,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笔活动,如写日记、周记、作文等,让学生在创作中不断同自己的作品对话,在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潜能的激发、生命的唤醒与人格的塑造。

二、基于对话理论的阅读教学策略

1. 把握准确的对话目标

围绕文本开展的对话必然要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对话目标的定位和实现问题。从而在对话教学还未开始的时候,无形之中就已经为对话教学确立了一个预设目标。在对话教学中,静态和有限的预设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指标;而生成性目标则是动态和无限的,是对于课堂教学中预设目标的深化和突破,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预设的对话目标之一可以是: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把握课文的层次。有一位教师让孩子潜心研读课文,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把课文的层次表现出来。结果,学生不仅分析准确而且创意无限:用文字叙述的,用线条表述的,用图示简述的……静态的预设目标,可以通过课堂的对话产生精彩的动态生成。

2. 营造亲和的对话氛围

在对话教学的中,我们追求和提倡的是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构──大家都是平等的对话参与者。教师在学生知识、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是必要的,但是学生对知识和意义的自主建构更为突出。作为对话前提的心理环境表现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学习氛围等。这些良好的氛围与情景需要师生共同营造,教师对学生尤其要有宽容和关爱之心,应从最初的“辅导员”转变为“对话者”,建立起彼此真正的尊重和信任,并以此为依托把师生间心灵沟通起来,把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经验和对话主题结合起来,从而将对话富有成效地向前推进。这就要求教师能循序渐进地用恰当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展开对话。

3. 倡导平等的对话精神

在平等的对话中,师生之间一种民主的、平等的、互动的、共享的双赢乃至多赢的格局在建构。在平等的对话中,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倾听,彼此敞开心扉,真诚肯定对方、赏识对方、悦纳对方。彼此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丰富多彩的生活意义。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用心倾听别人的发言,真诚、中肯地补充、修正别人的观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金色的脚印》颠覆了孩子们印象中狡猾的狐狸形象——它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因此,必须在平等的对话中,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作者的心灵。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感悟正太郎和狐狸一家的真情,利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寻找对话的良机。

4. 追求生成的对话境界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相互影响和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经验、态度及价值观,这种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必然会导致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出现“见仁见智”的反应。这些反应是在对文本解读的对话过程中激发出来的,由文本引发而又超越文本,体现出偶然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提倡和鼓励尊重文本价值取向前提下的多元解读。面对不同的解读,教师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去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在共享中达到对文本更加全面、真实和独特的理解。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师生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