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2009-09-29 09:56黄荣旭
师道·教研 2009年8期
关键词:表面积新课程情境

黄荣旭

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在不断进行研讨和总结。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更是目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实践证明,做好教学结构的构建、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等方面的优化,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由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因素的完整而又复杂的教学过程组成的。传统落后理念下构建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的需要服务,学生完全处以被动地位,失去创新活动的机会。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要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中,构建以“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实践”为基本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能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数学问题——探究感悟——实践运用”的探索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自主发现并逐步学会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主动的探究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活动,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数学活动,感悟数学,发展认知,开拓思维,实践创新;合作实践,能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学会合作,获得成功体验。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关键是优化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切实让学生经历实实在在对数学的有效探索、感悟体验、实践运用等数学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创新学习,积极主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同时身心获得健康发展。为此,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

第一,问题情境要精心创设,促进主动发展。教学实践证明,找准新知的切入点,抓住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而知新,更能诱发学生的猜测心理,促进学生自主迁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例如教学“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时,先以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生活情境作为铺垫,使学生迅速回忆起表面积的含义,再创设生活中需要进行圆柱体表面积计算的问题情境。这样进入圆柱表面积计算的探索时,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表象,这就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

第二,新课内容要精心组织,促进高效发展。一是容量要适中。既让学生吃得饱,又让学生吃得了,更让学生吃得好;二是难易要适度。联系学生实际,准确把握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发展要求;三是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生活原型,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第三,实践应用要精心设计,促进成功发展。教学实践证明,求‘精求“活” 的练习设计,能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要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为此,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新课程实践表明,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协作创新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二是为学生提供丰富、充足的感性素材,放手让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三是在探究过程中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四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良性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分组学习,充分利用手中学具,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移一移,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看哪组学生动作快、拼法多、有创新。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自然就把学生引入思考、探究、创新的情境之中。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表面积新课程情境
积木的表面积
巧算最小表面积
巧求表面积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表面积是多少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