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的优化

2009-09-29 09:56
师道·教研 2009年8期
关键词:新教材化学教学模式

杨 浩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法与学法、构建中学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发展的好途径。

1.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新教材对知识呈现方式作了较大的变革,特别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苏教版”《化学1》安排了近30个实验,其中将近一半以“观察与思考”栏目出现,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另一半实验则以“活动与探究”栏目呈现,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在教材和教学中安排实验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或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我认为,实验探究重在带领学生围绕实验问题和现象积极展开化学思维,从中领悟新的化学知识,揭示化学规律。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并不断尝试采用“实验导学法”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化学实验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说(获取证据)—科学结论—交流解释与应用。新教材在一些章节中增加了边讲边实验的内容,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则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也改为边讲边实验,并以“实验导学法”的模式开展教学。例如《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一节,学习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时,我以实验导学模式展开教学。当学生通过自已做实验,看到镁条与盐酸反应使温度计水银柱升高,粉末状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使小烧杯和玻璃片间的水结冰时,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感受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知识更加浅显易懂。

2.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过程

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之一。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质疑求异精神,是当今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切入点。结合新教材增设的“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信息提示”等栏目,我积极探索并尝试使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问题。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在复习了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后,提出问题:“用四种基本类型的分类方法分析Fe2O3+3CO=2Fe+ 3CO2属于哪种类型的反应?”让学生意识到初中的所学知识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用物质是否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方法分析,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是否仅仅属于还原反应?”从批判性思维角度设计,让学生从新的高度,新的起点看初中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定义后,再提出问题:“以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为例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分析得出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有密切关系,让学生讨论并提出:“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的转移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本质的定义。通过对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的分析、讨论、归纳,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实现知识的迁移。

问题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途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相互启发激励,让创造性设想产生连锁反应,产生共振,从而启迪出更多的创造性设想。

3. 活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已成为获取、传授、运用知识的重要媒介。CAI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集成化的表现手法和展示方式可将教学内容化长为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感知教学内容。同时使每位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有效地交流,把握各个环节的动态信息,及时传递出自己的信息,形成一个交互的学习氛围,方便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例如,在《化学2》专题1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教学中,利用电脑模拟电子的转移情况,介绍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化微观为宏观,形象生动。在讲《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时,通过动画模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变抽象为具体,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潘孟良

猜你喜欢
新教材化学教学模式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