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效果佳

2009-10-12 09:51杨继春
职业·中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乐教乐学课堂气氛

杨继春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语文的主科地位变成了辅助性的、工具性的学科,学生素质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迫使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反思和探讨教学方法了。虽然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差,但教学手段就没有改进的地方吗?《论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说明学习过程应该充满乐趣,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几千年前的孔子已经认识到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得意弟子颜渊就是以学为乐的典范。孔子称赞他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门弟子的乐学与孔子的乐教有着直接的联系,即所谓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弟子颜渊就曾喟然叹曰:“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阐明了乐教对乐学的重要影响。

因此,在现代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是最好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下面,笔者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做法,谈一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乐在其中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老师,怎么可能带出一片笑声的课堂气氛?所以,要想在寓教于乐中教好学生,教师的情绪至关重要。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乐观向上的胸怀,并随时把这种情绪传导给学生。孟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的三大乐事之一,并且非常注意以乐教吸引学生的乐学,“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均是对孔子乐教思想的深入发展。

先秦著名教育家及著作已对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有所认识,并在以乐教引发乐学,融洽和谐师生关系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可见,教师寓教于乐的前提是自己要乐教,这也符合国家教学改革的精神。

二、让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

1.快乐的课堂环境极为重要

教学环境对学生个性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独特优势,用精炼、幽默的语言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把授课的内容用与之相关的流行语言或小笑话的形式表述出来,首先让学生乐意听你讲话,这便成功了一大半。比方说,《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一句“君美甚”,和时下的一句流行语“你帅呆了”,不仅句意相同,而且语法特点也很相似,更重要的是,学生会觉得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古人也有和他们相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因而乐于受教。有了这样的开端,持之以恒,学生一定会在长期的积累中,完成教学任务。

2.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快乐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联袂演出,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快乐教学才能顺利进行。韩愈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双方在思想上就不快乐,还谈什么快乐教学。

师生关系和谐,关键在教师。教师应热爱所有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爱学生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不管什么场合,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意识到被尊重,才能快乐地接受教育。对优差生应一视同仁,处理问题不带偏见。平时应多鼓励引导,忌无处不到的批评训斥甚至体罚学生,这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有求知欲的,能够改正错误的。

3.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快乐教学的最佳效果与良好的课堂气氛分不开。好的课堂气氛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一致,教与学双方的认知、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既静谧又炽热,既活泼又紧张,既有播种的繁忙,又有收割的喜悦,既有在知识的皇宫里舒心地漫步,又有攻克知识堡垒的激烈地战斗。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奔驰在知识的大草原,产生跃然欲驰的冲动和对的美好境界的向往。

首先,提倡教师笑进课堂。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创设和谐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有学生这样比喻:“看到一个始终微笑的老师,就像三伏天喝下沁入心脾的冷饮,三九天穿上厚实的皮裘,身体只感到舒适。”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再次,要善于发挥正强化的作用。“正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教师在语文课上经常使用正强化,如学生答对问题时给予衷心的表扬,会使学生产生快乐的心情,可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可以故意设置障碍,教师佯装对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不知道,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争论,然后用幽默语言善意的调侃,可使学生快乐地投入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更全面。例如《诗经·氓》中有一句:“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书后有解释:“是宾语前置句,即‘谋我,设计和我接近。”如果这个时候让学生翻译,意见大致是一致的。如果教师说出:“就是你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来泡我。”相信一定哄堂大笑!这堂课想不轻松快乐都很难吧?

三、语文快乐教学的观点误区

1.快乐教学就是减轻负担

有的老师认为快乐教学就是轻松教学,一味地降低要求,减轻负担,甚至不留作业。笔者认为,快乐不等于轻松,不受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去学习,得到一种享受,那才是快乐。快乐教学是要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完成教学要求,不是没有负担,要在快乐中接受和完成任务。如果教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作业多也觉得快乐。

2.快乐教学就是要逗笑

有的老师认为快乐教学无非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笑一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而已,于是为了“逗笑”而插科打诨,搞形式主义,哗众取宠。快乐教学不是简单的逗笑,而是引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与教学内容血肉相连,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有如教学的传送带,推动教学进程,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就永远不能培养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热爱。”

3.快乐教学不等于只能喜不能悲

有的老师认为快乐教学的课堂上只能喜、不能悲,因此,上朱自清《荷塘月色》时从始至终春风满面,当有人问及上这么朦胧、忧郁、深沉的课文为何总笑时,还振振有辞地回答:“我这是快乐教学呀!”快乐教学讲究情感的投入,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喜、怒、哀、乐的情感,当喜则喜,该悲则悲。其实,笑是愉悦,哭有时也是愉悦。比如,当你从影视厅走出来,眼角还挂着为主人公的不幸或英雄壮举所淌出的眼泪时,你一定受到了深深的感染,得到了一种力的鼓舞和真理的启迪,快乐教学追求的正是这种效果。

总而言之,快乐教学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奉献的品格,强烈的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事业,在实践中培养浓厚的教学兴趣,精心备课和设计提问,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快乐教学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乐教乐学课堂气氛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朱载堉<六代小舞谱>学术复原与“乐教”》(插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浅谈孔子的乐教思想对当今音乐教育的意义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孔子乐教思想研究述评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韶乐· 乐教与美育——《韶乐》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