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

2009-10-22 09:12朱文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转化因材施教

朱文敏

【摘 要】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教育的重心偏移到文化课教学,目标集中在少数尖子身上,放松了思想教育工作,放弃了一大片学生,加之社会因素的介入,导致后进生越来越多,各种不同类型的后进生不断涌现,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 后进生 转化 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

如何科学、有效、及时地防止和控制后进生,特别是防止双差生的出现,就成为学校和班主任的当务之急,值得严肃思考,认真面对。

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防“后进生”于未然,或及时转换后进生呢?

一、淡化后进生观念,尊重学生人格,消除刻板印象

首先,要在人前人后,校内校外,少提或不提“差生”字眼。要知道,没有哪个学生愿意自己沦为后进生;更要知道,“差生”这个字眼,对于位居于后的一些学生的心灵伤害是多么浓烈。

其次,作为班主任不要人为地选排后进生。每次考试,做一些摸底,了解学情,便于改进教学,因材施教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考试结果张榜公布,甚至以此来给学生调位、发奖、评优,这样就有点偏激了!作为校方,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这一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是无法取代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但在班级中就不一定非要搞大动作不可。

再次,要明确优生和后进生这两者之间是暂时的、相对的,也是可以转化的,教师本身要意识到这一点,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亲近、重视优等生,而鄙视、疏远后进生的现象,用发展的眼光持续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也能消除某些学生的自卑感。

二、强化情感教育,亲近全体学生,促成“皮革马利翁效应”

(一)一视同仁,亲近疏远,不宜异同

21世纪是思想多元,暗潮涌动,特别开放的年代,当代中学生是相当敏感而又容易产生诸多“想法”的一代。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不存私心,不谋私利,秉公办事,无论亲近疏远,好差优劣,都要一视同仁,做到“执法臧否,不宜异同”,才能使情感教育发生“正迁移”。为此,要特别注意:全班同学,不分男女,不分班干部和普通学生,有无亲朋关系,更不能凭个人好恶,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褒贬或评价时都应该一样,让学生察觉到老师最公正无私、最情真、最可靠。切实做到对进步快,表现优和进步慢,表现差的学生,等同视之,不可厚此薄彼,切忌“马太效应”的产生。

(二)春风化雨,不温不火,情真词切

实际上,有些后进生的出现是很偶然的,只因同学之间一两次起纠纷,闹别扭,而班主任发觉迟缓,或未能公断,因而使学生对老师失去信任,在感情上疏远,久而久之,就在思想品德,学习纪律方面逐渐下滑,这种消极情绪或者叫无望对抗还会波及学习等诸方面。这就需要班主任千万冷静,摸清底细,从而对症下药,做到春风化雨。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举办“人间自有真情在”或“理解万岁”等主题班会,让学生就邻里间、师生间、同学间的真情故事发表演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创设情景,扬长避短,激发进取之心

“高峰体验”是一种高强度的情感体验,它能使一个失望者重新看到自己身上潜在的能量。马思诺说过:“它可以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改变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它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他人和周围世界的看法;它可以把一个人解放出来,使他具有更大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因此,有必要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使学生在经历这种高峰体验中改变自己,奋发向上。比如,让有美术、体育、音乐特长的学生参加艺术和体育培训,让有写作特长的办黑板报,办文学小刊,使他们觉察到自己在学习上一定也有潜能,这样他们在学习上逐渐就变得更加主动、刻苦,做任何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不知不觉就上升了。

(四)结为挚友,以诚相待,体贴入微

刚接手的班级,肯定存在后进生,若对这些后进生视而不见,将会带动一大片,搅得整个班级鸡犬不宁。这些学生往往在以前的学习生涯中经常挨训,早就形成了逆反心理。家长甚至更头疼,只好放任不管。但只要静心剖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学生多半很讲义气。因此要抓住这一特点,与之结为朋友,以心换心,教育感化,在生活、学习各方面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他们,并且不断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则能较顺地施加各种转化措施,及早做好转化工作。一句话,平等地对待、亲近全体学生,才能搞好情感教育,防止后进生出现,即使出现些苗头,也能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班主任决不可恐吓学生,卡学生,管死学生。

三、优化防差措施,促进全面发展

(一)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抓好灵魂塑造

通过开座谈会、个别谈心、与家长通话、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在全面掌握每个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寻找出全班学生的共性和个体差异。然后结合班会、实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校纪校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孝敬父母、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等方面的思想教育活动,逐步塑造他们的心灵。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任何忽视思想改造和道德熏陶的教育将注定是失败的教育。这已被一代代人的实践,一次次的历史事实所证实。作为班主任,绝不可以忘记这一点。

(二)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实行因材施教

班主任工作特别辛苦,要想劳有所得、求得更多回报,建立学生的各种档案很重要。包括: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档案;学生家庭、交友、经济、生活、病史等材料;学生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变化、发展等情况,都需要精心积累,这样才便于全面透彻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从而明察秋毫,早发现早补救,防止学生的各种变化带来负面影响。这一工作最好应该从高一开学时就开展起来。

(三)全面协调,及时补差弥缺

后进生尽管是相对的,但毕竟是一种客观存在。对已经出现的后进生,必须区别对待:思想品质上的后进生,要注意同社会、家庭相互协调,及早挽救;学习及智力的后进生,要注意同各科任老师、所在班级的同学相互协调,及时帮助补差。班内也可以成立互助小组,使后进生在互帮互助的融洽氛围中学会学习,进而学会做人。

(四)创设和谐的班集体,减少对后进生的心理压力

马克思曾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一切其他人的发展。”

班集体正是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重要场所。班主任引导全班学生建设一个和谐融洽、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显得非常重要,尤其对减少后进生的心理压力将起到微妙的作用。在道理上,班主任必须向学生讲清进步有先后,这是正常现象;学业有专长,这是发展规律。选拔干部不能只用成绩好的,凡工作能力强的就任用;评优秀团员,不能只选成绩好的,操行好也可选取。这样不“唯成绩论”,用其所长,可减少人为的压力。另外,在处理有关事件中,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也不一定令其写检查或保证书,可以让他们写写“情况说明”。在协调关系上,一旦班里学生一人有难处,或暂时处于后进,则全班同学都应热情关心,多方相助。有了这样的班集体做坚强后盾,全体学生一定能在身心愉悦中健康成长,携手共进。

(五)抓好常规,善始善终,切忌冷热病

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日常规管理。班主任一定要坚持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去严格要求学生,让其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切忌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犯冷热病。实际上,从严要求与“爱”并不矛盾,正所谓“宽是害,严是爱”,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但这不能凭借班主任的权利去管、卡、压,而要靠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循循善诱来感化和训练。

(六)科学管理,量化考评

蛮干看来是不行的,只有科学管理,才能使教育手段不断优化。我们在强化情感教育的同时,又要结合学校制定的《素质积分》考评要求,依据班级实际,量化考评。宽严结合,奖罚并重,促进班风、学风整体好转。

四、树立典型,激发进取意识

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位受教育者既得到知识,又要形成能力,激发进取意识,从而化为进取行动。尤其是对待后进生,适当运用典型人物的事例去激励,作用很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好是挖掘校本文化,运用本校成功的实例来宣传,也可以在本班、本年级内找“样板”,进行现身说法、教化,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坚信成才之路就在自己勤奋努力的脚下。

《礼记-经解》上说:“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意思是说礼乐可以政教风化,可以防止邪恶的产生。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把眼光放得更远,重视优化教育,大力做好后进生工作,防“后进生”于未然,做到“止邪”于“未形”!促进学生共同发展进步,力争实现教育公平。

(责编 黄 晓)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转化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