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的煎熬

2009-11-29 10:00宫靖季敏华陈竹
财经 2009年5期
关键词:尚德太阳能电池

宫靖 季敏华 陈竹

尚德在政府的帮助下挺过一轮危机,但市场瓶颈并未打开。能否摆脱补贴依赖,克服技术和成本的局限,将决定中国“光伏巨头”的未来

《財经》记者 宫靖 季敏华 陈竹

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纽约交易所代码:STP,下称尚德)董事局主席施正荣来说,正在过去的这个冬天,无疑是他回国创业以来最感寒冷的。

就在20天前,施正荣一手创立的尚德登上美国《财富》杂志2月号的封面,被称为“中国新太阳王”。

变化转瞬即至。2月18日,尚德公布了去年四季度业绩,期内毛利率仅0.6%。按照公认会计准则,净亏损达6590万美元,每股净亏损0.42美元。受业绩悲观影响,尚德股价自1月中旬开始走跌;至2月23日,已跌至6.64美元/股。

从2005年年底在纽约交易所上市至今,尚德一直是全球投资者的宠儿。2007年底,其股价一度冲至85美元/股;2006年一季度,尚德董事局主席施正荣一度荣升“中国首富”。

“中国新太阳王”现在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施正荣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承认尚德正在困难之中,但他坚信,尚德采取的暂缓扩张、限产和减员措施能够应对危机。

不过,从2008年四季度以来,光伏行业供求关系已发生根本性逆转,长达数年的爆炸式增长变为产能过剩。在光伏产能全球第一的中国,约五分之一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商倒闭。

一位熟悉尚德的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欧美国家在近期的经济提振计划中,都提到扩大新能源投资;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两年内,欧美的光伏产品市场将难以扩大,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短期内也难以启动。在可见的未来,尚德等光伏企业仍将在一个漫长的冬天里挺进。

“囤硅”之祸

短短五个月间,尚德股价由40美元跌至7美元以下,毛利率由20%以上降至0.6%。这也是整个光伏产业的一个缩影。这个曾经热得烫手的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

光伏业界一直有“拥硅为王”的说法,业内盛传,尚德在2008年四季度前曾大量囤硅,而之后全球硅价暴跌,致其毛利大降。尚德今年2月18日公布的2008年四季报显示,期内盈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总计5070万美元的“库存和购买佣金”,对毛利率产生了12.2%的负面影响。

这一说法部分验证了有关尚德“囤硅”的传言。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施正荣坦承,2008年9月、10月间,尚德“确实提前购买了一些价格较高的硅”。

他解释说,2008年9月,硅材料仍处于紧缺状态。为了给四季度生产准备原材料,尚德以每公斤350美元-400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一部分多晶硅,约占四季度计划产能需求量的三分之一。而当年10月起,硅价开始暴跌,11月即跌至每公斤200美元以下,跌幅达50%。

施正荣同时表示,除原材料价格成本偏高,欧元兑美元持续贬值以及太阳能电池片价格下降,也是尚德2008年四季度亏损的重要原因。

尚德85%左右的电池片销往欧洲市场,主要以欧元计价。施正荣透露,2008年四季度,以欧元计价的电池片降价达15%,期间欧元兑美元贬值8%-10%。最终,按美元折算的电池片价格,实际降幅达20%-25%。

不过,一位江苏省内光伏企业高管私下表示,据其所知,尚德当时囤积的硅可能不止四季度需求量的三分之一,而是不超过二分之一。

这位人士介绍,此前数年,光伏行业处于暴利时代。作为光伏业主要原料的多晶硅价格持续飙涨,几乎所有企业都将“得硅者得天下”奉为铁律——只要能买到硅材料,电池生产商就能大赚。

尚德其时已是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市场地位使得它成为少数能拿到长期硅供应合同的企业;供应价一般在200美元/公斤以下,甚至更低,远低于当时现货市场价格。在这位同业人士看来,尚德原本不必在现货市场上大举进货。

但事实相反。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评价说,2008年9月始,全球金融危机已经爆发,而尚德在现货市场上以很高价格买进硅材料,实属反常,这可能是施正荣对即将到来的光伏产业巨变缺乏判断,对未来过于乐观。

施正荣则认为,外界的“囤硅”说法并不恰当。他表示,对于尚德,这是“正常的备料”,因为当时的长期合同并不能全部满足硅材料供应,每季度仍需从现货市场采购。至于回过头看市场的急转直下,他愿意承认,当时备料的价格确实“有些不太恰当”。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导致近日尚德股价大跌的主因,并非四季度亏损,而是市场对其未来盈利前景不乐观。早在2008年11月,尚德已发出预亏公告,利空已释放。而刚刚发布的四季报显示,尚德预计下一季度毛利率仅12%-15%,比2008年同期下降超过了5个百分点,这似乎显示尚德危机远非短期可以解除。

“断臂”与“输血”

自2008年11月下旬发出预亏公告、尚德股价开始“跌跌不休”后,业界即猜测尚德可能陷入危机,甚至传言其现金流可能断裂,面临破产。

江苏无锡当地一位接近尚德的官员向《财经》记者表示,尚德确实面临一些危机,但不至破产。

目前,尚德十余亿美元贷款的债权人多数为江苏省内银行。2008年10月上旬,位于江苏常熟的新加坡上市公司中国金属有限公司现金流断裂,使全省十几家银行的40多亿元贷款难以回收。不久,尚德发出了预亏公告,之后又有裁员方面的举动。有关尚德陷入危机的传言即起,在江苏银行界引起震动。

不过,对于尚德这样的企业,无锡市政府不能袖手旁观。据一位当地官员透露,无锡市政府及时介入此事,与企业和银行进行了沟通。在无锡市政府看来,尚德比较特殊,其所处的太阳能行业被政府看好,它又是全球光伏行业的龙头,自身经营的历史业绩不错,属于政府信用可以介入支持的企业。

政府介入沟通,也获得了来自银行方面的积极响应。后者不但没有采取收贷措施,还在2008年四季度给尚德新增授信6亿美元,总授信额度提高至24亿美元。

不过,银行对于尚德的扩张仍存有顾虑。一位江苏省银行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尚德是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财务比较透明,三季报显示其现金流问题并不严重。但四季度光伏产业供求关系逆转后,硅价和太阳能电池片价格均出现暴跌。如果尚德仍坚持用信贷资金逆市扩张,银行风险就很大。

截至2008年三季度,尚德尚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3.95亿美元,比上一季度减少逾2亿美元。尚德原计划2012年实现5000兆瓦产能目标,除对无锡总部进行扩产,还准备上马江苏扬州、上海闵行、河南洛阳等多个异地扩张项目。仅位于扬州出口工业区的扬州尚德太阳电池制造基地,设计产能就达3000兆瓦,三期总投资达10亿美元。

现在,在光伏产业巨变的大背景和银行的担忧下,尚德的扩张步伐已开始放缓。施正荣向《财经》记者表示,上述目标暂时未变,但有可能根据市场情况调整。

根据尚德四季报,2009年尚德总产能将维持在1000兆瓦。这意味着,尚德原来庞大的扩张计划已经推迟。

近年来,尚德还在上游硅材料、硅片领域投入巨资,先后出资数亿美元,参股了辉煌硅能源(镇江)有限公司、扬州顺大控股有限公司和俄罗斯一家硅材料企业。四季报显示,受全球硅价暴跌影响,其在Nitol Solar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和Hoku Materials(美国爱达荷州)公司的投资损失,预期在4900万美元到5200万美元之间。

除了收缩战线,寻求“输血”,尚德亦主动“断臂”。施正荣向《财经》记者证实,由于欧洲客户推迟了部分订单,从2008年四季度至今,尚德实际产量仅为产能的一半,同时裁员800人,占员工人数的近一成,缓聘了2000名新员工。

截至2008年末,尚德总产能为1000兆瓦,稳居全球首位。四季报显示,2008年,尚德售出太阳能产品497.5兆瓦,低于预期的550兆瓦;2009年已有订单600兆瓦,预计全年总订单800兆瓦,开工不足已成定局。

近日《财经》记者在无锡尚德总部采访时看到,尚德部分车间开始以每周“上三休二”乃至“上二休三”的方式安排工时。

“太阳”何时升起

施正荣及其一手创立的尚德,曾经备受投资者青睐。2007年底,尚德股价一度冲至85元/股,施正荣的“中国首富”效应,更带动了一批中国光伏企业登陆海外资本市场。在“太阳急速升起”的背后,与欧美能源政策的调整密不可分。

2004年底,德国率先推出《可再生能源法》,为太阳能电站并网发电提供补贴。随后,西班牙、意大利亦推出类似法案。巨额补贴使成本高昂的太阳能发电产生了利润空间,光伏产业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爆炸式增长。

不过,即使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突破了5000兆瓦,发电量依然只占全球发电总量的0.01%。由于业界高度预期美国、中国将在未来数年启动太阳能发电补贴措施,加之以尚德为代表的一批光伏企业上市引起的财富效应,中国光伏产业急速膨胀。乐观人士甚至认为:“近十年内上多少产能也难以满足需求。”

急速增长的产能引发了对上游原材料的争夺。作为制造太阳能电池片的核心原料,成本不足40美元/公斤的硅价格一路飙升,2008年三季度末,达到了400美元/公斤的历史高点。

处于光伏产业中下游的尚德电力,正是上述爆炸式增长的领跑者和受益者之一。但危机到來时,亦难逃影响。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最多至2009年下半年,光伏行业就会供大于求,金融危机只不过使这场巨变提前到来。

台湾金鼎综合证券研究员洪秋安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业内初步估计,2010年光伏产业需要硅材料4万至5万吨,但按目前产能建设进度,届时供给量将达7万余吨,仅中国大陆就达3万吨。

更重要的是,光伏产业长期依靠欧美高额补贴维持高速增长的模式,已经遭遇了现实挑战。各国对太阳能发电实施高额补贴的政策,从一开始就存在争议。有能源专家认为,德国、西班牙的高额补贴会导致恶性循环,人们竞相投资太阳能产业,推高了设备成本。

在德国,保守派立法者认为,太阳能发电增长如此迅速,可能会抬高电价,加重消费者负担,因此开始寻求大幅削减政府支持太阳能发展的激励措施。目前,德国强制光伏上网电价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保守派希望这一进度走得更快。一份提案草稿显示,2009年,德国强制光伏上网电价将下降30%,此后将每年下降9%;《可再生能源法》的期限也将从20年缩减为15年。

这种态势,对于以欧洲为主要市场的“尚德们”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市场迟迟没有启动,使得“尚德们”已经预备好的产能没有了用武之地。

截至2008年底,中国大陆累计安装太阳能电池片仅150兆瓦,2008年市场总量仅40兆瓦;这与尚德每年1000兆瓦的产能相比,少到几可忽略。

此外,在中国2008年底宣布的“4万亿”救市计划中,也未明确支持太阳能发电的实质性内容。

惟一让光伏企业寄予希望的,是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高调宣布,将在十年内投入1500亿美元支持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发电。

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国迟迟没有大规模启动光伏市场,有两大现实考量。

一是光伏产品目前成本偏高。以国家已批准的1兆瓦上海崇明岛光伏电站为例,每发1度电,国家需补贴4元钱,这相当于补贴风能发电的数倍;二是部分决策者认为光伏发电虽然环保,其上游硅材料生产却易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业界流传的一件事是,中央政府一位高层在视察某光伏企业时,曾称其“作为高污染行业中的一个企业……”。

施正荣表示,尽管金融危机导致欧洲客户推迟订单,却也催生了美国和多个欧洲国家对太阳能的进一步扶持政策;当前硅价下跌,则有望帮助光伏企业尽快实现2012年“1元钱生产1度电”的目标。届时,中国市场就有启动的希望。

据金鼎综合证券研究员洪秋安计算,当多晶硅价格为200美元/公斤时,太阳能发电成本约为3.28元/千瓦时;若多晶硅价格下降至100美元/公斤,发电成本将下降至2.18元/千瓦时。

据悉,一个多月前,由尚德担任理事长单位的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已向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去一份产业情况汇报,呼吁国家三年内批准兴建2000兆瓦太阳能电站。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崔容强认为,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未来,只要挺过眼前的逆境,光伏企业仍然前景可期。但在逆境的时候,崛起和倒下,或许都不遥远。■

猜你喜欢
尚德太阳能电池
应用广泛的太阳能无人机
电池很冤
“一粒盐电池”
把电池穿身上
穿在身上的电池
尚德学校的德育工作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太阳能可以这样玩
尚德机构2018财年Q2净收入4.818亿元,净亏损2.718亿元
画家要做修身尚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