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学科监测评价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09-12-03 08:25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学困生教学质量

谭 可

近年来,北京市部分地区开展了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工作,这一工作,激活带动了学校教研、培训、管理等多层面的变革。尤其突出的是,将学校工作的重心进一步引向了课堂教学研究,干部教师更加关注教学能力、关注教学效益、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并在优化教学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学质量监测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

1、符合关注人的发展的课改理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是促进人的发展,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素质发展。如何将这种科学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广大干部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我们的视点理应更多地聚焦在课堂教学上。通过开展区域性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引导学校狠抓教学质量,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力争让所有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才是我们学校工作的根本,才是将课改理念转化为实际行为的最佳选择。

2、深化课改发展过程的必然选择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常态,改革工作重心向高中阶段倾斜,深化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关键是推动课改理念与实际相结合。不可否认,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课改激情逐渐冷却,探索动力明显不足的现象。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一些功利性思想抬头,短视行为开始出现,教师课堂教学的注意力开始松懈。面对这种状态,科学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对于强化学校教师的改革信心,维持探索热情,引导学校的发展方向,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3、课堂教学变革的现实要求

课程改革实验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由于我们对课改理念认识的偏颇,以及科学执行能力的不足,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变革更多地表现在外在形式上,而实效较低,如低效互动、虚假的参与、无效的合作、盲目的探究、多媒体的滥用、教学资源的浪费等。学生学得不扎实,基础知识弱化,基本能力衰减,这些现象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通过实施学科的质量监测,引导学校关注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优化教学管理的需要

教学管理与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的完整体系,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机制的保障和促进,透过教学现象的分析,能促进教学管理的不断完善和改进,这些要素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共同发挥着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实施教学质量监测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新问题、新矛盾,这就促使我们在认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强化教学管理意识,完善科学的教学监控评价机制,促进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开展教学质量监测要坚持四个理念

1、坚持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课改理念

课改为学校发展拓宽了渠道,但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的宽松氛围,搭建师生在互动中生成新思想、新认知、新体验的平台,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所有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积极,学得有收获,学得有成就感。

2、坚持常态、实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观

教师的执教水平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备课、上课、辅导任务,上好每一节课,向每一分钟要效益;认真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认真准备每一个提问;组织有效活动,用简洁、实用、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顺利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拓展思维,丰富情感,学会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坚决摈弃虚假的课堂、表演化的课堂,坚持常态化教学的实效性。

3、坚持“不让一个掉队”的共同发展信念

在大班教学环境下,我们习惯关注部分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的发展,习惯于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展代替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学质量监测面向全体,关注班级、学校的整体学业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平等发展的教育思想,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首先要理解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要积极地利用差异,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丰富我们的教学过程;同时,教师要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学困生学情,寻找有针对性的方法,功夫到家,投入到位,每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是可以得到适合的发展的。

4、坚持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设

完善有效的教学监控机制,能够引导干部教师关注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改善。一方面,学校只有重视监控、评价机制建设,才能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反馈教学效果,采取补救措施,将大问题化解为小问题,将小问题完满解决:另一方面,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引导、激发、强化学校教学工作的保障。因此,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学管理的完善要同时并重。这种机制一旦形成并被教师适应,就会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持续的促进作用。

三、优化教学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监测效果的保障

1、完善管理制度

教学制度的建立是逐步完善的过程,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随时出台新规定,规范教学行为,再经过实践的检验,融入学校制度体系中去。比如,课改倡导做反思型教师,但以往教师没有反思意识,缺少反思能力,学校就可以通过制度建设,提出教师开展课后反思的具体要求及相应的检查、评比和表彰制度,以此强化教师教学反思习惯的形成。比如,学校可以出台学困生学习跟踪档案制度,引导教师认真分析学困生现状,制定相应措施,及时记录帮扶过程和效果,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再比如,教案互评制度、作业互查制度、单元单项验收制度、分析反馈制度等,都可以根据教学实践需要,逐步完善,形成学校教学制度特色。

2、细化教学流程

学校将教师教学活动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在把握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制定课堂教学流程实施方案,包括教学思路、实施细则、推进方案,保障措施、反思要点、补偿设想等,将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与评价等方面贯穿一线,层层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学校要针对各环节的实施要点,提出明确要求并狠抓落实,比如,在作业布置环节,提出作业布置的质与量的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作业要求,作业批改、反馈、修改的具体要求,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法可依”。为了保证每个环节的实施质量,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把握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力争把教学问题解决在环节内部,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佳化。同时,建立多样化的考评措施和补偿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化解问题,真正做到“堂堂清”,不留后遗症,保障教学各流程的顺利实施。

3、强化日常管理

学校要完善“三级监控”机制,加强对各学科的监控力度,通过随机观课、针对性听课、专题研讨、定期检测等手段,了解教学状况,及时分析问题,工夫下在平时,保持日常教学活动的“张力”。鼓励校领导坚持每周固定听课日,加强教学指导力量,开展定期教学质量分析会,加强教学主任、年级组长与教师个体的信息沟通,及时提出建设性改进建议。

学校还要对各科单元验收严格把关,可统一时间进行检测,要求教师力争做到及时批阅、及时分析,认真填写“质量分析表”,并上交教导处备查。通过验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查漏补缺,同时重视抓好单项验收,强化基本能力。

4、关注学困生

教师应深入分析学困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认知基础、学习习惯以及个性、心理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以及实施步骤,实行“一对一制”指导计划并及时分析实施效果。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明确标示学困生的座位图,评价者以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作为参照,将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效果和学习效果作为考察常态教学效果的一个指标,在教学活动中,心里装着学困生,时刻想着学困生,追求学生的共同发展。在针对学困生的学习评价方面,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增值评价标准和细则,明确将学困生的进步作为评价学生和考察教师教学的标准,保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落实层级负责制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参与实施的各个层面统筹规划,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保证测评工作的顺利进行。区级有关科室及教研部门总体规划、方向引领;学区人员参与协调,组织监测考核;学校层面重在落实,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保证监测年级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科教学主任严把教学质量关,通过各种形式的阶段性监测和专项验收,发现本学科教学漏洞,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教学组内实行周检测、月考评制度,开展有效的日常反思,同伴交流活动;同时,加强教师个体自我教学监控意识,提高自我监控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课后反思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学困生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