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程中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培育

2009-12-04 07:51刘国强
中国德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惠子理智鱼儿

一、引言——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次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漫步,庄子看见水中的鱼从容地游着,便说:“鱼儿真快乐啊!”惠子便说:“先生不是鱼,又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庄子便答说:“先生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鱼儿的快乐呢?”惠子回答说:“我不是先生,固然不知道先生了;同样,先生不是鱼儿,所以先生便不知道鱼儿是否快乐了。这是完全确定的结论。”庄子便说:“请回到问题的开始吧!当先生问我怎么知道鱼儿快乐的时候,你已知道我已经知道鱼儿的快乐才问我,而事实上我的心知已经去到濠水中的鱼儿那里了。”①

惠子是先秦名家,相当于现代的逻辑家。逻辑家的理智思维,加上经验的实证态度,就是现代科学背后的精神。这种理智的精神重从外观察,重分析,重分别,所以惠子首先看到庄子与鱼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既然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便互相外在,故庄子不是鱼,鱼也不是庄子,那么庄子又如何知道完全独立于他身外的鱼是否快乐呢?从惠子的角度看,庄子说“鱼儿真快乐”,便很值得怀疑。故惠子同意自己不知庄子是否知鱼的快乐,因惠子与庄子又是两个不同的个体,而由这一逻辑推论,庄子也无法知鱼的快乐。在惠子看来,这推论是完全明确的。

最后庄子的回答则指出了,当惠子问他如何知道鱼是快乐的时候,其实惠子已经知道他的心知才发问的,而他的心知事实上已到濠水上了。

庄子、惠子谁对谁错?庄子是知鱼抑不知鱼?问题的答案透露了本文所要得出的结论。

二、本文的主旨

当前全球化的发展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教育问题,正是西方文化传统,尤其是英美传统的理智主义的偏向发展所致。全球化的出现,是人类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而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背后,正是一种理智分析、计算的精神。要看到中国青少年理想人格培养的正途,必须进行深度的文化反省,以反映青少年全人格发展的重要性。重视青少年全人格的发展,似俾之无甚高论,然却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补西方理智主义文化之偏弊的功能。

这样说并非要否定科学,或认为经济发展不重要。科学是十分重要的,经济发展也十分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不足之处,过去对科学与经济及财富都重视不够,而这些由理智心开显的成就,确实带来现实的硬实力,不重视、不发展,只有挨打的份儿。但今天我们重视理智心、重视科学与经济及财富,却不应摆往另一极端,只羡慕西方而丢掉自家传统的宝藏。

下面我们将探讨当前全球化进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及教育问题,剖析西方文化重理智的弊端,最后从庄子惠子“知鱼之乐”之争的辨析中,点出当前西方文化尤其英美文化的弊病,并以此确立我们应该培养怎样的青少年理想人格。

三、全球化及其带来的经济、

政治与社会变化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越来越成为众多学术领域探讨的中心课题,对全球化现象的说明、分析,众说纷纭。归纳来说,全球化的出现,是建基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使知识与信息在瞬间传递到地球的各个角落。信息全球化以及航运科技的发展大幅增加了全球人口的流动与物流业的发展。而贸易与金融的全球化,同时依赖于经济理论与巿场的“无形的手”的自动调节以及各国日渐达成的关税协议。

总体而言,目前全球化的进程,只达到信息与知识的全球化,以及贸易与金融的经济全球化,至于政治、宗教、文化与价值观的全球化,目前仍言之尚早。但由于信息与金融和贸易的全球化以及全球人口流动与移民潮的增加,势必难以阻挡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及价值观的接触、交流与碰撞,同时也会引致更多争端乃至冲突。如何通过国际机构,设立规则,疏导这些层面上的矛盾对立,也是全球化当有的发展内容。较长远而言,教育将担负起重大的责任——使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人群增进了解、欣赏乃至融合,如此,全球化才能真正实现其应有之意。

在经济上,全球化体现为知识型的经济,以服务行业为主导。在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中,世界涌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跨国企业是以利润为目标,一方面招揽各国人才,一方面为求降低成本,把生产线迁移到工人与厂房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巿场亦因全球化而急速发展,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公司或网络平台参与世界金融巿场的买卖。他们只要按动手上的计算机键盘便可以轻易地进行投资买卖,成为费特曼(Friedman)所描绘的“长角牛”或“短角牛”的“电子游牧族”投资者。[1]93—119

在政治上,国家的主权亦因跨国公司的主权的超然而减弱,以至于国家在制定政策时不能不考虑跨国集团的利益。而跨国企业的管理层往往只对企业的大股东或股东们负责,从盈利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跨国公司可以超越甚至完全不理会企业所在地的人们的意愿与利益。跨国公司的管理层不是由选举产生,但他们的决策却影响着所在地的政府与人民的利益,由此可以看到,民主政治受到了削弱。另外,在全球化时代,不论朋友或敌人,都成为自己的竞争者。[1]11

在社会方面,全球化表现为“后工业型的社会”[2],是一个知识型的社会。知识与信息的迅速获取与创造是决胜千里的关键。计算机、互联网、传真机、银行的ATM、电子邮件,成为大众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越来越多的工作,打破了定时定点的限制。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及互联网工作、阅读、购物、付款以及娱乐。全球化使世界各地人们在吃、喝、玩、乐等趋向同一化。正如Menon 所指出的,人们可以开始看到,由巿场社会冒起的一个在衣着、时尚、饮食、性态度等的全球化的同质文化的出现。这个文化从多方面看都是无根的。这个冒升起来的潮流是建基于金钱经济的价值系统,结果是趋向于不能被满足的贪婪以及离开道德的自我膨胀的欲望。全球化同时带来时间、空间的压缩,也带来了“快餐式”的生活文化。人們自觉或不自觉地追赶效率,要求快速地完成更多的买卖、交易以及事务,生活步伐急促,人们普遍缺乏闲暇时间。

四、全球化带来教育上的转变

教育也产生了变化。现阶段的全球化所呈现的金钱价值与巿场导向已渗透到教育领域,然而却未遇到有力的抵抗。Menon 明确指出,教育己被归约到像巿场上的任何一种货品。[3]28Mok & Currie在反省香港教育时,也不约而同地指出,巿场已悄悄地进入大学,较一二十年前更大地决定学者的生涯。[4]事实确实如此,教育的管治模式已在变化,巿场的管理主义以及经济的理性主义已经支配着大学的管理与发展。

全球化时代的社会是后工业化的知识型社会,“知识即权力”,当前全球化的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显得更真实。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意识到成功的教育对巿场竞争的重要,为适应巿场竞争推行教育改革此起彼伏,“追求卓越”的号角由西方响彻到东方。“终身学习”与“学习社会”等口号或名词也常被强调。②而所谓“卓越”,似乎只侧重于知识与能力的追求,教育管治者的管理主义往往希望寻求共同的清楚的量化标准以量度“卓越”。这对人文学科如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科目不完全只看知识、能力以及不可完全量化的优越内涵,显得不公平。在科学及实用主义主导的时代,人文学科普遍不受重视,而且日渐被边缘化。在学校,尤其是大学校园里,教与学都倾斜于现实社会需要,出路更佳的学科,如工商管理、电子工程、金融、法律、医学等科目,最为吃香。但人文学科的发展及其在大学校园和社会所形成的氛围,对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对社会公民的素质的提升,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今天大学校长与大学的管理层似乎并不重视这些较费时间而又不能立竿见影的事情。

五、全球化在现阶段

所引发的青少年教育问题

从好的方面看,全球化带来了世界贸易的大幅增加,财富急剧增加,同时也促进了各地人们的相互交流以及不同货物的流通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互补,也促使知识、科学及技术的传播与转移。人们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兴趣,通过互联网在世界各地找到同道,看似可以生活于一个更多姿多彩的世界。

然而,从坏的方面看,现阶段的全球化带来不少问题。人们必须对相关的问题警觉与注视,否则问题的积压与加深,将可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尤其是在教育上所引发的问题,可以影响到以后数代人的存在方式以及他们的祸福。

就教育而言,最显明不过的是全球化带来信息的极速传播,信息爆炸较工业化时代更甚。青年人面对一浪接一浪的讯息,若缺乏分析能力,无法分辨知识的真假,可能会被轰炸式信息牵着意识走,心灵没有了独立性,也没有了空间——没有虚灵③,生不出智慧。伦敦国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做了一项对青少年智力状况的研究,对800名13至14岁的青少年进行智力测试,发现当今14岁的青少年对容量、密度、数量及体重等抽象科学概念的理解能力,仅及32年前的12岁儿童。负责研究的应用心理学教授沙尔(Michael Shayer)指出,青少年智力下降的问题,在过去10至15年开始浮现。④教育者应该清楚,“有信息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亦不等于有智能”。如果培养学子的智慧仍然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现在信息爆炸与泛滥,则对青年人智慧的培养很不利。现在的青年人,较过去所有时代的青年人,知识都多了,好像更聪明了,但知识不等于智慧。加上西方过度地讲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人聪明了,也只是“为个人谋”的工具理性的增长,视野不一定扩大,智慧不一定增加。

而且信息来得如此容易,使得青年人变得懒惰。事实上,只有努力耕耘,困心衡虑所把握的真理,才会使人刻骨铭心。现在大学的教授们常常发现学生的论文作业所引述的,不少来自互联网资料,甚至剽窃互联网上的论文。

再者,互联网上的讯息,不仅有错误的,而且更有大量色情以至邪恶的信息,对青少年贻害甚大。青少年沉迷这些信息,人格变得扭曲。年青人是好模仿的,某个地方发生的怪异行为抑或自杀或杀人的行为,经过新闻、网络,很快便传遍世界各地,政府部门要注意控制删除。近日来在西方便有这些杀人后自杀的,并把过程拍摄上网,一宗还不够,跟着是另一宗,像是模仿前一宗,这多少反映了当事人的意义失落与虚无心态。青年人包括大学生,自小没有良好的价值教育、道德教育,在大都巿远离大自然的环境,生活紧张、读书竞争激烈与考试紧张,都使青年人染上了意义失落与虚无心态。“闪的一族”出现也多是青年人参与,背后除了有趣和发泄外,也有一种虚无主义的心态。大学里人文学科边缘化,虽然计算机知识与技术很好,其它知识也不少,却掩藏不了现代人心灵深处的孤寂、无奈与意义失落。

由此,互联网也经常成为意义失落的青年人的逃避所。Menon 指出,不幸的是,各种极度商业化的不真实的逃避主义者的娱乐方式通过视像媒体兴起。这些商业化的娱乐目标是制造消费主义。[3]30确实如此,全球化经济先行,巿场导向的商业社会对青年人鼓吹的是一种消费主义的观念。消费主义使地球的资源极度浪费,环境遭到无节制破坏,这将对后代带来大灾难。而我们却没有对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但在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中,皆有重視与自然和谐相处,爱物惜物与节俭之教。

六、判症——目前的全球化

是西方理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极度发展

事实上,从上古以来,人类已有要求统一或全球化的理想。中国的《礼记•礼运》中已记录了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西方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都追求人类在上帝或真主下统一,都是兄弟姐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也是要超越国家建立一个大同社会。现阶段的全球化,是因为科技的发展而带来的经济与信息的全球化,以及人类生活表层的吃喝玩乐形式的趋于普同化——至少是一种全球共通形式。现阶段的全球化距离真正的全球化还很远。真正的全球化必须是政治、宗教、文化、道德的相互融通,即多元而又能融合,不同国家的人们、不同族群的文化能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包容,肯定彼此的价值,最终达到相互欣赏。到达这一阶段,路途仍然遥远。

目前全球化似乎带来经济、政治、社会与教育上的不少转变,但如果我们从文化与价值取向的角度看,目前全球化阶段与十八世纪下半叶西方科学技术文明的突飞猛进以及工业社会的出现,并无本质的转变。西方兴起的工业文明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基本是西方文明重智取向的结果,或者说是理智主义发展的结果。这种理智主义,重视经验验证,重视外在观察分析,重视数量化、客观化的思路,使宗教、道德、美感成为次真实的东西,带来了宗教、道德与人存在主体性的低落与丧失。西方文化,尤其是英美的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实用主义与功用主义,在看到科学技术及理智之重要的同时,却偏向发展,只从理智主义看世界,即只以理智模式把握的对象视为真实存在。于是由英国经验主义者休谟所提出的事实与价值分离——从事实无法推出应然⑤,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逻辑实证论哲学,明确以一切道德的、美感的与宗教的判断或命题,皆没有认知的事实意义,而只具有主观的情绪或情感意义。 由尼采在十九世纪末吶喊“上帝已死”,表达了西方工业化社会的人丧失了意义与价值的根源。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存在主义者萨特与卡谬体验着人存在面对“空无”的怖栗,继续着这种意义失落后的吶喊。

韦伯也批判工业化带来的现代化社会,是工具理性独彰的社会,目的理性不彰,人被困在工具理性所造成的铁笼中,实际上是失去了真正的自由。

俄罗斯社会学家Sorokin在1941年发表的《我们时代的危机》一书中,为西方文化判症,指出西方文化是一感官文化,而感官文化是受着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工具主义、逻辑实证论、运作主义所支配,真理的标准只由感官决定。而这种感官文化正在走向腐烂与败亡。

现在回到本文开始时所说的故事。

惠子的问题,正是从理智的角度、认知的角度看待事物,他无法像庄子般能够肯定鱼儿的快乐。由于理智或认知的原因,惠子只看到庄子与鱼儿是分别的个体,如果看到整体,也只是外在排列组合而成的整体,无法建立真正的内在联系。庄子以“观照心”⑥或“美感心”所把握的“真实”,与惠子用“认知心”或“理智心”所把握的“真实”不同。当庄子说“鱼儿真快乐”的时候,庄子与鱼儿在“观照心”下融合为一,已没有了主客的对立。庄子与鱼儿当下即非外在而是内在的统一, 当下的鱼儿不能离开庄子来看,当下的庄子也不能离开鱼儿来把握。庄子与鱼儿以及整个存在背景便构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是融合的整体、和谐的整体,是创生地形成当下美感及情趣的“意境”,此“意境”即真实。但若人只以惠子的“理智心”“认知心”看事物,是无法“看”到庄子所体验的真实,亦无法“看”到儒家所强调的“道德心”所体验到的“义”的真实。笔者在《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之概念及其理论基础——中国哲学中的资源》中,曾简要论述心灵的不同运用而表现为不同的心,可分为“认知心”“道德心”“观照心”。西方文化偏重表现“认知心”,儒家偏重表现“道德心”,道家偏重表现“观照心”。各“心”所见之“真实”不同。人应平衡培养各种“心”,如此才有健康全人的发展。

当前全球化在西方英美文化主导下的弊病,是人类心灵片面发展所致,也就是说,是心灵的“理智心”极度运用所致。心灵的“道德心”“美感心”未被充分运用、发展,人们只追求由“认知心”所见的对象为真实,“道德心”所见的道德世界、道德价值,即中国传统所见的“义道”,以及由“观照心”(亦可称为“美感心”)所见的美感的世界,都不被视为客观真实,而只具主观的意义。所以不难看出,现代人的世界是对象的世界、物理的世界、感官的世界、实用的世界、主客对立的世界、量化的世界。不能说这些世界不真实,而是真实的世界不限于这些世界。“理智心”所见的真实,并非全部真实。“理智心”所见的世界只是一个狭窄的世界。Stace在《宗教与现代心灵》一书中指出,现代人心灵是十七世纪科学的产物,科学所发现的是一个不在乎人的价值的自然世界——一个非道德的世界。Stace 批评说,为什么要假定科学是一切事物的钥匙?在科学领域外就不可以有某些真实存在吗?

当今世界是“情识心”(感官气性引发的心)牵引“理智心”主宰世情的时代,是“道德心”与“美感心”虚弱的时代,主要体现实用价值、感官价值,是一个价值失落的时代。“道德心”与“美感心”未受到认真的对待及培育,由“道德心”及“美感心”所见的世界变成由“理智心”来把握的知见,没有主体存在的体验体证,在“理智心”的知见下,“义”与“美”都不成为真实。

“理智心”是无法建立价值的,因此人的感官快乐,本能欲望的满足,成为人生目的,寻求各种手段以达到感官满足,这便是“情识心”牵引“理智心”。但这种感官目的是短暂的、虚幻的,物引物,欲望无穷,只会引出更多不安与痛苦。

七、全球化时代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培养

任何社会,青少年都是社会与国家未来的主人,在全球化的新时代,应该培养怎样的青少年?怎样建构他们的人格呢?

根据前文对当前全球化本质的分析,全球化背后的巿场主义及其西方理智主义的文化偏向,渗透于教育,主导教育的发展,是对教育的本义的重大危害。教育固然可以有促进经济的发展、为经济以及巿场培养专业人才的功能,但如果不了解教育目的与功能本末先后之分别,只看到巿场竞争及竞争胜出,把复杂的教育看成可以片面发展的单向目标,最后培养出一些单向片面发展的学生人格,或许可以使巿场活跃兴旺一时,但稍长时间亦因学生欠缺健康及全面发展的人格,如欠缺道德意识,欠缺欣赏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以及社会上不同贡献、实现不同价值的人与事,引起机构中或社会中的矛盾。当前的金融海啸正是因为银行界、金融界的贪婪心理,为了赚取更多利润,过度发展金融巿场的衍生工具,大大超越了银行或企业的实际资产,最后引起一发不可收拾的金融危机。

近二百年,英美先后成为超强大国,英美文化主导着世界。英美文化就是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功用主义、逻辑实证论、分析哲学、科学物理主义、新实在论所形成的理智主义取向的文化。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国文化,是一种人文主义,重道德,主张超越自我中心,以扩充人的自觉心,既重视科学认知的经验世界、物质世界,也重视人内在体验到的价值世界、意义世界,是一种和而不同,互相尊重,能充分利用不同而达到互补,共生共荣的文化。

因此,在当前全球化进程下,我们应看到,当前西方英美主流文化理智主义偏向的不足,不要只看到中国百多年来的积弱与西方的强大,而需了解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的拨乱反正中有其补正西方文化偏向发展的作用,切勿抛弃自家的文化。我们对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人格的培养,应保留传统的教育目标,重视青少年人格的全面发展,重视德、智、体、群、美全面的培育,使青少年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做人处事的智慧、合群和谐的性格以及审美能力。归纳来说,就是能扩充仁心,肯定与体验不同价值,使心灵不至于偏向发展。教育应充分培养他们各种不同心灵的运用与表现,除了“认知心”,也要培养他们时常运用“道德心”“美感心”,能够处处赞叹、欣赏自然界以及人伦世界的美,由此而发现更多的真善美价值,以“道德心”“观照心”“认知心”主导人的感官与本能,使人之物质身体的存在也成为有实现理想人格,实现各种价值的意义。

注释:

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

②全球化与信息流通,使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增加了流动与接触,误解以及矛盾冲突也增加了,多元文化教育成为跨文化理应成为通识教育的一门。

③庄子了解能虚才能有智慧,庄子所谓“虚室生白”,故上接“心斋”“坐忘”。

④转引自香港《明报》2008年10月28日。

⑤也就是有名的“事实与应然”问题(Is ought problem)。

⑥当代另一位新儒家徐复观先生在其《中国之艺术精神》中表明,中国之艺术精神源自庄子所说的“观照心”。

参考书目:

[1]Friedman.The Lexus and Olive Tree[M].New York:Farrar,Straus & Giroux,2000.

[2]Bell.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M].New York:Basic Book,1973:18-20.

[3]Menon.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on overview[M]//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 Berlin. New York,Walter de Gruyter Gmblt ,2007.

[4]Mok & Currie.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 Reflections on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Educational Restructuring in Hong Kong[M]. Hong Kong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02:259-277.

【刘国强,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香港】

责任编辑/杨建伟

猜你喜欢
惠子理智鱼儿
可乐
在同一语境下定义“二元对立概念”
理智与情感
无声胜有声
鱼儿乐
郑合惠子:率真Lady
改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1)
鱼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