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负责任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2009-12-04 07:51
中国德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主体责任教育

栏目编辑 杨建伟 人类是否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负责?答案是肯定的。然而看看当今的新闻,假奶粉、矿难、车难以及各种污染导致的新奇的疾病等等,让多少生命消失于人世,让多少人背负着对生命的渴望而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但有谁敢站出来说:这事我来负责!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我们是否敢于承担责任,是否敢于对可贵的生命负责,是否对当前的生活态度豁然、坦荡,是否敢说我做的一切无愧于心?

具体到我们教育,责任对于教育而言至關重要,因为有了责任才能发挥人性的光辉,才能温暖别人,昭示真理。作为教师这个职业,其本身就蕴含着以身作则的示范职能。一个老师能否做到爱护身边的花花草草,能否做到弯下腰帮助学生捡起他撒落在地上的课本,能否对学生的过错说:这事有我的一份责任。当今的教育问题很多,这是一种必然,由于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多元,教育方法必然要不断变化、发展,但教育有自身的规律。而现如今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坚持这一规律的又有多少?为了高分,以权谋私,集体舞弊;为了研究,言不由衷,黑白不分;为了完成任务,拔苗助长,对不当教育推波助澜,等等。是否还有人把“教育”作为自己的理想,敢于对着自己的良心说,“我是为了孩子,我是为了教育”。敢于承担责任是人安身立命之本,很多朋友发来了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中国教育报》记者 时晓玲 何谓“责任”?不曾细细想过。只是觉得人生在世,总有背负,总要担当,这种背负和担当是不是就叫责任呢?因此,要我谈对责任的理解,首先便是来自道德力量的一种约束,而比这更高境地的,则是发自心底深处的一种自觉,甚至是带有某种宗教情怀的心甘情愿。从小到大,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养育之恩、教育之责,不敢须臾懈怠,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责任?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公民,与自然相处和谐、与他人相待诚信,这种自觉与作为是不是也意味着责任?

关于责任的定义,以及责任的外延与内涵,还是留待理论家们去做尽善尽美的诠释和表述为好,而我们更多要做的,则在于如何将“责任”这棵种子深深植根于人的内心,去唤回越来越缺失的道德约束和自觉,去拂掉蒙在人类心灵上的一层尘垢。这或许正是《中国德育》杂志发起这场讨论的本意。

自然,这多半是我的揣测。同是媒体人,站在同样的立场,我在想,这应该也是一种责任甚或是使命感使然吧。这样想下去,所谓责任,是不是有点义不容辞的味道在里面呢?!也因此,不敢轻言责任。

我们经常高调讲责任大如天,讲问责制,千方百计地用严丝合缝的制度来规范人的职责。可是,我们却偏偏不幸地看到,当许多令人痛心的人为事故本该有人负责的时候,却没有人为此承担责任,甚至不知道该由谁去承担,以致最终不了了之,以致从今往后更加变本加厉。

如此看来,责任,更多时候其实不是文本可以限定的,也并非制度和问责可以解决的,它必须是人本的自觉,是人内心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情怀和使命的唤醒,它需要教化和虔诚的信奉。

作为媒体人,我信奉这样的准则,但有时却会觉得力量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不是吗?当一些人在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时候,却发现身边的有些同行却在津津乐道于小道消息、虚假宣传,甚至暴力、凶杀和色情,他们迎合着低俗,迷失了责任,却在过度追名逐利的市场中赢得了丰厚利润。这样的结果,有时会让更多的人丢弃道德、原则和秩序,为所欲为,以致我们经常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样的集体责任无意识究竟该由谁来担责?

许多事未必想得通、做得通,但我总在想,如果我们认定了、坚守了、担当了一种责任甚或使命,这个世界总会有好的改变。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这个世界的和谐与美好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担当的意识,哪怕是迈出一小步,世界也会迈出一大步。也因此,多信奉着践行,而不敢轻言责任。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武升 人是生活的主体,既生存于生活,享受于生活,又对生活负有责任,它像铁律一样赋予人的本质,构成人性、人的良知的基础,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态度。

负责任既是对象世界的需要,没有负责任的主体,生活将糟糕成什么样?又是主体世界的需要,主体不对主体负责,主体将会成何体统?因此,负责任是人与生俱来应有的品质、能力和人性特点,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确证。

主体要对自身负责任,要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任,要对自身真、善、美的发展负责任,要对自身扮演的各种角色、应尽的各种义务负责任。对主体自身负责,珍惜生命,重视人性的完善,当好儿子或女儿,当好父亲或母亲,当好职员,当好公民,表现出真、善、美的行为和品质。对主体负责,就不会轻生,就不会厌世,就不会抑郁,就不会自闭,就不会消极处世。

主体要对客体负责任,要对组成的集体负责,对从事的职业负责,对赖以生存的生活和环境负责。这就需要热爱生活,维护集体,保护环境,珍爱动物,乐于创造和维持美好的世界。

对主体负责和对客体负责是一致的。不对客体负责而只对主体负责,最终会毁了主体;不对主体负责而只对客体负责,最终会迷失了客体,变得无人能对客体负责。

人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本来是与生俱有的,但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异化,使人的责任心迷失,异化为异物,从而给人性带来污渍和黑暗。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资源过度开发,对生活秩序的反叛,对其他主体的欺骗和欺负,所有这一切表明,人的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不是生来不变的,是易染的、易损的和易丢失的。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地、预先地采取科学有效的举措,加以防止,使人的责任心不断得到培养、矫正、增强和壮大。

在当今世界,重建人的责任心是多么重要和迫切。受害的大自然在呼唤,不和谐的社会在呼唤,处在弱势、劣势甚至被压迫的群体在呼唤,让人作为主体重新放射出人性的光辉,照亮世界、照亮社会、照顾人自己!

安徽省淮南市教育局德育科科长 李韦遴 责任是一个人生话题,是个生命话题。有人生就有责任,有生命就要负责任。同时,负责任是人生境界,是生命质量,没有对责任的承担,就不可能有人生幸福、社会进步、人类发展,所以责任蕴藏于生命的每个细胞,蕴藏人生的每个进程,蕴藏于社会的每一个环节,蕴藏于人类的每一个个体之中。负起责任是促进人类生存发展、社会经济进步最根本的内涵要义。

责任缺席,于家庭,家庭分裂失散;于事业,事业停滞不前;于社会,社会倒退落后;于国家,国家贫弱受欺。人类发展的历史早已证明,由于缺乏负责任的态度,导致了无数人类悲剧的产生。由于缺乏对自然界负责任的态度,违背自然规律大面积乱开发、乱砍伐,沙漠扩大,黄河断流;由于缺乏社会责任,阜阳的假奶粉毁掉了人之前程,南京司机酒后驾车夺走了人之生命,网络上黄赌毒等不良文化使无数青少年堕落甚至犯罪;由于缺乏工作的责任,无数企业纷纷在转轨中倒闭,从而使无数家庭因下岗而破裂,使民族企业倒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这使我们猛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乃人间大道。

责任意识应该成为人生的一种习惯。当责任由一种习惯慢慢转变成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态度时,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不会因为承担责任而觉得麻烦和累。当你意识到责任在召唤你的时候,你就会随时为责任而放弃别的东西,而且你不会觉得这种放弃对你来讲很不容易。比如对于承诺的信守,这就是你的责任。一旦做出承诺,你就必须承担履行这个承诺的责任。如果你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别人就可能对你的信守承诺表示赞美,你可能并不会欣然而喜,因为你觉得自己本应该这么做,这就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何培养人的个体责任意识显得至关重要。从“呀呀”学语的儿童到担负社会发展的成人,责任意识的启蒙都是在生活的细节教育中产生的。摔坏了东西要被批评,妨碍了他人要受到冷淡,做错了事情要想法弥补等,这些细节教育,能促进个人责任意识的启蒙复苏。由于社会发展,独生子女的到来,儿童时代的生活细节责任教育被抹杀了。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要批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保护,混淆了是非观念,责任意识的启蒙自然只能是一句空话。其实,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就有助于责任的养成。

责任意识的树立来源于各种不同的社会实践。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论,更有“纸上得来终觉浅”之说。实践活动于个体会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是促进个人心理成熟、精神成长的根本途径;没有个体的心理完善过程,就无从做好责任意识的培养。现代的孩子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于自然漠然无知,更有甚者,分不清五谷杂粮,分不清猪狗牛羊,对自然的爱、对动物生命的爱只能是无皮之毛,成了无源之水,所以才会有硫酸泼熊事件的发生。

责任的强化必然要让学生从学习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感悟生活,感悟自然,感悟个体亲情,在成长中寻找生命的快乐,奋斗的幸福。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牢记,教育工作不分轻重,责任不在大小,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摆正态度,树立正确的意识。责任是一种态度,一种叫做敬业、精业的东西。我们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端正好自己的态度,才能实践教育的真谛。

山东省胶州市特教中心教师 晏慧菊 人生如舞台,每个人或主动或被动扮演着生活赋予的多重角色,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而负责任与否完全取决于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

放眼世界,无论是物质贫乏的年代,还是物欲横流的今朝,在素有“阳光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之称的教育领域,又有多少老师无怨无悔,用青春和生命捍卫着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昔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今有双臂搂学子、血肉撑钢梁的张米亚、谭千秋、杜正香、汤鸿……他们用沉着、冷静、鲜血和生命挽救了花朵般生命,奏响了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学生隔开死亡,用勇敢无畏锻铸了不朽的师魂。大爱无言,这些普普通通的教师,拿着微薄的工资,日复一日地做着虽然神圣却又毫不起眼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教师这个角色所肩负的责任:文明的传播、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一个教师最根本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正如“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而教书育人却来不得半点马虎,教书不到家,误人子弟一辈子啊!

不知是社会发展太快,还是我们的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似乎所有老师都感觉学生的素质是一年不如一年。外界光怪陆离的诱惑总是能与学校完美的硬件以及教师博学精彩的授业相抗衡。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远没有读言情小说、到同学家K歌来得欢,充斥在孩子们言论中的是魔兽、扭力滑板、爆丸、跑酷、粉丝团、钢丝队……心甘情愿地让青春年华耗费在浑浑噩噩的享受、歇斯底里莫名的叛逆中。父母的无助与老师的无奈也折射着他们的痛苦,对未来他们无能为力,因为谁也无法给予肯定的答案,所以只好消极地等待一个未知的明天。诚然,中国自古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期待一朝金榜题名便捧得金饭碗衣食无忧,而今的形式是大学生毕业不包分配,高学历人才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困惑的又岂止是他们,老师精心制作的课件哪比得上他们乐此不疲的网络游戏有吸引力,难怪乎他们视而不见;老师谆谆教诲甚至是苦口婆心的好言相劝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难怪乎他们充耳不闻。难道是我们的信仰出了问题?难道是我们教育本身还存在缺陷?难道是孩子们自身的角色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出现了偏差?担负着教育使命的教师角色以及责任又该何去何从?

事实无法否认,问题赫然存在。为了防止从根本上动摇整个社会对知识、对教育的信念,损害社会健康发展的根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大学生找工作”的具体措施已明确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民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为人师表的角色没变,责任也没变,我们昭示真理,践行责任,以我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去感召处在困惑中的孩子,使他们也明确自己作为学生的角色,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努力学习,准备着挺起中国明天的脊梁!

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长寺小学教师 万邦海 责任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情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没有责任感,学生连扫地、擦黑板这样的事情都干不好;没有责任感,公司职员会把该自己做的工作当作儿戏,而给公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要努力使学生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一方面,对社会负责。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培养完整的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如果我们的教学总是关注考试分数,那么这种画地为牢、削足适履的教学就只能培养出鼠目寸光、兴趣狭窄、内心贫乏、对人类苦难和外部世界报以冷漠的“残疾”一族。我们常说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可是,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在教书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呕心沥血,却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育人。“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教育不仅要开发学生谋生与自立的能力,教育也需要为一个民主、自由、公正、文明的社会培养人。这是教育的社会责任。学校应该从小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孩子的一生都承担着责任!

另一方面,对学生负责。众所周知,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却存在着以分数至上来评价学生,忽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身心发育水平,把学生训练成知识容器和考试机器;以学业和升学压力来束缚学生,以暂时的学业成败论英雄,把学生在人格上分成三六九等,偏爱偏信少数学业优秀的学生,把其他的学生打入“冷宫”等深层次的负面问题。从根本来说,这不仅有悖素质教育的育人宗旨,更严重的是扭曲了学生的身心、学业与人格的关系,妨碍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此我认为,对学生负责,就要努力去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从思想上了解学生,使学生既要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又要拥有健康的身心和完善的人格。

江苏省兴化市安丰育才学校 殷红梅 作为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唯有这样,才能问心无愧。学生就像一棵棵小树苗,有自己的根系和成长规律,他们的生长是缓慢而优雅的。“十年樹木,百年树人”,“桃三李四杏五年”,我们怎能期望今天种下一棵树苗,明天就收获累累硕果呢?我们怎能苛求每一个孩子成长的速度都一样呢?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就是做每件事前先想想,这样做会伤害他们吗?这样做对他们有益吗?

无奈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受功利主义和明哲保身思想的驱使,做出一些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事。学校举行市级教研活动,其中一节公开课是在女儿所在的班级上的。为了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上课老师按照指示从班上55人中选了40人去大礼堂上课。课堂氛围很好,听课的老师由衷地称赞学生训练有素,整体素质很高,真不愧是省实验小学(在农村中心小学中获此殊荣的不多)。作为一名老师兼学生家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想想那15个被“抛弃”的孩子,真有点心酸。上公开课对孩子来说,是一次在“客人老师”面前表演的机会,即使不能做主角,做个群众演员露个脸也好呀!可老师和校长担心他们会把精心设计的课搞砸,有损学校形象。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也许会产生这样的意识:我成绩不好,不如别人,老师不太喜欢我。当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他还有什么自信心呢?如果只是一次,年幼的他们也许很快就会忘记。如果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发生,在一次一次的打击之后,很难想象他们会成为爱学习的学生。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搞教学研究,不从展现真实的课堂做起,这样弄虚作假的研究有何价值,说到底只是表演,于学生无利,对听课者还会产生误导,最终还是对学生不负责任。

有时,我们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过于负责,我们把学生保护起来,任何可能出现危险的事绝不能让学生去做。领导在大会小会上反复强调,如果你没加强教育,安全意识不够,学生出了意外,责任全由你来付。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为了不给自己惹麻烦,我们对学生高度“负责”,把种种可能出现的意外都设想到了,让他们绝对安全。不能在学校里使用剪刀、小刀,削着手怎么办?要用在家里用。体育活动课改成室内课,因为自由活动存在安全隐患。校外的实践活动更是天方夜谭,出了事,这不是没事找事吗?拳拳爱心,苍天可鉴。于是,我们的学生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自理能力差,身体素质差,应变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为了对学生负责,我们制订了许多校规校纪、班规班纪,可适得其反的是,不守规矩的孩子和死守规矩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我们一方面苦恼于一些孩子屡教不改,一方面又为一些孩子没有思想甚至有点儿奴性而忧虑。

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不应只是一句口号,应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细节中去。在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个人自由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集体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杨建伟

猜你喜欢
主体责任教育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的责任
责任(四)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