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09-12-18 09:26廖雪芬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师生思维课堂教学

廖雪芬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教学提问,一般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中心环节,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提问既可用于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也可用于传授新知识,指导、总结、检查和评定学生的知识。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是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从心理学角度讲,课堂提问是一种刺激,国外有的教育家甚至把课堂提问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提问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学生不仅能通过提问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发现和掌握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各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的新境界,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趣的课堂提问会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教学效率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的课程标准也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好的提问,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好的提问,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能打破学生脑海里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甚至波澜迭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节课所授的内容,设置增强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测量旗杆的高度》时,我先提出一个问题:要知道一个同学有多高,量一下就可以了,可我想知道国旗杆的高度,怎么量?谁能帮我想办法?问题一提出来,教室里可热闹了,有的学生说:“照量。”有学生说:“不行,太高了上不去,”有的学生说:“设法把旗杆弄倒,”有的说:“不行,那是破坏,”……一一否定之后,更多的声音传来了:“不能直接量,要想一种间接的办法,”我肯定了学生们的间接方法,接下来我又问:“谁有办法?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更简单?”这样的提问很有挑战性,学生的情绪完全被调到“我要学”的状态,都积极地投入到紧张的思考之中。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如果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新奇之感,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从而迅速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高度注意,动脑筋积极思考,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组成,没有提问的课堂教学,教师很容易流于淡如清水般的平铺直叙,或例行差事般的照本宣科,自言自语,滔滔不绝,学生不能思考,无法参与其中,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与精神疲劳,久而久之,学生将失去对数学科的学习兴趣,倘若课堂上学生限于知识不足而不能提出问题,就会对自己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学习中遇到“疑难”也不认为是“问题”,这样“没有问题”的学生学习只会浮于表面,没有钻研精神,得过且过,永无长进,最后成为“问题学生”,实践证明,教学提问,能打开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开阔学生思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有两种,第一是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而是几个,它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里兴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已知x2=4,求x的值”,对这个问题的解学生往往会漏掉其中一个答案(特别是-2),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找答案是x=2的学生回答。并问他:“你是怎么想的?”接下来再问:“谁有补充?”“为什么?”这样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他们会考虑到有理数平方的真正含义,从而得到完整的答案,再比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5,一边等于6,求它的周长”,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教师可以问学生“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怎样计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学生一一回答后再问:“这个问题中腰长是多少,底边长是多少?”这样一步一步地追问,学生就会发现题目中的一边既可以是底边也可以是腰,因此必须分情况来讨论,从而完整地得到问题的解,这种提问紧扣题目条件和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进行一步步深入的引导,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且还有效地发展了学生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是解答问题时所用的理论是综合性的,它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纵向、横向或纵横交错地联系起来,进行一番加工创造,灵活地运用,这类问题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类问题一般在实际应用问题或几何证明题中比较多,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教师若能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疑问,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

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实地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教师提出的问题,久久都没有学生能回答,或很少有学生答对,那就有可能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到位,学生难以回答,或提出的问题太深太难,学生回答不了,或学生对有关知识没有掌握等,教师应通过这一次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答问,从老师那里获取评价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审视自己,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方式等,使自己后继的学习活动更有成效。

四、课堂提问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一般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还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或“学生问,教师答”,一般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其实这并不是课堂提问的唯一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课堂上学生也可以把

自已的不同想法或疑惑向老师或同学提出来,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讲解边提出问题,在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中,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会迅速得到提高,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学生也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他们就学得开心,学得上心,学得扎实,同时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促使教师课前备课更认真,考虑问题更全面,要求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弄清哪个问题是教师问,学生答;哪个问题是学生问,学生答;哪个问题是哪些学生回答;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该怎么回答;学生还会有哪些疑问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上好一节课,上活一节课,因此,这不得不要求数学教师努力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五、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初中生注意力比较分散,上课经常开小差,学习效率低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设法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教师只靠讲纪律、维持纪律是很难把持学生的注意力的,实践证明,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因为教师提问时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问到,每个学生都不想因为答不上来而陷入尴尬的局面,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后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再者,如果是班里的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会感到很好奇,注意力会自然而然地集中到这个学生的问题上,自然带来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增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师生间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情感交流,其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知和感情紧密地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上教与学的发展,在课堂提问中,对回答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和鼓励,对一时回答不出问题学生耐心地启发引导,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这种提问方式,既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又可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使课堂充满活跃、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一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提问,问得恰到好处,问到点子上,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善于提问,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细微环节,都需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提问来帮助完成教学任务,把握好提问的“火候”,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廖银燕)

猜你喜欢
师生思维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