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减掉了什么

2009-12-21 01:29许培元
创新时代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课外辅导减负笔者

许培元

长久以来,社会上有关学生“减负”的讨论一直非常激烈。在教育部向社会征求教改意见的网站上,“如何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一项被列于第7位,由此可见,国家对“减负”问题之重视程度。从表面上看,“减负”的呼声受到了学生、家长甚至校方的普遍支持,然而,冷静思考之下,笔者认为,“减负”很可能带来一个可怕的后果,那就是:片面的“减负”政策,或将把中国未来的义务教育引入虽有公立(即公益)之名,而民营课辅集团却大行其实的歧路上去!

减负减负,越减负担越重

事实上,“减负”已是个老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当年,毛主席在写给教育部部长马叙伦的信中说:“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学习和开会的时间宜大减。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自那时起,社会就开始关注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

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为中小学生减负。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然而,正是由于我国在考试评价制度上存在的某种落后及滞后,造成了“减负”之后却并没有减轻学生负担的实际后果。

当被问及对“减负”的看法时,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高二文科班的小王对笔者坦言道:当自己在享受“减负”后的轻松自由时,一想到即将面临的高考就会有些不知所措。高一年级的小张也认为,大家必须对“减负”有清醒认识,“课余时间多了,对我们自觉性的要求就高了,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消化、补充知识。毕竟我们最终是要面对高考的。”

上海市风华中学高一学生小飞对笔者讲述了他从小到大的“充电”生涯:从新概念作文、剑桥英语,到数学、国际象棋……父母为他报了大量辅导班,小学一年级起他就再也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他还告诉笔者,学生中不请家教、不参加任何校外辅导班的人不到五分之一。

由此看来,一方面,“减负”政策并没减掉多少学生在校的学习量,另一方面,家长却未雨绸缪地主动增重了学生的课外学习量。这样的“减负”绝对属于名不副实。而在高考录取政策未做调整的背景下,打着“减负”的旗号所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被压缩,教师在校教授内容、难度被降低。同时,由于公立学校被禁止从事课外辅导,这些空间,正迅速地被民营中小学培训机构所占领。

课辅市场,“要多大有多大”

中小学培训市场也就是课外辅导市场,到底有多大?至今还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但是,业内曾经做过一个粗略的测算: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大约有两亿,如果其中有10%接受培训,就是2000万人,如果这其中的每人每年花1000元接受课外辅导,就形成了一个每年约200亿元的大市场。而实际上,这每人每年的课外辅导消费数字还远高于1000元。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总共有中学生66万,其中大约50%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辅导,平均消费数字是每人每年单科3000元,因此,单是北京一地,每年的单科培训市场就有10个亿。同时,据业内人士介绍,他们曾经对自己的培训机构做过非常细致的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固定在其举办的课外辅导机构学习的学生平均学习年限为7年,就总学生人数而言,生源流失率不足30%。如此低的风险率,如果再把小学和全科培训都算上,那么,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便是:“课外辅导,这个市场是要多大有多大”。

中国课外辅导蕴含的庞大市场和稳定的利润来源,也早已引起了国际投资者的兴趣。2007年9月4日,从事课外辅导的北京巨人学校向启明创投成功融资2000万美元,北京市中小学学科培训市场首获海外投资。纽约证券交易所北京首席代表杨戈在2009年5月表示:国内继“新东方”在2006年纽交所上市之后,至少有二三十个教育企业都获得了融资;今年下半年还将会有更多的中国教育行业的公司在海外上市。与此同时,已经在境外上市的“新东方”也开始涉足中小学学科培训市场。

2009年9月5日,另一家京城课辅企业——学而思集团获得老虎环球基金4000万美元巨额融资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隆重举行。市政府、教育司、教委等相关领导都参加了当天的发布会。北京晚报、新京报、经济观察报、新浪财经等十余家媒体出席会议,并进行了相关报道。还有德意志银行、摩根银行等十余家银行及证券公司代表前来对学而思融资成功表示祝贺。

由此,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滞后,以“减负”的名义,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被压缩,教师在校教授内容、难度被降低,同时由于公立学校被禁止从事课外辅导,这些被人为腾挪、制造出来的巨大市场,正迅速地被民营中小学培训机构占领。更值得引起关注的是,这些民营课辅培训企业正日益壮大,并已经开始了集团化、资本化运作。在不远的未来,这些民营课辅企业集团挟“资本”以令“教改”,乃至以令中国教育,并非完全的危言耸听。而届时,中国也将迎来资本与企业笑开颜、学生与家长苦难言的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也终难实现!

国际资本,“培养”中国的未来?

台湾残疾人词曲作家、著名歌手郑智化在1992年的一首名叫《补习街》的歌中曾唱到:“黄昏的斜阳映着发亮的看板,黄色的脸孔映着苍白的眼光,你在汗水和书包擦肩而过的样子,仿佛迫不及待想要逃离拥挤的补习街;深度的近视凝视模糊的未来,点燃的香烟打发无聊的现在,你在别人的眼里不被允许的样子,仿佛毫不在意用你的方式固执地存在。在这条拥挤的补习街,在文凭统治的世界,出轨的你就像被遗弃的小孩,一个人在荒唐中长大;在这条拥挤的补习街,在补习街外的世界,课本里教的和现实里所学的,成了一种彼此矛盾的对立。”

歌里所唱的情形在韩国日本等国也非常普遍。在韩国,“学院”(即课外辅导机构)的生意异常火爆,曾有一位投资“学院”生意、同时身为家长的韩国朋友意味深长地告诉笔者,自己非常羡慕中国的老师,因为他们都很尽责,而在韩国,学校里的老师许多不教多少知识,学生的学业基本全靠课外进入“学院”补习弥补,否则就很难考上大学。

然而,这幅景象如今或许已经在中国大陆成为了现实。获得巨额国际资本支持的课辅企业集团,正雄心勃勃地实施着其大规模扩张的计划,以便迅速填补“减负”所让出来的巨大市场空间。目前,这种扩张之势已经覆盖中国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同时财富的示范效应,也令无数后来的投资者趋之若鹜。在不远的将来,“补习街”估计也会在中国的大中城市甚至中小城市遍地开花。

与此同时,新的教育不平等现象也随之出现: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根本没有机会获得这种课外的教育培训,而即便是有机会,恐怕也难以承受那高额的培训费用。如此一来,中国的教育最终还是要沦入“精英教育”的泥淖,即富人的孩子未来将还是富人,而穷人的孩子未来将还是穷人。那么,所谓“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何以实现?

笔者不否认,大多数中国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是值得信赖的,但令笔者怀疑的是,在课内学校减负与课外辅导火爆这一“挤”一“引”之下,这些尽职尽责的教师中将有多少人会深受影响,最终也不得不走上“校内教学应付,课外辅导致富”的日、韩歧路。

由此,笔者深感忧虑的是:中国未来之义务教育,很可能将呈现虽有公立(即公益)之名,而民营课辅集团却大行其实的可怕景象。而一旦到了那个时候,负责培养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接班人的,将不是公立学校,更不是国家的教育机构,而是这些财大气粗的民营课辅集团及其背后的国际金融资本!

吁人大对法律作扩大解释

目前,我国在教育行业的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完善健全,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法律也对投资人收取“投资回报”(不称其为利润)作出了一定的限定,但正如之前的文章所揭示的那样,这根本无碍投资人从中获取超额的利润和以十几、二十几倍市盈率向国际资本转让股权。尽管《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也明确规定,中外合作办学者不得举办实施义务教育和实施军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质教育的机构,但这同样无碍资本运作高手进行规避,通过由境外到境内的层层持股、通过在末端的学校与集团签订服务协议,他们能够规避几乎一切中国法律!在这个金字塔的顶端,一定是一个注册于避税天堂的公司,在那里,课辅集团老板与国际资本家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易!

从性质上说,民营课辅集团当属民办教育,其业务内容与义务教育几乎并无二致,只是由于习惯上将其作为培训机构来对待,因此,民营课辅集团是否在性质上也当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我国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我们呼吁,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对上述法律作扩大解释,将民营课辅集团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纳入《义务教育法》进行调整,坚决禁止民营课辅集团从事营利性活动,也严格禁止国际资本插手中国的义务教育。唯有此,中国未来之义务教育,才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而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才能真正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编后语:

以上观点虽只是作者一家之言,但是,本文中所描绘的未来可怕景象和深刻透彻的剖析,却十分令人深思,而文章背后所体现出的,正是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本刊特编发此文,意旨在启发天下所有为百姓求福祉、有意共商教育之大事、愿为我国教改献上一臂之力的人士。

猜你喜欢
课外辅导减负笔者
老师,别走……
课外辅导对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英国中小学课外辅导的教育公平:问题、策略与启示
家长:只要教得好不怕花钱!
课外辅导风起云涌,引发“高烧不退”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