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8年大学新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2010-01-10 14:11范红霞王兴超
关键词:新生人格心理健康

范红霞,徐 慧,王兴超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2005-2008年大学新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范红霞,徐 慧,王兴超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为了解不同时间、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人格特征的差异,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提供参考,采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对山西大学 2005~2008年入学新生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2005~2008年,艺术类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随时间有显著性变化;(2)不同专业大学新生的人格量表各因子得分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3)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在活跃、爽直、处世态度、坚韧、严谨这五方面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心理测量;人格特征;团体测试;心理;《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

一 前言

什么是人格?历史上很多心理学家对人格进行了研究,并作出不同的解释: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伊底、自我和超我;荣格认为内倾与外倾是不同人格的根本差异;奥尔波特用特质理论来说明个体的人格特征,把影响个体的特质按照重要程度划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艾森克通过因素分析研究得出人格特质的几个维度是内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马斯洛则更注重人格的意识层面,他用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个体的行为特征。每一种理论都有它自身的价值,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获得关于人格的更全面、更准确的含义。综合以上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伯格 (JerryM.Burger)把人格界定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实际过程。[1]近期研究认为,人格指个体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遗传与环境都对个体的人格培养与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相关。[2-4]因此,无论是心理健康的界定,还是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探索,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都离不开对人格研究的探讨。[5]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乎个人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前途。大学时期不仅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在新生入学时期,他们刚刚迈进大学校门,面临着生活环境、学习内容、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身心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就表明,大学一年级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阶段。由于人格因素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现状,因此,对大学新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深刻理解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合理选择大学新生人格培养和教育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需要。

目前国内已有大量关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但是以往研究采用的调查工具大多是大学生人格问卷,使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调查的研究比较少,如:赵根壮 (2009)[6]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某校的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强迫偏执倾向、交往障碍、情绪消沉不稳定;姚红 (2001)[7]对某校 1~4年级的在校本科生进行人格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 10%~40%的学生或在人际交往中不自在、害怕、回避,或者做事情缺乏意志力;刘佰桥 (2008)[8]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某高校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显示: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同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钟向阳(2004)[9]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进行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筛查,结果显示:20%~30%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同时1.67%有自杀危机,6.65%有心理症倾向;杨贵英 (2009)[10]使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对泸州医学院 2006~2007级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学大学新生在活跃、坚韧、利他、随和这些积极的人格因素方面,整体上较普通高校大学新生差,有待进一步培养和训练。综上所述,大学新生的人格现状存在着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近几年来,大学新生的人格状况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不同专业、不同家庭来源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存在哪些差异?为了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并通过对山西大学 2005~2008年入学新生人格状况的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了解近几年来本校大学新生的人格状况,发现大学新生的人格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二 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参加测量的学生为 2005~2008级新生,共分四次测量,测量时间为 2005~2008每年的 10月 20日~11月 5日,参加测量的大学生总数为 13 568人,剔除个人信息不全、回答不完整等无效问卷后获有效问卷 11 757份,回收率为 86.7%。其中 2005年入学新生 3 368人,2006年入学新生 2 778人,2007年入学新生 2 831人,2008年入学新生 2 780人;理工类 5 399人,文史类 4 588人,文体艺术类 1 770人;大城市 1 726人,中小城市 3 346人,小城镇2 266人 ,农村 4 419人。

(二 )测量工具

本调查采用的测量工具《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由梁宝勇教授主编。这一量表编制的理念是:一个人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对生活事件的态度、认识评价和能够得到的社会支持。人格是介于精神刺激和情绪困扰之间起重要调节作用的心理因素。全量表共 68个项目,要求受测者根据题目与自己性格相符合的程度来回答每一个问题,采用五级记分方式。该量表包括以下各分量表:

1.活跃:由 14个项目构成,主要反映个体合群和活跃的倾向。高分表明擅长与人相处,积极主动,温和自然;低分表明与人交往中紧张、拘束,不善言辞,甚至被动退缩。

2.爽直:由 9个项目构成,主要反映个体人际交往中言辞直率、不善控制自己情绪的倾向。高分表明心直口快,直截了当;低分表明含蓄委婉、平和稳重。

3.坚韧:由 11个项目构成,主要反映个体坚定执著、努力进取的倾向。高分表明目标明确,坚定执著,踏实努力;低分表明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和容易放弃。

4.严谨:由 11个项目构成,主要反映个体认真仔细、严谨自制的倾向。高分表明做事认真,遵守规矩和自我克制;低分表明放纵随意,别出心裁。

5.处世态度:由 8个项目构成,主要反映个体关注个人利益、势利自私的倾向。高分表明势利浮夸,自私虚假和不择手段;低分表明诚信,随和友好和谦逊豁达。

6.重情:由 7个项目构成,主要反映个体为人处世注重感情或利益的倾向。高分表明注重情感联系,敏感投入;低分表明坚持原则,注重理智。

7.随和:由 8个项目构成,主要反映个体机智敏捷、温和柔顺的倾向。高分表明机智灵活,诙谐乐观;低分表明愚钝拖沓,刻板敏感。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用来较准确有效地评估大学新生在一段时间内的人格特征状况,可作为测量中国大学生群体的可靠的人格测量工具。[5]

(三)测查与数据分析

主试为经过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测量方式采用团体施测,在大学新生入学时,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大学生课余时间,测试前给予统一指导语,然后由学生独立填写,测后当场回收,完成全部问卷需要20分钟。问卷回收后全部录入心理健康与教育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测评系统。

所有数据用 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2005~2008年大学新生人格各因子不同时间的比较

由下页表 1可知,大学新生活跃、坚韧和随和这三项因子的得分在 2005~2008年整体上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爽直这项因子的得分在 2005~2008年整体上出现下滑现象;严谨这项因子在 2005~2008年没有显著性变化。

表1 2005~2008年大学新生人格各因子不同时间的比较

(二)不同专业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比较

由表 2可知,不同专业大学新生在人格量表的各项因子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在活跃、爽直、处世态度和重情这四项因子上,文体艺术类大学新生得分最高,文史类次之,理工类最低;在坚韧、严谨这两项因子上理工类大学新生得分最高,文史类次之,文体艺术类最低。在随和这项因子上,文史类大学新生得分最高,文体艺术类次之,理工类最低。

表2 不同专业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比较

(三)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比较

由表 3可知:(1)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在活跃、爽直、处世态度、坚韧、严谨这五项因子上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在活跃、爽直、处世态度这三项因子上,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到农村得分依次降低;在坚韧、严谨这两项因子上从农村、小城镇、中小城市到大城市得分降低。(2)在重情和随和这两项因子上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3 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比较

四 讨论

(一)不同年份大学新生的人格差异

大学生在社会中生存,每天都在接受各种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社会大环境一直都在以某种特有的力量塑造着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大学生们有着不同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生活境遇、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行为方式,以及不同的精神境界,但是他们的世界观和社会行为都有很大的可塑性。[11]本研究支持了以上观点,通过对横跨四年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调查资料的比较与分析,得出:在不同年份的大学新生达显著差异的分量表包括活跃、坚韧、随和、重情、爽直和处世态度,说明近几年来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随着年代的发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由于家庭结构改变为以小家庭为主,加上少子化,家庭教育倾向关心注重个别差异性,因此在家庭中学习群体生活的条件降低,预期大学新生的活跃性随年代变化会有所降低,陈妙 (2007)的研究支持了以上观点[12]。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从 2005年到 2008年大学新生活跃因子得分有上升趋势,2008年显著高于 2005年。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提升,因此大学生的性格随着年代的发展变得愈加活跃。此外,坚韧、随和和重情这几项因子的得分也呈现上升趋势,这可能是由于近几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的大力开展,以及各种针对性的讲座、心理剧和心理游戏等,这些都给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些心理活动侧重心理的各个侧面,既能让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又可锻炼新生的自信心和忍耐力。本研究表明:率直和处世态度的分数有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大学生经受着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的迅速变迁,他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大学生在与人交流时会更委婉含蓄。

(二)不同专业大学新生的人格差异

本调查还发现:不同专业大学新生在人格量表各因子上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活跃、爽直、处世态度和重情这四项因子上,文体艺术类大学新生得分最高,文史类次之,理工类最低。另有研究也表明,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更为内向[13]。文科和艺术类学生都比较热情外向、敏感固执、感情用事、爱幻想,但艺术类学生情绪稳定性较差,紧张度高、依赖性强、自律性差;理科学生情绪稳定、理智现实、独立自强。[14]本结果与已有研究一致,不同专业的人格差异可能与他们所学专业自身的要求有关:理科专业要求学生思考问题逻辑严谨,文科专业要求学生灵活度更高,艺术类专业则需要高水平的创造性。另一方面,在坚韧、严谨这两方面理工类大学新生得分最高,文史类次之,文体艺术类最低。这种差异既与个人性格特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所学专业的特点和个人兴趣有关。文科生学习负担相对较轻,有更多时间投入到人际交往和各项团体活动中,客观上锻炼了才识,并增加了活跃性,同时也容易忽视坚韧和严谨的培养;而理科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很少有时间参加团体活动,限制了社交和合群能力的发展,而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冷静、理智、独立的人格特征。[15]另一方面,由于文史类和文体艺术类学生爱追求完美,往往对未来期望过高,一旦愿望不能实现,易产生悲观、失望、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作为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针对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辅导,以期培养大学生的良好人格。

(三)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的人格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源地的大学新生在活跃、爽直、处世态度、坚韧和严谨这五方面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在活跃、爽直、处世态度这三方面,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到农村得分依次降低;在坚韧、严谨这两方面,从农村、小城镇、中小城市到大城市得分降低。已有研究表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区、不同生活背景的大学新生的个性特征不同[16],本研究与以上结果一致。由于中国几千年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积淀,形成了近现代以来中国特有的乡土农业文化和都市工业文化的异质并存,在这些文化土壤上根植出各自的社会心理特征和价值观念体系。[17]城乡学生的人格差异主要来源于个体生活的地理环境的不同,城市的学生生活环境丰富,接触的各种刺激比较多,有利于形成开朗乐观、勇敢活泼、好强任性、独立世故等性格。而农村学生接触的事物比较少,所以农村的大学新生更为内向,胆小怯懦,但农村民风淳朴,这使得农村学生形成了谦逊随和的性格,同时形成了做事严谨的态度,认真负责、尽职自律。

以上分析表明,要培养合格的高等人才,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应根据不同专业及不同家庭来源的新生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育他们积极向上的良好人格品质。此外,还需要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矫正少数新生的人格偏差,使其发展完善的人格。

[1][美 ]Jerry.M.Burger.人格心理学 [M].陈会昌,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蒋少艾,戴嘉佳,蔡太生.人格特征、应付方式与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66-68.

[3]程绍珍,杨 明.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402-2403.

[4]杨贵英,张 涛,宋丽娟,等.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7):723-725.

[5]王登峰.《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88-94.

[6]赵根壮.高职大专新生人格状况调查分析 [J].校园心理,2009(2):80-82.

[7]姚 红.当代大学生人格调查和分析 [J].浙江学刊,2001(3):177-180.

[8]刘佰桥.2007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0):1117-1119.

[9]钟向阳,张 莉,邓基泽.利用《大学生人格问卷》进行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筛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4(7):584-586.

[10]杨贵英.医学新生的人格特征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23-26.

[11]邓如辛.新时期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49-150.

[12]陈 妙.时间变量对大学新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J].心理科学,2007,30(6):1493-1496.

[13]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0-85.

[14]喻永婷,郑安云,同雪莉,等.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差异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24):2296-2297.

[15]王敬群,王兴书,伍复康.师范生人格特征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5):514-517.

[16]郭洪芹,罗德明.浙江某高校城乡大学新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2007,28(11):1027-1028.

[17]张海钟.人格心理的城乡跨文化实证研究十年成果综述[J].社科纵横,2006,21(3):125-127.

A Study of Personality of Freshmen over the Time of 2005-2008

FAN Hong-xia,XU Hui,WANG Xing-chao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hanxi U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of personal traits of freshmen in different period of differentmajor and from different hometown,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the present study used China Students Personality Scale to examine personality of freshmen in Shanxi University over the time of 2005-2008.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re is a marked change in 2005~2008 art freshmen’s score of personality.(2)There ismarked or great variation in individual factor score of personality of the freshmen from differentmajors.(3)There is a marked or great difference in such five aspects as activeness,candidness,attitudes towards life,toughness and rigorousness of the freshmen from different regions.

mental test;personality trait;group test;psychological;China Students Personality Scale

(责任编辑 郭庆华)

G444

A

1000-5935(2010)05-0103-05

2010-06-13

范红霞 (1963-),女,山西晋城人,博士,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健康心理学研究。

·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新生人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重获新生 庇佑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