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物流企业竞争优势构建模式:价值链物流

2010-01-20 13:22
中国流通经济 2010年11期
关键词:价值链供应链工业

张 琦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市 101149)

现代工业物流企业竞争优势构建模式:价值链物流

张 琦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市 101149)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逐渐演变为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产业链中围绕核心企业起连接上下游企业作用的工业物流服务企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工业物流与制造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工业物流服务是产品价值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产品差异化主要的来源。为谋求进一步发展,现代工业物流企业应实施价值链物流战略,通过价值链分解,基于供应商管理能力、客户化的项目管理结构与信息整合能力,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工业物流;竞争优势;价值链物流

一、引言

作为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将要大力拓展的六种生产性服务业之一,现代物流业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占国民经济总值增加值和就业的比重也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由传统的贸易企业和物资供应、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缺乏国际竞争力,成为产业价值链中薄弱的一环,影响并制约着我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利益分配。如何提升现代物流企业竞争优势,更好地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逐渐演变为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产业链中围绕核心企业起关键连接作用的工业物流服务企业尤为重要。

二、工业物流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工业物流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产业链纵向分解、专业化程度提升、生产性服务外包化及其逐步成熟的过程。工业物流产生于美国,它的理念是:以集中采购为主,以零部件加工为核心,为工业企业产品出口搭建平台,引导仓储、运输、配送企业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社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企业间互动成本。供应链的价值主要来自于组成供应链的各个企业之间在信息流、产品流、服务流、资金流及知识流等五个主要流程上的协同合作,其中物流是供应链模式中产品流和服务流主要的运输导管。工业物流的发展有效解决了物流在供应链中这两方面服务长期存在的无法同步的问题,是工业企业整个供应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产业链垂直分解与物流服务外包

在传统产业中,由于生产流程间的技术联系与交易成本问题,整个产业的各个活动环节紧密结合,产供销垂直一体化于单个的企业。而现代产业是一个开放式的生态系统,专业化分工水平越来越高,即在原材料和最终产品间生成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环节(如采购、部件组装、仓储、配送、分销、融资等)越来越多,这些专业化的物流相关环节逐渐被核心企业剥离,进一步外包于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1]并且随着产业技术基础的改变,形成了各个生产环节的片断。从事这些环节的企业一方面具有极强的柔性,另一方面由于模块化的价值实现更加依附于其他环节。因此,上下游企业间的关系体现为竞合关系,产业链中各个企业通过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整个产业活动成为一个开放、立体的经济活动体系。

2.与生产系统的联动与融合

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主要分支,与制造业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工业物流服务业日益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制造业也为工业物流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制造业也呈现出服务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制造业产品中所需要的服务投入比重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物质投入。制造业的产出也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服务引导制造业技术变革和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物流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特别是机械制造和重大装备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比重急剧增加。[2]在整个价值链中,企业研究、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等环节附加值和利润率最高,中间制造环节附加值较低,位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贯穿于生产过程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的工业物流服务,在产品增值链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开始超过物质阶段创造的增值量。

3.工业物流产业链化

工业物流服务业逐渐围绕核心制造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工业物流服务业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更多地表现为集群的竞争、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和产业配套能力的竞争。几十年来,工业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得到充分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能够为企业提供从产品开发到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钢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为钢铁行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的工业物流服务企业。

对于工业物流企业来讲,无论是大公司的成功转型,还是小型企业的异军突起,都必须在这条产业链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工业物流服务业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环节之中。工业物流企业所具备的服务,无论是内化服务(即依托企业内部资源提供),还是独立服务(即基于企业外部资源整合),都已经成为产品差异和增值的主要源泉,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3]

4.集群化

工业物流企业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集聚化趋势,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到外围的多层次集聚。工业物流企业依托制造企业的商圈进行选址布局,其集聚呈现出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内城区和郊外新兴技术开发区的多点模式,出现了“多核多圈层”的结构。另外,循环物流是现代工业物流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它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运营模式上都能与生态化产业集群找到耦合点,在生态化产业集群区加速实现集聚的规模经济和溢出效益。可见,工业物流企业的综合配套服务成为产业集群快速升级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5.国际化发展

工业物流服务中重要的业务模块就是集中采购和分销配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决定了工业物流服务的增值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工业物流服务业的虚拟化、外包化成为可能。在虚拟化的企业网络平台上,工业物流服务企业在高效的供应商整合的基础上可以高效地“整合”或“疏散”传统上认为的“内力”和“外力”资源,并让这些相关联的要素发挥市场价值,充分体现工业物流企业的现有优势。[4]当前,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将许多非核心业务活动外包到运营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家或地区,为我国工业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需求。

三、现代工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基于价值链分解的价值链物流战略

高质量、高效率的物流和分销管理是品牌拥有企业最期望得到的服务。针对以上工业物流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现代工业物流企业要构建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产制造企业内部价值链和整个产业价值链网络系统为基础,通过整合物流、信息流、商流与资金流,为核心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价值链物流。这是一种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创新,这种模式以物流运作为桥梁,联系各项核心业务,使之成为一条完整的价值链,即以增值性服务为核心的服务供应链管理。通过物流连接和驱动产业价值网络经营过程的每一部分,工业物流企业组织以服务为主导的集成化供应链,提供可以满足生产性企业需求的各种服务性活动。这种工业物流企业不仅能有效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而且能实现较高的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和财务绩效。[5]、[6]实施价值链物流战略的工业物流企业相当于一个服务集成商,在客户向服务集成商提出服务请求后,它立刻响应客户请求,通过企业内资源或进一步分解客户服务需求并外包于其他供应商,向客户提供系统集成化服务。这样,从客户的服务请求出发,对客户请求进行逐级分解,通过处于不同服务地位的服务提供者彼此合作来满足需求,就构成了一种供应关系,同时服务集成商承担对各种服务要素和环节的整合与全程管理。价值链物流模式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动力来牵引整个流程的变化,而不是简单地以产品为中心推动经营体系的运转,客户的价值并非仅仅由单一产品和服务价值所决定,还取决于所有客户需求的产品、服务以及多产品服务的整合、联结与搜寻代价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把关注重点从自身产品和服务转向客户及其所要寻求的解决方案。工业物流企业价值链物流的运营模式延续了现代供应链管理中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用围绕生产制造企业的服务来拉动整条供应链的管理和运作,以期通过服务的整合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7]

强大的供应商组织和管理能力是工业物流企业作为综合服务提供商关键而核心的能力。传统的物流管理只提供部分物流服务,比如进行出口时,一家公司将货物由工厂运到港口,而清关手续及货物出口后的运输则由其他公司承接,客户可能需要同时寻找多家物流公司去完成一项工作,无法达到缩短时间、降低成本的目的。客户更关心的是物流服务的质量、时间、价格等,希望物流供应商能够为自己提供整体物流解决方案。传统的物流供应商只能在单个项目上为客户减少成本,未能优化整体供应链。[8]价值链物流模式则着重在增加整体供应链效益的同时降低物流成本,追求在满足服务水平的同时,以最低的成本把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物流企业、经销商及零售商有效结合起来,追求效率并降低整个物流系统的费用,这包括运输和配送成本、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存储成本(例如通过不同环节采取共享仓库的手段)、融资成本等。价值链物流管理的目标不是优化物流的部分环节,而是要优化整个供应链系统。

客户化的项目管理结构是工业物流企业作为综合服务提供商的组织结构保障。传统的物流公司只负责货物运输交付的环节,没有与市场的直接接触,也无法估计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需求,实施价值链物流模式的工业物流企业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企业所提供的是端对端的服务。[9]企业需要了解市场的需求,对市场的变化进行快速反应,同时也需要掌握供应方面各个环节的信息,作出快捷有效的协调。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变化,工业物流企业需要不断地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生成具备柔性的增值最高的物流解决方案。

信息化水平是工业物流企业作为综合服务提供商重要的支撑要素。传统的物流公司主要围绕实物流和工作流进行管理,其重点在于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或最经济的规模把产品从生产商运至消费者手中。企业价值链物流管理的目标是协调供应与需求,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专业的分析,进行数据的收集、挖掘与整合,形成最佳方案。例如,产品应该在哪儿生产,有多少个生产点;仓库的数量、选址、租用还是自有;如何融资、如何加快回款。价值链物流管理战略是一个智能型的管理理念,为客户提供一个供应链全面优化的方案,是以“增值”理念为核心协调整个“需求—供应—需求”的增值链过程。[10]

四、价值链物流管理的成功企业——中钢集团

中钢集团既是钢铁生产企业的供应商,提供设备、辅料、物流配送、工程技术、招投标和融资服务等,又是钢铁企业的客户,负责产品销售、深加工等综合服务。因此,中钢集团内部已经形成了一个价值网,其内部业务的协同与控制管理显得尤为复杂和重要。在构建现代服务型企业集中管控体系的过程中,理顺内部产业链和价值链成为中钢集团有效实施四大发展战略、发挥集团整体优势的前提。价值网的本质是在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服务模式下,通过一定的价值传递机制,在相应的治理框架下,由处于价值链上不同阶段且相对固化的彼此具有某种专用资产的企业及相关利益体组合在一起,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由每个价值网的成员创造并由价值网络整合而成,每个网络成员创造的价值都是最终价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几年,中钢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将主要技术与产品的科研和生产企业“内化”到中钢集团内部。实际上,中钢集团内部已经围绕钢铁生产工业形成了多级多域的客户需求响应系统。[11]具体来讲,专业公司和内部业务流程按照集团的专业化战略进行分工,各业务板块处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在钢铁产业链中分别服务于资源开发、原料供应、贸易、货运配送、设备制造、工程安装、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集团信息化通过构建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平台,在系统内管控各业务流程与环节,办理专业公司之间的货运等业务委托和二三级公司间的业务转委托,实现集团层面的横向协同和共享以及与下属单位的纵向监督和管控。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业务购销分离,平衡统购与分销之间的计划与资源分配矛盾,实现贸易业务流程更为紧密的衔接。

在服务交叉的水平与垂直网络结构中,服务集成商是整条服务供应链构建与管理的主导,通过对客户需求进行预测和客户关系管理,把握需求的变动与更新,不断开发和寻求新的价值增长点。中钢集团涉足实业、贸易、科研三大主业,目前已经形成了矿业、碳素、耐火材料、铁合金、装备制造五大产业,成功实现了传统商贸型企业向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转型。中钢集团虽然跨越多个业务领域,但均围绕钢铁生产流程展开(见图1),[12]自身具备强大的专业化综合服务提供能力。另外,中钢集团通过对供应商绩效的评价与供应商关系管理,整合间接与直接服务供应商的资源与能力,基于基本的产品和服务,创造增值服务,能够向客户提供完善的一体化服务。中钢集团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公司,其专业化的体现:一是中钢集团内部众多产业专门为钢铁行业提供配套服务;二是中钢集团内部每一个产业也是高度专业化的,每一个部门都集中力量高度专业化地发挥最大优势。因此,它既拥有一个完整综合的配套系统,又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的子体系来支撑。表面看起来分散,而实际上很集中。所以其相关的专业化和分散,是互为一体的。

图1 以钢铁生产企业为核心的配套服务体系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工业物流企业内嵌于特定的产业分工网络,分工网络拓扑中每个参与者的决策依赖于他人的决策,工业物流企业组织专业化分工的展开,发挥连接产业链成员的作用。同时,以物流服务为核心的网络进一步产生衍生的服务需求,引致其他相关服务需求的发展。通过实施价值链物流管理战略,工业物流服务企业通过不断地衍生与整合,构成了一个复杂、立体、综合的服务链网络,这一网络伴随着流程的嵌入、知识的交互与整合,成为工业物流企业集成创新的源泉。由于价值链物流管理中的服务模块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因此工业物流企业具有典型的知识创新和规模报酬递增特征。随着垂直与水平边界的外移以及外围边界的模糊,还有知识、交易等能力要素的不断优化与整合,以“模块化”为主要特征的“后钱德勒价值链”形态得以形成,工业物流乃至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正是这种模块化的结果。[13]工业物流作为中间需求性服务业,与生产制造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融合增长,工业物流企业只有以“增值”理念为核心,从价值链角度进行分析,准确定位增值服务,实现价值链物流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李放,林汉川.基于模块化的先进制造业价值网络构建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4):49-52.

[2]孔德洋,陈守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角色与路径选择[J].经济论坛,2008(5):54-58.

[3]杨瑾.产业集群环境下生产性服务业集成创新模式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0):93-98.

[4]何骏.全球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及我国的发展对策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8(5):1-5.

[5]Lisa M.Ellram,Vendy L.Tate and Corey Billington.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Service Supply Chain[J].The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4,40(4):17-32.

[6]Kaushik Sengupta,Daniel R.Heiser,Lori S.Cook.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A Comparative Analysis[J].The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Fall,2006:4-15.

[7]Douglas M.Lambert and Martha C.Cooper.Issue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0(29):65-83.

[8]、[10]利丰研究中心.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80-190.

[9]周兴建,张庆年.物流价值链的产生及构成机理研究——以家电物流模式为背景[J].中国流通经济,2010(3):26-29.

[11]、[12]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中钢模式研究报告[R],2008:70-80.

[13]徐宏玲.模块化组织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0-30.

The Mode for Constructing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Modern Industrial Logistic Enterprises:Value-Chain Logistics

ZHANG Qi
(School of Economics,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traditional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has gradually changed into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industrial chains dominated by core enterprises,and the industrial logistic service enterprises,centering on core enterprises and linking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corporations,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competi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industrial logistic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come closer and closer,and the industrial logistic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the value of the product and the primary source of product differentiation.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modern industrial logistic enterprises should implement the value chain logistic strategy,and provide an integrated solution for production-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based on value-chain disintegration,the capacity for supplier management,the structure of customized project management and the capacity for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industrial logistics;competitive advantage;value-chain logistics

F253

A

1007-8266(2010)11-0073-04

*本文系北京物资学院应用经济学研究基地(项目编号:WYJD200903)的研究成果之一。

张琦(1964-),女,河南省洛阳市人,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企业管理、对外投资等。

陈静

猜你喜欢
价值链供应链工业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工业人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