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真”类语气副词的历时嬗变 (1750—1950)

2010-01-29 03:15刘冬青
中州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动宾用例副词

刘冬青

(苏州大学 文学院,苏州 215123)

《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名著,而且是研究北京话的极好语料。对此,胡适、龚千炎等先生都曾作过精彩的描述。“只要我们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对《红楼梦》——《儿女英雄传 》——《正红旗下》进行比较研究,就能看出近代汉语 (北京话)发展的脉络。”

我们主要通过对《红楼梦》(前 80回)、《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 》(以下分别简称《红 》、《儿 》、《正 》)三部著作的考察,一方面了解北京话 (1750~1950)副词的整体面貌,另一方面打通近、现代汉语副词发展的经脉,理清近、现代汉语副词发展的脉络,以期成为“近代汉语副词研究”和“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的结合部、研究的枢纽和中转站。

正因如此 ,我们选择《红 》、《儿 》、《正 》这三部著作 ,同时参考《老舍文集》(以下简称《老》,包含《骆驼祥子》《二马》等 21部作品)来考察北京话“真”类语气副词的嬗变过程。

“真 ”类副词包括“真 ”“真个 (的)”“真是 ”“真真 ”“真正”等 5个,下面我们逐个进行分析。

“真”

“真”是“真”类副词的根词,是其语法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在先秦典籍中,‘真’字始见于《老子》第二十一章:‘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真”的本义是什么呢?《说文·匕部》:“真,僊人变形而登天也。”段玉裁注:“此真之本义也。”“真”的本义是指道家所称的“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即真人。叶贵良(2008)也持此观点:“‘真’为神仙义,此乃本义。”如: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庄子·列御寇转引自《汉语大词典》1997:249)

后由本义引申出“本原;本性”义。如: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进一步引申出“真实、不虚假”义。如:

其为人也【真】。(庄子·田子方)

由此可见,“‘真’字之源出自先秦道家,它起初似乎是一个道家专用语词。战国与两汉时期,‘真’字逐渐从道家专用语词发展成为普通语词,这是道家影响迅速扩大的结果。”正如徐灏所言:“然自《庄》《列》始有真人之名,始有长生不死而登云天之说,亦寓言耳。后世由此遂合道家神僊为一流,此变形登天之说所由生也。”

“‘真’的虚词用法是由‘不虚假’义引申而来的”,表示“实在、的确”的副词义。如:

此【真】先君子之言也。(荀子·非十二子)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陶渊明集·归田园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的虚化路线大致如下:

后发展到曹雪芹时代,在《红》中出现了 46例。

(一)修饰 VP是其主要语法功能,共出现了 21例,约占总数的 45.7%。

其中,修饰单纯动词仅 1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4.8%:

他若是【真】改了,是他一生的福。(48回)

修饰动宾短语 8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38.1%。如:

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他。(16回)

修饰动补短语 2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9.6%。如:

贾瑞一见,却是贾蓉,【真】臊的无地可入,不知要怎么样才好,回身就要跑……(12回)

修饰状中短语 10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47.5%,在 VP中占得比重最高。如:

嗳哟哟,【真】好热闹!(54回)

(二)修饰 S共有 15例,约占总数的 32.6%。

修饰主谓句有 2例,约占 S总用例的 13.4%。如:

平儿袭人笑道:“【真】这蹄子没了脸,越发信口儿都说出来了。”(46回)

修饰把字句有 1例,约占 S总用例的 6.7%:

单表宝玉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37回)

修饰连字句有 2例,约占 S总用例的 13.4%。如:

奶奶要一说书,【真】连我们吃饭的地方也没了。(54回)

修饰兼语句有 5例,约占 S总用例的 33.3%,在 S中占得比例最高。如:

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76回)

修饰判断句有 5例,约占 S总用例的 33.3%。同兼语句一样,在 S中占得比例最高。

其中,由于“真是”已经词汇化和虚化为一个副词,因而“真”修饰的判断句都是由“也、乃、系”等词引导的。如:

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1回)

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15回)

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18回)

(三)修饰 AP共有 6例,约占总数的 13.0%。如: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5回)

(四)虽然“副词‘真’不能修饰名词”,但在《红》中却有修饰偏正短语的例子,共有 4例,约占总数的 8.7%.如:

阿弥陀佛,【真】坑死人的事儿!(7回)

后发展到文康时代,用例大幅度增加,《儿》中共出现了80例,是《红》近 2倍,而且语法功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修饰 VP仍然是其主要语法功能,共有 56例,占总数的 70%。

其中,修饰动宾短语共有 14例,约占 VP总用例的25%。如:

张老道:“我的姑娘,你可【真】费大了心了!”(10回)

修饰动补短语共有 29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51.8%。如:

无如此时自己是“骑着老虎过海”——可【真】下不来了。(9回)

而且动补为“算得 +O/C”结构的占大多数,共有 12例,约占动补结构的 41.4%。如:

若讲我们这位安太老爷,【真】算得江北的第一位好官府。(12回)

修饰状中短语共有 13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23.2%。如:

就以父亲的身子、年纪讲,沿路的风霜,异乡的水土,没个着己的人照料,也【真】不放心。(2回)

同《红》不一样的是,《儿》中修饰动宾短语所占比例最高,而修饰状中短语则退居次席。

(二)修饰 S共有 10例,占总数的 12.5%。如:

修饰主谓句有 1例,占 S总用例的 10%:

论那个人儿啊,本来可【真】也说话儿甜甘,待人儿亲香,怪招人儿疼的。(39回)

修饰把字句有 1例,占 S总用例的 10%:

大爷,你【真】把这两件东西带上了?(16回)

修饰比字句有 1例,占 S总用例的 10%。如:

听他讲究起孔圣人坟上那些古迹儿,庙里的那些古董儿来,那【真】比听台戏还热闹。(40回)

修饰兼语句有 6例,占 S总用例的 60%。如:

只这书法也写得这等凤舞龙飞,【真】令人拜服!(10回)

修饰判断句仅有 1例,由“乃”引导,占 S总用例的10%。如:

此乃天从人愿,实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也,【真】乃可喜可贺之至!(38回)

同《红》相比,《儿》中修饰兼语句一枝独秀,远远高于其它例子。

(三)修饰 AP共有 10例,占总数的 12.5%。如:

你看他【真】积伶,去了没一刻的工夫,早都打点齐了。(40回)

此外,《儿》中未出现修饰偏正短语的例子,但是却有修饰复句的例子,共有 4例,约占总数的 5%,主要修饰假设复句。如:

【真】要是不亏老天保佑,我可怎么见姑老爷、姑太太呢!(22回)

后发展到老舍时代,用例进一步增多,在 7万字的《正》中出现了 26例,比例要大大高于《红》和《儿》,语法功能未发生大的变化。

(一)修饰 VP仍是其主要语法功能,共有 13例,占总数的50%。

其中,修饰动宾短语 11例,约占 VP总数的 84.6%。如:

你是【真】用了功!一个中国人记这些名字,不容易呀!

修饰状中短语共有 2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15.4%。如:

我还【真】该走啦!

与《红》和《儿》又有所不同的是,修饰动宾短语占最高比例。

(二)修饰 S共有 2例,主要修饰把字句,约占总数的7.8%:

王掌柜考虑了半天,决定暂且不催多老大还账,省得多老大【真】把洋人搬出来。

(三)修饰 AP共有 8例,约占总数的30.5%。如:

事情【真】多!大姐每天都须很好地设计,忙中要有计划,以免发生混乱。

(四)修饰偏正短语的例子,共有 1例,约占总数的3.9%。如:

当她【真】想吃的时候,她会买些冒充樱桃的“山豆子”,大把大把地往嘴里塞,既便宜又过瘾。

(五)修饰复句 2例,约占总数的 7.8%。如:

【真】要是不再发钱粮,叫我下街去卖……

在现代汉语中,“真”仍然是常用的语气副词。

“真个”

后来,随着汉语双音化的发展,至唐又产生了新的“真”类副词——真个 (的)。如: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王维·酬黎居士淅川作转引自何金松 1994:229)

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韩愈·盆池之一转引自向熹 1993:268)

又如:

师曰:“龙吟雾起,虎啸风生。”曰:“向上还有事也无?”师曰:“当面蹉过。”曰:“【真个 】作家。”(五灯会元 ·卷十九)

程子谓“能作许大识见寻求”,【真个】如此。(朱子语类·卷九十六·程子之书二)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水浒传·3回)

“真个”的产生,对“真”的冲击是比较大的,与其产生了激烈的竞争,据杨荣祥 (2005)考察,两者的比例如下 :

真 ——真个:《变文 》为 27:0;《语类 》为 78:59;《平话 》为 15:8;《金 》为 20:57(《语类 》抽查 1——30卷和 101——120卷共 50卷;《金 》抽查前 50回)

“真个”的发展似乎到了明代就达到了顶峰,后来进入清代,开始走下坡路。在《红》中只出现了 16例。

(一)主要修饰 VP,共有 11例,约占总数的 68.7%。其中,修饰动宾短语 2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18.2%。如:

宝玉【真个】喝了酒,听黛玉说道:……(62回)

修饰动补短语 3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27.3%。如:

一面说,一面【真个】走来,揭起菜箱一看,只见里面果有十来个鸡蛋……(61回)

修饰状中短语 5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45.5%。如:

尤老也会意,便【真个】同他出来,只剩小丫头介。(65回)

修饰连动短语 1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9%:

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48回)

(二)此外,还可以修饰 S,共有 5例,约占总数的31.3%。

其中,修饰主谓句有 2例,占 S总用例的 40%。如:

那兴儿【真个】自己左右开弓打了自己十几个嘴巴。(67回)

修饰把字句有 2例,占 S总用例的 40%。如:

湘云道:“‘偕谁隐 ’,‘为底迟 ’,【真个 】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38回)

修饰判断句有 1例,占 S总用例的 20%:

太太真个说的巧,【真个】是狗不识呢。(73回)

发展到文康时代,用例有所增加,在《儿》中出现了 25例,但同前朝相比,总体还是处于下滑的趋势,但语法功能却较《红》有所丰富。

(一)修饰 VP仍然是其主要功能,共有 12例,约占总数的48%。

其中,修饰动宾短语有 2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16.7%。如:

这事便是【真个】请教孔夫子,孔夫子也没个不许可的理。(36回)

修饰动补短语 5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41.7%。与《红》中状中短语占最大比重不同,《儿》中动补短语比重最大,状中短语退居次席。如:

姑娘看了这地方,【真个】收拾得清净严谨,心下甚喜。(24回)

修饰状中短语 3例,占 VP总用例的 25%。如:

你们道我【真个】要去么?(9回)

修饰介宾短语 1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8.3%:

如今这词儿里又是甚么‘云中相见’,莫非你【真个】在云端里不成?(10回)

修饰动词性并列短语 1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8.3%:

那公子却也【真个】足不出户,目不窥园,日就月将,功夫大进。(33回)

(二)修饰 S共有 11例,约占总数的 44%。

其中,修饰主谓句有 2例,占 S总用例的 18.2%。如:

【真个】他就作了八府巡按了。(40回)

修饰把字句有 1例,占 S总用例的 9.1%:

莫若【真个】把他娶过来罢,你说好不好?(23回)

修饰判断句有 6例,占 S总用例的 54.5%。与《红》中判断句处于末席不同,《儿》中修饰判断句比重最大。如:

就这座京城地面,聚会着天下无数的人才。【真个】是冠盖飞扬,车马辐辏。(1回)

修饰兼语句有 2例,占 S总用例的 18.2%。如:

公公不必往下再说了,竟依着我姐姐的话,【真个】陪九公到前头坐去。(25回)

(三)此外 ,同《红 》相比还有所不同的是 ,《儿 》中的“真个”还可以修饰 NP,共有 2例,占总数的 8%,分别修饰名词和名词性并列短语。如:

当年是‘拥书权拜小诸侯’,而今【真个】‘百里侯’矣!(1回)

你看,倒是他们这等人家【真个】逍遥快乐。(14回)

发展到老舍时代,“真个”的用例大幅度缩水,《正》中未出现用例,《老》中也仅仅有 2例,分别修饰动补短语和被字句。如:

假若日本鬼子【真个】打进城来,她怎么办呢?(老·火葬)

假若举人公已经【真个】被捕,石队长还敢在王宅吗?(老 ·火葬)

发展到以王朔为代表的新北京话时代,已非常罕见,在《王朔文集》和《汪曾祺文集》中均未有用例。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存在于方言中,所以《现代汉语》将其作为方言词收录。

“真是”

随着双音化趋势的发展,词尾“是”与“真”结合,发生词汇化,形成了新的“真”类副词——真是,而且这也是“真”类副词中,最能与“真”产生竞争关系,是最为常用的双音节“真”类副词。

据董祥冬 (2009)研究“真是”“作为判断词组在唐代已经产生,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一西官军》)”。

又如:

残梅零落不禁吹,【真是】无花空折枝。(陆游·春初骤暄一夕梅尽开明天大风花落成积作 转引自何金松 1994:230)

又如:

宋江道:“便是不才酒后,只爱口鲜鱼汤吃。这个鱼【真是】不甚好。”(水浒传·38回)

他那条棒【真是】难敌!(西游记·53回)

渐渐到了十六七岁,出落得唇红齿白,目秀眉清。【真是】:“何郎傅粉三分白,荀令留裾五日香。”(醒世姻缘传·1回)

后发展到曹雪芹时代,在《红》中出现了 47例。

(一)修饰 VP有 5例,约占总数的 10.6%。

其中,修饰动词 1例,占 VP总用例的 20%:

若是他哄我们呢,自然没了,若【真是】有的,你岂不也积了阴骘。(39回)

修饰动宾短语 2例,占 VP总用例的 40%。如:

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6回)

修饰动补短语 1例,占 VP总用例的 20%:

探春见平儿来,遂问∶“你奶奶可好些了?【真是】病糊涂了,事事都不在心上,叫我们受这样的委曲。”(73回)

修饰状中短语 1例,占 VP总用例的 20%:

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62回)

(二)修饰 S共有 12例,约占总数的 25.5%,这也是“真是”的主要语法功能。

其中,修饰主谓句有 11例,占 S总用例的 91.7%。如:

自己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洒落一阵,拿他弟兄二人嘲笑取乐,竟【真是】他嫖了男人,并非男人淫了他。(65回)

修饰主谓结构的并列短语有 1例,占 S总用例的 8.3%。如:

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5回)

(三)修饰 NP有 9例,约占总数的 19.2%。

与“真”不能修饰名词不同,“真是”可以修饰单纯名词,共有 5例,约占 NP总用例的 55.6%。如:

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57回)

修饰偏正短语 4例,约占 NP总用例的 44.4%。如:

难为宝姑娘这么年轻的人,想的这么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服呢。(67回)

(四)修饰 NumP有 5例,约占总数的 10.6%。如:

宝玉听了,啐了一口,骂道:“【真是】一个无用的杀才!这点子事也干不来。”(39回)

(五)修饰固定短语有 12例,占总数的 25.5%。同修饰S的用例一样多,也是“真是”主要的语法功能,而且固定短语的种类繁多。

有谚语,如:

那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4回)

有成语,如:

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16回)

还有歇后语,如:

他们那边有棵石榴,接连四五枝,【真是】楼子上起楼子,这也难为他长。(31回)

此外,“真是”还有一种特殊用法,就是后面直接跟“冒号 +小句”,起到一种语篇解说功能。共有 4例,约占总数的8.6%。如:

少刻,有小丫鬟来调桌安椅,设摆酒馔。【真是】: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5回)

发展到文康时代,用例有所减少,在《儿》中出现了 33例

(一)修饰 VP有 8例,约占总数的 24.2%。

其中,修饰动补短语 4例,占 VP总用例的 50%:

只这两胞眼泪,却【真是】舍不得太太了,不可埋没了人家的眼泪。(40回)

修饰状中短语 4例,占 VP总用例的 50%:

邓九公看他作的这等斩钢截铁,心里想到昨日安老爷的话,【真是】大有见识,暗暗的佩服。(17回)

(二)修饰 S共有 6例,约占总数的 18.2%,同《红 》相比,《儿》中全部修饰主谓句。如:

那近视眼脸上那番得意,立刻就像【真是】他夫人儿来了。(32回)

(三)同《红》相比,修饰 NP成为其主要语法功能,共有9例,约占总数的 27.3%。

修饰偏正短语 8例,约占 NP总用例的 88.9%。如:

不承望天缘凑巧,倒在此地相会,又得彼此情同针芥,一言订交,【真是】难得的一番奇遇!(15回)

修饰名词性并列短语有 1例,约占NP总用例的11.1%:

姑娘,你这一拜,拜的【真是】千该万该!(24回)

(四)修饰 NumP有 3例,约占总数的 9.1%。如:

啧,啧,啧,【真是】一对儿好孩子!(28回)

(五)修饰固定短语有 7例,占总数的 21.2%。同《红》相比,主要修饰成语,如:

生任侠好义,颇以无子为憾,如今一朝有后,【真是】大快平生。(39回)

(六)此外,与《红 》相比 ,《儿 》未出现后面直接跟“冒号+小句”的结构。

后发展到老舍时代,用例进一步增加,但语法功能上未发生大的变化。虽然《正》中仅出现 1例,如:

假若人【真是】土作的,多老 大希望,和泥的不是水,而是二锅头!

但在《老》中却出现了 200余例,如:

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老·骆驼祥子)

他喜欢极了,居然能想出这么高明的主意来,真,真是不容易!(老·二马)

“真真”

“真”类副词大约发展到元代,由副词“真”重叠,产生了新的副词——真真 (的)。如:

写染得褒弹,吟咏的忒风骚,【真真】字儿不带草,又不曾倒了平仄,差了韵脚。(元·郑廷玉·金凤钗 转引自何金松1994:230)

《汉语大词典》举明朝李贽的例子,显然用例晚出。

又如:

西门庆坚两个儿生得清秀,【真真】袅袅媚媚,虽不是两节穿衣的妇人,却胜似那唇红齿白的妮子,欢天喜地。(金瓶梅词话·55回)

我一向好看你,你今日【真真】害风,说出许多风话来!(醒世恒言·23卷)

【真真】奇怪!这一身大红长毛已是世间希奇古怪了,如何又会念经?(醒世姻缘传·6回)

在明朝时用例还不是很多,但发展到清代,用例增多。在《红》中出现了 36例。

(一)修饰 VP大约有 10例,约占总数的 27.8%。

其中,修饰动词有 1例,占 VP总用例的 10%:

黛玉探春听说,都道:“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48回)

修饰动宾短语 3例,占 VP总用例的 30%。如:

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32回)

修饰动补短语 5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50%。如:

要不是令舅,我便骂不出好话来,【真真】气死我倪二。(24回)

修饰动词性并列短语 1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10%:

又叹道∶“【真真】物在人亡了!”(78回)

(二)修饰 S共有 22例,约占总数的 61%,这是“真真(的)”的主要语法功能。如:

修饰主谓句有 16例,约占 S总用例的 72.7%。如:

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天魔星’!请枕这一个。”(19回)

修饰判断句有 5例,约占 S总用例的 22.7%。如:

众人都笑道:“【真真】是个呆子,连个当票子也不知道。”(57回)

修饰把字句有 1例,约占 S总用例的 4.6%:

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7回)

(三)修饰 AP共有 1例,约占总数的 2.8%。如:

这会子烦你说一句话,还要个利钱,【真真】了不得。(72回)

(四)修饰 NP有 2例,全部修饰偏正短语,约占总数的5.6%.如:

湘云拍手笑道:“阿弥陀佛,【真真】好签!”(63回)

(五)修饰数量名结构有 1例,约占总数的 2.8%:

我在那里和他们混了一个月,怎么不知?【真真】一对尤物,他又姓尤。(66回)

后发展到文康时代,用例略有减少,在《儿》中出现了 28例。语法功能上也发生了些细微的变化。

(一)修饰 VP大约有 11例,约占总数的 39.3%。

修饰动宾短语 3例,占 VP总用例的 27.3%。如:

只是我方才那番卖唱乞食的行迳,【真真】叫作‘无可奈何,只得如此’,还要求老先生函盖包荒。(39回)

修饰动补短语 5例,约占 VP总用例的 45.4%。如:

看了他三个这番闺房昵昵,儿女喁喁,不禁令人要笑不知愁的那个“闺中少妇”,当春日凝妆上那座翠楼的时候,忽然看见陌头一片杨柳春色,就后悔不该叫他夫婿远去觅封侯起来,那一悔,【真真】悔得丢人儿,没味儿!(36回)

修饰状中短语 3例,占 VP总用例的 27.3%。如:

这等看起来,那康成家婢不过晓得了‘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合‘胡为乎泥中’的几句《诗经》,便要算作个佳话,【真真】不足道也!(39回)

(二)同《红 》一样,修饰 S是其主要语法功能,共有 13例,约占总数的 46.4%。

其中,与《红》有所不同的是,修饰判断句占 S用例的最大比重,共有 9例,约占 S总用例的 69.2%。而在《红》中占最大比重的主谓句,在《儿》中却未出现。如:

这驴儿日行五百里,但遇着歹人,或者异怪物事,他便咆哮不止,【真真】是个神物。(8回)

修饰兼语句有 3例,约占 S总用例的 23.1%。如:

你还要问他的甚么公馆!这话说来【真真】叫人怒发冲冠,泪珠满面!(11回)

修饰被字句有 1例,约占 S总用例的 7.7%:

安老爷【真真】被他磨得没法儿,只得嚷道:“准养小子。”(38回)

(三)修饰 AP——形容词性并列短语有 1例,约占总数的3.6%:

那安太老爷是淮安地方上一点福星,小人们的家堂佛一般,【真真】廉明公正。(11回)

(四)此外,同《红》还有所不同的是,《儿》中未出现修饰NP和 NumP的例子。但是却有 1例修饰固定短语以及 2例单独使用的例子。如:

【真真】“十哑九聋”,古语不谬!(14回)

太太这才想过来,说:“是呀,【真真】的,我也是叫你们唬糊涂了!”(12回)

发展到老舍时代,用例较为罕见,《正》和《老》中均未出现。而发展到王朔时代,情况仍未好转,《王朔文集》中仅出现 1例,修饰动宾短语:

她问起我们舰其它人的情况,【真真】扫了我的兴。(王朔文集·空中小姐)

“真正”

“真”类副词大约发展到明代,产生了新的副词——真正,“真正”由其形容词性用法虚化而来。

如:

吾谓【真正】能接赵老之脉者,意者或有待于兄耳。(李贽·复邓石阳书)

大圣爷爷,先前委是个假头。这个【真正】是唐老爷的头,我大王留了镇宅子的,今特献出来也。(西游记·68回)

西门庆道:“怪油嘴,专要歪斯缠人。【真正】是这样的,着甚紧,吊着谎来!”(金瓶梅词话·53回)

众人道:“不消说了,这便【真正】冤枉。明日与你禀官。”(醒世恒言·16卷)

如今那一条街上的居民,拥着的人众,万口一词,那一个不说徐大尹真是个神明,【真正】是民的父母,替那子孙干事一般,除了日前的祸患,又防那后日的风波。(醒世姻缘传·20回)

但是“真正”产生后,用例一直不是很多,发展到曹雪芹时代也是如此,在《红》中仅出现 3例。2例修饰 S——主谓句,1例修饰名词性偏正短语。如:

【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10回)

那柳湘莲也不知往那里去了。【真正】奇怪的事,叫人意想不到。(67回)

发展到文康时代,也不多见。《儿》中用例与《红》持平,也是 3例。语法功能上,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出现了 1例修饰 AP的例子:

我第一爱听那张桂兰盗去施公的御赐‘代天巡狩如朕亲临’那面金牌,施公访到凤凰张七家里,不但不罪他,倒叫副将黄天霸合他成其好事,【真正】宽宏大量,说的起宰相肚子里撑的下船。(32回)

其余 2例与《红》相同,分别修饰主谓句和名词性偏正短语,兹不赘述。

发展到老舍时代,用例也不多见,在《正》中未出现用例,《老》中也只出现了 11例。语法功能上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与清代时主要修饰 S和 NP有所不同,《老》中主要修饰NP。如:

你们光是握着根小杆,杆上糊着张红纸,拿这张红纸来和大炮碰,老鬼子要笑一笑才怪呢!【真正】爱国的人不这么干!(老·二马)

客人们要喝酒,老板就能供给从京北用猪尿脬运来的,【真正】原封、漏税的“烧刀子”。(老·赵子曰)

我们认为副词“真正”较为少用的真正原因在于其虚化的程度还不够,就目前来看,“真正”的用例大部分还是其形容词性的用法。

结论:

(一)“真”是“真”类副词的根词,也是最为常用的“真”类副词。虽然,“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来自“真个 (的)”“真真 (的)”“真正”等副词的竞争,但以上三者都不能对其构成真正威胁。它们不是只存在于方言中,要么就走向衰亡或者还处在虚化的途中,在如今用例都较为少见。

(二)虽然“真是”曾一度与“真”相抗衡,但发展到现代汉语中,“真是”出现了话语标记化的变化。正如董祥冬(2009)指出:“真是的基本功能是表示认同性判定,作为关系词建立 A(判断对象)、B(判断内容)两段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简单判断命题。这时,真是联系的是已然或确定的事实。随着语境的变化,当真是联系的是未然或不定的事实时,真是功能迁移,引申出假设功能。这时真是使其所在的小句分句化,后面必须跟随结果分句才能够表示完整的意思。这表明真是具有关联功能,从词汇词 (判断动词)向语法词 (表关联作用、内容较虚的话语标记词)方向发展,即话语标记化这是典型的共时语法化现象。”而这种发展导致“真是”表肯定语气用例的减少,自然也不能对“真”的根词地位产生动摇。

(三)“真”类副词的内部成员的语法功能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发生了些许的变化,有些变化甚至是很细微的。比如“真个”,修饰 VP一直是其主要功能,但在 VP内部却由《红》时的主要修饰状中短语发展到《儿》时的主要修饰动补短语。其他用例亦同。

注释:

①龚千炎.儿女英雄传虚词例汇·序 [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

②叶贵良.说“真”[J].古汉语研究,2008(4).

③徐灏.说文解字注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④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715.

⑤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⑥董祥冬.“真是”话语标记化及其衍生现象[J].兰州学刊,2009(4).

[1]陈宝勤.祖堂集:总括副词研究 [J].学术研究,2004,(2).

[2]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3]向熹.简明汉语史: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俞光中,植田均.近代汉语语法研究 [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5]龚千炎.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猜你喜欢
动宾用例副词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基于HSK 作文语料库的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动宾式离合词插入数量短语研究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从物性结构和语义特征看“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基础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