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机制初探

2010-02-02 06:06张来平
中国应急救援 2010年5期
关键词:安徽省救援队伍

张来平 牛 望

提倡志愿者精神,建设志愿者队伍,在当前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积极意义,从减灾实效上,志愿者队伍是专业救援力量的有力补充;从社会意义上,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倡导和谐社会;对志愿者而言,特别是青年志愿者本身,参与本项活动,对他们个体的成长、团队精神的培养,实现自身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汶川地震救援中,中国公众、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紧急救援,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队伍达300万人以上,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人数达1000万以上,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为夺取抗震救灾伟大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和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随着安徽省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各市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陆续建立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通过统计归纳,我们建立了本省志愿者队伍和装备的数据库,结合安徽省省情,我们对队伍的建设方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并制定了规划,计划按照中国地震局《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救援训练与考核大纲》“有组织、有管理、有专长”的要求,逐步开展培训工作。

一、安徽省地质环境和志愿者队伍分类

安徽省救援队在汶川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一起参加救援行动

安徽省地处华东地区,地震活动在全国居于中等水平。从地质构造上划分,安徽处于华北、下扬子断块和秦岭—大别断褶带三个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著名的郯城—庐江断裂带斜贯全省,在断裂格局上起着主导作用。全省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层状特征,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块断升降运动、断裂活动以及相伴的岩浆喷溢、温泉出露和地震活动。历史上,安徽的破坏性地震大都分布于不同块体差异运动的交接地带、断陷盆地的边缘,以及活动性断裂的端点或交汇处,且都属于浅源地震。自有记载以来,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其附近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5次,其中最大地震为1829年的五河5.5级地震。相比较来说,安徽段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频率偏低。

我们根据地震灾害等级,结合志愿者队伍建设,将地震划分为破坏性地震灾害和一般地震事件。根据志愿者的救援能力、人员性质,将其划分为:一般志愿者、行业志愿者和特殊志愿者。并将其定义为:一般志愿者:指在救援行动中从事常规协助工作的志愿人员;行业志愿者:指具有某些专业特长并配备专业装备,可以在救灾过程中承担某些专项任务的志愿人员;特殊志愿者:预备役部队、民兵等介于专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之间的救援人员。

对地震灾害(汶川地震)救援的初步调查分析表明,一般志愿者可以在伤员急救与转移、急救物资运输与发放、协助专业救援队实施搜救行动、维持灾区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行业志愿者可以分为交通运输侦查类:山路越野、水域等复杂地区侦查搜救等行动、救灾物资运输等;通讯类:常规通讯设施毁损、卫星信号无法保障时无线电、电台、其它通讯手段保障信息传送;协助救援行动类:建筑工程队伍、矿山救护队等专业队伍利用专业装备参加救援行动;医疗救护类:各医院医生护士、医学院校师生参加伤员救护和灾民心理安抚行动。

在一般地震事件应急行动中,志愿者可以在舆论疏导、消除地震谣传保障通讯联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安徽省目前志愿者队伍调查统计结果,分类分析可以看出:一般志愿者队伍以大专院校学生、各市共青团组织、社区服务队为主体。行业志愿者队伍以各工矿企业、建筑施工单位、个体工程人员为主体。部队志愿者队伍以武警、预备役为主体。

二、安徽省志愿者发展状况

目前,全国各省普遍成立志愿者协会,主体由大专院校师生、行业(爱好者)协会、社区组织、网络志愿者组织等构成,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演练、培训等活动。

近年来,安徽省志愿者队伍建设也相应取得了较大发展,在省、市地震局的努力下,部分志愿者队伍已经纳入全省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中。通过统计整理,按照省、市两级,志愿者分类,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徽省地震志愿者资料数据库。

在省级救援力量数据库中,为了便于调度指挥和统筹掌握,我们将其中专家资料库、军队武警预备役力量配置、大型企业救援队伍、各类志愿者队伍做了汇总统计。其中,除了省消防总队合肥支队特勤大队110名官兵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外,2008年至2010年,省地震局分别与安徽省军区、安徽省预备役师、武警安徽省总队共同签署了地震灾害预警防范工作联系协作方案,制定了联动协作各项制度。同时,也与部分行业系统和大型企业建立协作联动机制,与中国电子三十八所建立联动关系,由其技术人员和设备组成救援队通讯分队;与生产救援设备的英腾嘉公司等企业合作,将他们的技术人员和先进装备纳入志愿者体系中;与省业余无线电协会等多个民间组织交流,作为救援后备力量。

安徽省11个市地震局已与数百家行业、单位、民间组织建立了地震应急联动协作机制,志愿者总人数接近13万人,其中一般志愿者123000人,警察、预备役、民兵30000人,行业志愿者3715人,专家数百人,起重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近500辆、快艇冲锋舟近百艘。

在各市地震局的协作下,我们分别收集整理了以下表格:志愿者分类表、志愿者专家数据库、道路抢修志愿者及装备、运输保障志愿者及装备、车辆抢修志愿者及装备。

志愿者人数分布表:

目前,覆盖全省的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体系已初步建立。其中,地处郯庐断裂带及邻近区域的淮北、滁州、合肥、蚌埠等市在人员数量、资源配备等方面较为完善,淮南、宿州也基本完备,铜陵、马鞍山等市结合当地大型企业救援力量,建立了有当地特色的救援志愿者队伍。

三、安徽省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针对安徽省地质背景和救援需求,我们对于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思路是以应对一般地震事件为主,以宣传普及地震知识,信息收集,平息地震谣传,维护社会稳定为主要任务,辅以通讯保障和交通援助等任务,逐步发展具备救援能力的行业志愿者队伍,以全面提升救援能力。

结合以上工作任务,针对我省志愿者在队伍建设和能力上的不足,省市地震系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加强组织管理,建立示范区和示范队伍。

在省市地震局的指导下,合肥市西苑竹荫里社区成为我省志愿者队伍建设示范社区。合肥西苑竹荫里社区共计54栋楼,1402户,8631人。在合肥市地震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地震应急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做到了有组织、有骨干、有预案,结合社区实际,深入家家户户,做好动员组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社区志愿者组织健全,责任到人。居委会对每个小区的每栋建筑进行了详细调查,包括建筑年代、面积、每户常驻人口等,建立档案,分设楼长和单元组长,为灾时应急行动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根据地震应急避难工作内容,在社区居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分别建立了六支志愿者队伍,即:抢险救灾队(现任队长刘春林)、伤员救护队(现任队长陈先明)、应急疏散队(现任队长孟霞)、消防分队(现任队长姜剑)、治安联防分队(现任队长沈安柱)、后勤保障及宣传队(现任队长汪琼),同时,对各分队进行了职责划分,制订了应急预案。如医疗救护队职责:组织干部群众进行自救和互救,及时抢救伤员并进行转运,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等。通过明确的组织责任和应急措施,确保灾时应急避难工作在社区居委会的统一领导下有序进行。目前,该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模式作为示范体系在安徽省各市得到广泛推广。

志愿者分类例表(部分):

安庆市志愿者数据库

合肥市专家数据库

2、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演练活动。

合肥市竹荫里社区志愿者调查图

近两年间,省地震局多次派专家到安徽省建工学院、安徽省师范大学等数十所大专院校和各中小学;安徽省中烟集团、安徽省移动公司等大型企业开展地震应急知识讲座,普及应急救援知识;在合肥市百大集团(商场)、安徽省证券交易所、综合写字楼等人员密集区域,指导志愿者,组织开展人员疏散演练,提高志愿者应急救援能力;在省市地震应急专业队伍训练和演练中加入行业志愿者队伍,为开展志愿者活动打好了基础。

安徽无线电技术协会下辖14个市分协会,人员超过1000人,均通过无线电4级以上资格考试,并自愿签署“志愿书”,有义务在地震等突发性事件和自然灾害时利用自身无线电设备辅助政府职能部门为公众提供应急通讯联络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图为2009年5月3日,安徽省无线电技术协会在芜湖组织的全省业余电台应急通信演练活动。芜湖协会呼号为BY6AWH电台的电波发送全省,主控全省应急通信,先后与淮北,淮南、阜阳,宿州、合肥,六安、铜陵、芜湖,马鞍山,黄山等省内副控台分队台进行了通联,同时和国内其他地区的37个友台进行了通联。

四、安徽省志愿者队伍建设思路

根据我省地震背景和趋势分析,结合总结肥东3.5级地震应对经验,我们认为我省志愿者队伍在地震事件应急处置方面的主要工作依次为: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灾情报送、信息通讯、物资运输、参与救援行动。

我们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规划为:

1、将志愿者队伍逐步纳入省、市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启动机制。

2、根据当前志愿者队伍具体情况,分别建立社会宣传、抢险救援、信息传输、3、交通运输、伤员救护、后勤保障6支示范队伍。

3、建立健全志愿者队伍资料数据库,对人员流动性较强的大专院校、部队等部分做到每年进行更行。

4、根据我省应急联动协作区划分,对皖北、皖中西、皖南志愿者队伍的人员、资源进行分析,资源整合,各市应根据现状,有针对性建设有特色的队伍。

5、重点对一般志愿者,即大专院校学生、各市共青团组织、社区服务队进行培训和知识普及宣传工作,强化他们应对地震谣传、稳定社会、灾情报送方面的能力,结合演练,提高志愿者队伍的战斗力。

6、分析研究我省专业救援队伍的不足,与组织完备、人员和设备有保障的行业志愿者队伍进行协作,共同提升我省救援力量。

2009年10月,安徽省地震现场工作队联合省预备役部队、中国电子38所在皖西大别山开展野外拉练及通讯保障演练。

猜你喜欢
安徽省救援队伍
成长相册
紧急救援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3D打印大救援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