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职业紧张源、紧张反应及抑郁症状关系的研究

2010-02-03 07:40吴辉王甲娜葛翠霞王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因变量医护人员效应

吴辉,王甲娜,葛翠霞,王烈

(中国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沈阳 110001)

医护人员职业紧张源、紧张反应及抑郁症状关系的研究

吴辉,王甲娜,葛翠霞,王烈

(中国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沈阳 110001)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职业紧张源、紧张反应及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2008年5~6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20所综合医院工作6个月以上的4602名医护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为75.5%。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及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验证紧张反应在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影响中的作用。以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源为自变量,紧张反应为中介变量,抑郁症状为因变量,建构职业紧张源、紧张反应及抑郁症状关系的理论模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该模型,分析变量间的直接效应及间接效应。结果 医生的最终模型拟合效果指标分别为:RMSEA=0.028,SRMR=0.050,CFI=0.912,TLI=0.901,IFI=0.913。护士为:RMSEA=0.025,SRMR=0.048,TLI=0.900,CFI=0.911,IFI=0.912,本研究所建构的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医生任务冲突对抑郁症状的效应最大,护士任务过重对抑郁症状的效应最大。结论 医护人员紧张反应在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即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

医护人员;职业紧张源;紧张反应;抑郁症状

在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depressive symptoms)的影响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中介效应,紧张反应(personal strain)可能是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影响的中介变量。由于职业紧张源、紧张反应及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无法有效解释诸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是以验证某一先期提出的理论模型的适切性的一种统计技术,其既能研究可观测变量,又能研究隐变量,不但能研究变量间的直接作用,还可研究变量间的间接作用;建构变量间的结构关系,并验证这种结构关系是否合理[1]。因此,本研究首先验证紧张反应是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影响的中介变量,其次建构辽宁省医护人员职业紧张源、紧张反应及抑郁症状关系的假设模型,最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该假设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变量间的直接效应及间接效应。研究结果对于保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应用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5 ~6 月间,以辽宁省具有代表性的4个大、中、小城市(沈阳、抚顺、阜新和辽阳)的20所综合医院工作6个月以上的4602名医护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完成有效问卷3474名,其中医生1488名,女性护士1986名,有效回收率为75.5%。

1.2 方法

1.2.1 职业任务:采用(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ry-Revised Edition,OSI-R)量表[2]中的职业任务问卷(Occupational Role Questionnaire,ORQ) 进行测量,包括任务过重(Role overload),任务不适(Role insufficiency)、任务模糊(Role ambiguity)、任务冲突(Role boundary)、责任感(Responsibility)和工作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6个子项60个条目,每个条目1-5级评分。由于工作环境主要测量噪声,毒物等,不适合医院环境,因此调查时删除该子项。ORQ得分越高表明职业任务越重。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为 0.83。

1.2.2 个体应对资源:采用OSI-R量表中的个体应对资源问卷(Personal Resources Questionnaire,PRQ)进行测量,包括休闲娱乐(Recreation)、自我保健(Self-care)、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和理性处事(Rational/Cognitive coping)等4个子项40个条目,每个条目1~5级评分。PRQ得分越高,对职业紧张的应对能力越强。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91。

1.2.3 紧张反应:采用OSI-R量表中的个体紧张反应问卷 (Personal Strain Questionnaire,PSQ)进行测量,该问卷共40个条目,每个条目1~5级评分。PSQ得分越高表明紧张反应越强。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 为 0.93。

1.2.4 抑郁症状: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3]进行测量,共包括20个条目,按过去7d内出现相应情况或感觉的频度进行评定:不足1d者定义为“基本没有”;1~2d 者定义为“少有”;3~4d 者定义为“常有”;5~7d 者定义为“一直有”,分别赋值为 0、1、2或 3。本研究中该问卷的 Cronbach’s α为 0.86。

1.3 统计分析

中介变量的验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一个变量是否为中介变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自变量对因变量有作用;自变量对中介变量有作用;控制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减小或消失[4]。以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源为自变量,紧张反应为中介变量,抑郁症状为因变量,建构辽宁省医护人员职业紧张源、紧张反应及抑郁症状关系的假设模型,最后应用Amos 6.0统计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该假设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变量间的直接效应及间接效应。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3474 名医护人员中,1488名医生平均年龄(37.2±9.1)岁,其中 631名男性医生平均年龄(37.2±9.4)岁,857名女性医生平均年龄(37.2±8.9)岁;1986名女性护士平均年龄(34.5±9.6)岁。

2.2 医护人员紧张反应在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影响中的作用

分别以医生及护士抑郁症状为因变量,以职业紧张源(职业任务和个体应对资源)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抑郁症状对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冲突、责任感、休闲娱乐、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及理性处事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满足中介变量的第一个条件,即自变量对因变量有作用。

分别以医生及护士紧张反应为因变量,以职业任务和个体应对资源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紧张反应对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冲突、责任感、休闲娱乐、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及理性处事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满足中介变量的第二个条件,即自变量对中介变量有作用。

在医生中,将紧张反应分别加入到各职业任务和个体应对资源对抑郁症状的回归方程中。结果显示,与未加入紧张反应时相比,抑郁症状对职业任务和个体应对资源中各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均有下降,其中抑郁症状对任务过重、任务冲突及社会支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抑郁症状对任务不适、责任感、休闲娱乐、自我保健及理性处事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士中,将紧张反应分别加入到各职业任务和个体应对资源对抑郁症状的回归方程中。结果显示,与未加入紧张反应时相比,抑郁症状对职业任务和个体应对资源中各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均有下降,其中抑郁症状对任务过重、任务冲突及社会支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抑郁症状对任务不适、责任感、休闲娱乐、自我保健及理性处事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中介变量的第三个条件,即控制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减小或消失。

2.3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构及其拟合效果检验

依据模型修饰原则并结合现有理论对建构的模型进行修饰[1]。在本研究中,医生的最终模型拟合效果指标分别为:RMSEA=0.028,SRMR=0.050,CFI=0.912,TLI=0.901,IFI=0.913。护士的最终模型拟合效果指标分别为:RMSEA=0.025,SRMR=0.048,TLI=0.900,CFI=0.911,IFI=0.912。显示本研究所建构的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2.4 医生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的效应分析

图1及表1显示,任务冲突对医生抑郁症状的效应最大,任务冲突和任务过重对抑郁症状的效应即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但其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任务不适对抑郁症状的效应只有间接效应。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对抑郁症状的效应是负向效应,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的效应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但其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理性处事对抑郁症状的效应只有间接效应。

图1 医生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效应的简化模型路径图Fig.1 The simplified model of the effect on occupational stress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in doctors

表1 医生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的效应分析Tab.1 Effect analysis on occupational stress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in doctors Depressive symptoms(η)Direct effect Indirect effect Total effect Role boundary(ξ1) 0.173 0.037 0.210Role overload(ξ2) 0.127 0.056 0.183Role insufficiency(ξ3) 0.000 0.167 0.167Social support(ξ4)-0.177-0.087-0.264Rational/Cognitive coping(ξ5) 0.000 -0.149 -0.149Variable

2.5 护士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的效应分析

图2及表2显示,任务过重对护士抑郁症状的效应最大,任务过重和任务冲突对抑郁症状的效应即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任务过重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而任务冲突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任务不适对抑郁症状的效应只有间接效应。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对抑郁症状的效应是负效应,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的效应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其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基本相同;理性处事对抑郁症状的效应只有间接效应。

图2 护士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效应的简化模型路径图Fig.2 The simplified model of the effect on occupational stress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in nurses

表2 护士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的效应分析Tab.2 Effect analysis on occupational stress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in nurses Depressive symptoms(η)Direct effect Indirect effect Total effect Role overload(ξ1) 0.197 0.026 0.223Role boundary(ξ2) 0.047 0.133 0.180Role insufficiency(ξ3) 0.000 0.150 0.150Social support(ξ4)-0.069-0.058-0.127Rational/Cognitive coping(ξ5) 0.000 -0.097 -0.097Variable

3 讨论

抑郁症状的发生不仅与个体的自身因素有关,而且与其职业活动密切相关。职业紧张源是引起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5~8]。在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的影响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中介变量。本研究通过中介变量的验证,证实了紧张反应是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影响的中介变量。以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源为自变量,紧张反应为中介变量,抑郁症状为因变量,建构职业紧张源、紧张反应与抑郁症状关系的假设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

从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影响的效应分析显示,任务冲突、任务过重及任务不适是影响辽宁省医护人员抑郁症状的三个主要因素,其中任务冲突对医生抑郁症状的效应最大,而任务过重对护士抑郁症状的效应最为明显。两者的差异可能与医生及护士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不同,因此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不同有关。个体应对资源是缓解抑郁症状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中社会支持及理性处事是缓解医护人员抑郁症状的主要因素。另外,研究也显示,职业紧张源对抑郁症状的效应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间接效应是通过中介变量紧张反应来实现的。

总之,医院管理者应针医生及护士抑郁症状的不同影响因素及中介变量,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干预措施,改善其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其生命质量。

[1]侯杰泰.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2-120.

[2]Osipow SH.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ition[M].Odessa: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1998,Inc:1-10.

[3]余善法,姚三巧,丁辉,等.抑郁症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3):129-133.

[4]温忠霖,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5]Ohlin B,Berglund G,Nilsson PM,et al.Job strain,job demands and adrenergic beta1-receptor-polymorphism:a possible interaction affecting blood pressure in men.JHypertens [J].2008,26(8):1583-1589.

[6]Pikhart H,Bobak M,Pajak A,et al.Psychosocial factors at work and depression in three countries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J].Soc Sci Med,2004,58(8):1475-1482.

[7]Park SG,Min KB,Chang SJ,et al.Job stres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Korean employees:the effects of culture on work[J].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2009,82(3):397-405.

[8]李秀央,郭永松,卢文军,等.医务人员工作中社会心理因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8):454-457.

(编辑 孙宪民,英文编辑 赵传胜)

Study on Relationship Among Occupational Stress、Personal Strai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the Hospital Staffs

WUHui,WANGJia-na,GECui-xia,WANGLie
(Department of Social Medicine,Public Heath College,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occupational stress personal strain,and depressive symptoms.MethodsA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May-July 2008.The study population comprised 4602hospital staffs worked more than 6months from twenty hospitals of Liaoning province,effective rate was 75.5%.The questionnaire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ition,(OSI-R)and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were used in this study.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verify the effect of personal strain in occupational stress affecting depressive symptoms.Occupational stress as dependent variable,personal strain as a mediator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built theory model of relationship among occupational stress influencing depressive symptoms,used SEMto verify the model,and analysed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ResultsThe final fitting indicators are:RMSEA=0.028,SRMR=0.050,CFI=0.912,TLI=0.901,IFI=0.913in doctors and RMSEA=0.025,SRMR=0.048,TLI=0.900,CFI=0.911,IFI=0.912in nurses.It showed that fitting effect of theory model was good.Role boundary in doctors and role overload in nurse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ConclusionPersonal strain was a mediator in occupational stress affecting depressive symptoms.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were shown in occupational stress affecting depressive symptoms.

hospital staffs;occupational stress;personal strain;depressive symptoms

R135.99

A

0258-4646(2010)12-1073-04

吴辉(1968-),女,副教授,博士.

王烈,E-mail:liewang@mail.cmu.edu.cn

2010-07-07

猜你喜欢
因变量医护人员效应
调整有限因变量混合模型在药物经济学健康效用量表映射中的运用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谈谈如何讲解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