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2010-02-09 22:27时慧洁时秋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6期
关键词:头部血肿肢体

时慧洁 时秋英

1)河南省煤炭总医院 郑州 450011 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迅速有效地清除血肿,挽救生命,促进脑功能早日康复,减少致残率[1]。我院自 2007年以来,利用此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40例,配合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0例,均经CT检查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 36~80岁,平均58岁。均在发病后6~12 h内,在局麻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其中3例死亡,其余均存活,存活率为92.5%。3个月后随访,日常生活能力(ADL):ADL1级(社会生活能力正常)21例,ADL2级(有自理生活能力)9例,ADL3级(部分生活自理)6例,ADL4级(卧床)1例。

2 护理

2.1术前、术中护理(1)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意识状态、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以及瞳孔的大小、肢体的活动情况、语言反应能力,以便与手术后相比,评价手术后的效果。(2)患者术前应剃全头,手术时取侧卧位(病侧朝上),头部与床面平行。术中有烦躁不安者应加约束带,专人固定头部。

2.2术后护理

2.2.1 体位:术后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向上,头部略抬高 15°~30°,头部引流管及引流袋固定于床旁,略低于头部。留置尿管者,尿管和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固定于床旁,以利于引流。头部引流管拔除后患者可改为半卧位,逐渐向自由体位过度。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翻身、拍背,1次/2h,促进排痰,昏迷患者给予及时吸痰,必要时放置口咽管,改善通气。

2.2.3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①意识:意识反映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状态,所以意识改变往往能提示病情的变化,意识观察时要判断是嗜睡、昏迷等,可根据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进行评估。②瞳孔:根据病人瞳孔的大小、形状、光反应的变化,判断病情变化,为及时正确有效地治疗提供依据。③血压:血压的监测对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患者甚为重要,同时高血压和高颅内压可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2]。④呼吸: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肺炎除引起呼吸改变外常伴体温升高,呼吸道堵塞应及时吸痰。⑤脉搏:缓脉,洪脉是因颅内压增高所致,脉细速有可能因循环衰弱所致。⑥体温:每4 h测量体温 1次,若体温超过39℃,应给予物理降温,如冰帽、冰枕、冰毯、酒精擦浴等 ,必要时给予“人工冬眠疗法”。(7)肢体的运动:肢体瘫痪部位,程度及恢复情况都与血肿的部位、清除情况及脑细胞受损情况有关,要观察肢体是否进行性加重或好转。(8)按护理级别及时巡视病房,加强护患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9)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床旁呼叫器,有事及时呼叫护士。

2.2.4 加强营养:清醒患者术后第1天即可给予低脂低盐,易消化的流质饮食,逐步向半流质和普食过渡;昏迷患者,术后一般禁食1~2 d,以后酌情给予鼻饲流质,以保证营养的摄入。卧床期间要多吃高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时用力致使血压、脑压增高,继发脑出血。

2.2.5 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翻身1次/2 h,必要时每30 min翻身1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或使用气垫床、气圈、棉圈、海绵垫等,并给予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2.2.6 防止泌尿系感染:保证排尿通畅,留置尿管者,尿道口消毒2次/d,定时放尿,训练排尿功能,定时更换尿管和集尿袋,必要时膀胱冲洗。

2.2.7 口腔和角膜护理:口腔护理2次/d,昏迷患者可因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外露引起角膜坏死。一般可用眼罩、墨镜、凡士林纱布覆盖保护双眼,或定时滴抗生素眼药水或涂抗生素眼膏。

2.2.8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①引流袋高度应低于头颅位置,利于血肿腔内的残留积血不断流出;②保持引流管通畅对减轻脑组织压迫和坏死,恢复脑功能有重要意义。若引流不畅,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用血肿冲洗液冲洗引流管;③严格观察引流液量,颜色,并做好记录,术后引流液多为暗红色,为陈旧性积血。如引流管内有新鲜血引出,应考虑有无再出血,及时报告医生;④每天更换引流袋,更换时要严格无菌操作;⑤搬运患者时要暂时夹闭引流管再搬运患者,防止逆行感染和引流管脱落。

2.2.9 密切观察伤口局部的情况:头皮组织有特殊的结构帽状腱膜,在外伤情况下,易造成帽状腱膜下血肿,因此观察局部伤口有无渗出的同时,要注意有无帽状腱膜下血肿形成。伤口敷料换药1次/d。

2.3用药的护理严格按医嘱用药,同时观察用药后反应。尤其降压药、脱水剂和抗生素等,要严格按时间、剂量、给药途径等准确给药,以达到最好的药效。

2.4营造适宜住院环境病室内保持清洁,定时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紫外线照射病室1次/d,1∶500的“8.4”液拖地2次/d,病室内保持安静,以利于患者休息,限制人员进入。

2.5康复护理(1)对肢体瘫痪者,通过锻炼防治瘫痪肢体的肌肉萎缩,采取按摩患肢,以使其被动运动,使肢体的各个关节沿着关节全方位地活动。根据病情,制定个案运动计划,坚持不懈,循序渐进。运动与休息交替,密切观察锻炼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的恢复情况。(2)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教患者先从发音开始。训练时要耐心,使患者感觉到和蔼、亲切、安静,使患者精神松弛,治疗效果良好。

2.6心理护理当患者神志清楚后,都会产生恐惧、绝望、烦躁等心理变化,所以要求我们护士要对患者热情,满足患者合理的需要,针对不同患者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加强健康宣教,保持心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2.7出院教育(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2)低脂低盐饮食。(3)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定时监测血压。(4)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教会患者及家属运动的方法。(5)加强语言训练,多与人沟通。(6)定期复查。(7)如有头痛、恶心等不适,及时就诊。

3 体会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清除颅内血肿,手术对患者损伤小,术前、术后、术中实施有效地护理措施,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存活率。

[1]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等.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260.

[2]王彦英.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5):141.

猜你喜欢
头部血肿肢体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肢体语言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蚝壳巧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