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分析

2010-02-11 07:06郭明霞
中外医疗 2010年33期
关键词:患肢肢体下肢

郭明霞

(湖南省汝城县中医院 湖南汝城 424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在老年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后多见。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轻者早期造成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晚期易遗留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深静脉血栓后遗症,严重者静脉血栓可进入肺循环发生肺动脉栓塞而危及生命。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下肢骨折并行手术治疗225例,手术后发生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发生率2.7%,经及时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下肢骨折患者225例,其中发生深静脉栓塞6例,发生率为2.7%。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0~77岁,平均62.5岁。发生在左下肢4例,右下肢2例。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时间为7~15d。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为为患肢疼痛,肢体肿胀,活动后加重,皮温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伴有轻度全身反应。

1.3 护理方法

1.3.1 一般护理 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肿胀明显时,可适当使用利尿剂,以减轻肢体肿胀。当全身症状和局部压痛得到缓解后,即可进行轻度的活动。在患者起床活动时,要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这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1.3.2 观察病情 观察早期有无下肢肿胀和胀痛,有无广泛的浅静脉扩张,小腿营养是否改变。尤其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与对侧肢体相比有无改变,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有无压痛的条索状物。因病程如继续发展,肢体极度肿胀,对下肢动脉造成压迫以及动脉痉挛,导致下肢动脉血供障碍,出现足部动脉搏动消失,进而小腿和足部出现水疱,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呈青紫色,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静脉性坏疽,后果将不堪设想。故要严密监测患肢皮肤温度、颜色以及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同时加强心理疏导,消除病人紧张心理,使病人能进行自我调节,积极接受治疗,并能主动发挥自我护理的能力。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人有无皮下淤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每日检查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并记录。如有出血,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协助病人基本生活护理,定时翻身,减少局部受压时间,以免并发症的发生。

1.3.3 降低血液高凝状态 术后严密观察血液凝固状态,静脉抽血或输液时,如发现回流差或采血后血液快速凝固,则提示高凝状态加剧,应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必要时可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小剂量肝素缓慢静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和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

1.3.4 心理护理 由于创伤重、发病急、疼痛剧烈,病人常感到恐惧和焦虑不安,因此,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护士应耐心细致地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详细向病人介绍手术情况和术后护理配合,以及术后注意事项,主动安慰病人,给病人以心理支持,使其减轻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1.3.5 早期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应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膝下垫枕使髋部过度屈曲,以免影响静脉回流。髋部骨折患者督促做上肢悬吊抬臀动作,锻炼臀中肌、臀大肌等长收缩,保持肌张力。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应穿弹力袜,使用弹力绷带减少静脉瘀血和增加回流,争取早日下床行走。而对于病情不允许下床者,应每1~2小时更换1次卧位,进行床上的主动锻炼。

2 结果

本组6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给予溶栓、抗凝治疗,所有患者症状好转,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血栓消失,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于骨科手术及创伤后,Virchow首先提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三大因素,即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多可由于骨科手术体位造成,如仰卧位可使手术中静脉回流明显下降;术中为得到极佳的显露而屈膝及屈髋等引起静脉血流缓慢;止血带的应用更是容易引起静脉淤滞。麻醉可使外周静脉扩张;术后长期卧床,下肢活动明显减少都将使静脉血流缓慢。血液流速缓慢或产生涡流时,血小板会沉积黏附在血管内膜上,当激活的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达到了凝血所必需的浓度时,便导致血栓的形成。静脉内膜的损伤可由于严重的下肢骨创伤,术中操作粗糙,大腿止血带的应用,以及术中下肢牵拉也易损伤血管内膜。内膜下基底膜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裸露并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使血小板粘附其上而发生聚集,导致血栓形成。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主动关心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需要,严密观察病情,给予卧床休息、患肢制动、抗凝溶栓等治疗,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1]李佩兰,陈永平,芦雅林.医用压力袜辅助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11.

[2]孙庆峰,王桂梅,姜维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溶栓治疗[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7,41(6):621~622.

[3]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吴声跃.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重庆医学,2008,37(2):2869.

[5]宋娟,杨新华.F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J].重庆医学,2009,38(6):745.

猜你喜欢
患肢肢体下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肢体写作漫谈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