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护理体会

2010-02-11 07:06施海燕张红王锦云
中外医疗 2010年33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蛛网膜卧床

施海燕 张红 王锦云

(1.解放军100医院血液科; 2.南京军区血液肿瘤治疗中心 江苏苏州 215007)

维生素K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分子结构中有一组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γ-Gla)残基位于各自因子的N末端,而这组γ-Gla残基必须依赖维生素K在肝脏微粒体中通过羧化反应来修饰完成。因此,缺乏维生素K导致活性因子Ⅱ、Ⅶ、Ⅸ和Ⅹ减少,代之合成无γ-羧基化的异常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称之为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诱导的蛋白(PIVKA)[1~2]。这种蛋白缺乏Ca2+的结合位点,因而不能通过Ca2+与磷脂表面结合,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全身自发性出血[3]。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期我们成功救治1例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现将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孟某,男性,19岁,学生。“反复血尿、腰痛及口腔血泡、鼻衄半个月,头痛、呕吐3d”入院。入院查体:BP:130/85mmHg,左侧大腿可见直径约8cm大小的瘀斑,口腔可见数个小血泡,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嗜睡状态,颈抵抗,瞳孔对称等大,对光反射存在,伸舌居中,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率8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浮肿。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Kernig征、Brudzinski征阳性。入院后头痛明显加重、并频繁呕吐,紧急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2周后复查头颅MRI:排除脑血管畸形,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好转。凝血常规:APTT:145.8S,PT:测不出,TT、Fg、AT-Ⅲ、vWF正常,3P试验阴性,因患者周末夜间急诊入院,未查凝血因子活性。停用血浆后3d查相关凝血因子水平:FC:Ⅱ81%,FC:Ⅶ34%,FC:Ⅸ37%,FC:Ⅹ63%。停用血浆后6d再复查上述凝血因子,其水平下降趋势,最低时仅为3%~17%。治疗:给予心电监护、吸氧、脱水降低颅内压、紧急输注血浆1000mL×3d,静脉补充维生素K180mg/d,均分2次,视患者凝血像调整维生素K剂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嘱卧床休息。患者自使用维生素K后未再出现任何部位出血,凝血指标基本正常,经治疗后好转出院,目前仍在随访中。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神态、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及时发现脑疝的前驱症状。评估病人头痛的程度,有无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病情严重者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抢救的准备,给予心电监测,吸氧等对症处理。

2.2 基础护理

2.2.1 饮食指导 保证营养的供给,可增强机体抵抗力。清醒的患者可给予清淡易消化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食物不宜过冷或过热,喂食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呕吐、呛咳或窒息。神志不清吞咽有困难的患者应在发病72h后插胃管鼻饲每天注入足够的水分和富于营养的物质饮食。

2.2.2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病人口腔可见数个小血疤,避免使用牙刷。清醒者可用牙龈炎冲洗器及肾上腺素漱口水漱口,神志不清者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2~3次,动作应轻柔。注意观察有无口腔炎症,口唇干燥者涂石蜡油。

2.2.3 皮肤护理 每2~3小时翻身1次,皮肤状况差的病人增加翻身次数,有条件的病房可让病人卧气垫床。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大小便后及时擦洗。高热出汗的病人保持肢体干燥,及时更换潮湿衣被。每天观察患者皮肤瘀点、瘀斑有无增多,给予静脉留置针,每次穿刺后延长压迫时间。已有皮肤破损者定时换药,保持伤口干燥,防止伤口感染。注意个人卫生。

2.2.4 体位活动和休息指导 急性期严格制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头部抬高15~30°,头偏向一侧,以免颅内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脑水肿。躁动的病人应适当约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卧床期间,通过护理人员和家属的协助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

2.3 药物护理

本病患者治疗首选需补充大剂量的维生素K,静脉输注大剂量的维生素K1,病人如出现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需减慢滴数。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根据医嘱用脱水剂,一般用20%甘露醇125mL每8小时或12小时1次,快速静脉滴注,有效的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心功能不全可适当减慢速度,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病房,因甘露醇为高渗脱水剂,药液漏出血管外可引起组织坏死。应用镇静药时,注意呼吸和精神状态,谨防用药过量造成呼吸抑制。治疗时要警惕肝、肾功能的改变及水、电解质失衡。

2.4 心理护理

告知病人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外来刺激。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加重疾病及引起疾病复发的因素,使病人能自觉地休息,保持稳定的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多与患者沟通,及时发现其心理变化,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敢面对疾病。护士应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予以疏导,告知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3 出院指导

卧床休息1个月,避免情绪激动及劳累,建议进食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查,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误服毒物,避免大剂量长疗程使用广谱抗菌素。

4 小结

我科成功救治了首例1例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检索文献未发现相关报道,护理方面有较大难度。通过本例的护理,我们认为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病情观察和对症护理;注重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对疾病、饮食、休息与运动等方面有科学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是抢救成功、乃至治愈的重要保证。

[1]Widdershoven J,van Muster P,De Abreu R,et al.Four methods compared for measuring des-carboxy-prothrombin (PIVKA-II)[J].Clin Chem,1987,33:2074~2078.

[2]Suttie JW.Vitamin K and human nutrition[J].J Am Diet Assoc,1992,92:585~590.

[3]王鸿利,于立志.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A].见:邓家栋,杨崇礼,杨天楹,主编,等.邓家栋.临床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414~1436.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蛛网膜卧床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