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研究

2010-02-11 07:06刘少刚杨棉华吴洁
中外医疗 2010年33期
关键词:菌种技术人员事故

刘少刚 杨棉华 吴洁

(汕头大学医学院 广东 汕头 515700)

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我国北京等地发生了实验室人员感染病毒的事件,给各国政府敲响了警钟,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是对公众、环境和国家负责,同时也是对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的保护。除了实验室硬件条件比较落后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不良的操作技术、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等也会导致实验室发生事故。因此,我国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强医学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1 医学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基本情况

1.1 专业性的技术人员比较缺乏

在医学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当中,具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的比例较低,且学历也不高。除此之外,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极不合理,表现为技术人员的年龄偏大,缺少中青年的专业技术人员。

1.2 实验室的硬件条件相对落后

实验室的基础条件较差,例如,某些地区实验室的房屋结构和实验设备都没有达到国家的基本装备的标准。由于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仍然需要人工操作,加上技术人员比较缺乏,操作技术的失误等,实验室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

1.3 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微生物实验室地位的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非典之后,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某些地区,许多基层的实验室还是依照以前旧的发展模式,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够重视。

2 加强医学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的策略

2.1 实验室的设计和实施要科学

(1)微生物实验室要配置安全防火的设备。众所周知,火灾对微生物实验室的破坏是最为直接的,也是最为严重的。尽管实验室都安装了防止过量电流的安全装置,但常常由于电路的老化引起问题。因此,防止微生物实验室火灾的事故的发生,就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在实验室的结构、功能分区上要做到合理,一定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实验室标准设计。②装修时尽量不要用易燃材料,在电器设备放置的场所必须要设置防火隔热层,并且电路安全措施要设计合理。③微生物实验室要配置灭火器材,同时实验室也必须备有安全门和畅通的安全通道。④要配备一定的工作人员在适当的时间内经常进行电路检修,防止发生火灾事故,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器材的安全。

(2)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防毒。微生物实验室要配备完善的防毒设备,防止泄漏对工作人员造成的身体伤害。具体要配置对有害气体储存的设备和出现泄漏处理的设备,除此之外还要配置对“三废”处理的设备。在防毒设备的配备上要参照国家及国际上对实验室的标准。

2.2 实验室的安全职责要明确

对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的负责人是各级实验室的主任,其主要的责任是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同时,各个微生物实验室的主任必须由从事实验室实际工作并熟悉各种危险因子的实验室资深技术人员担任,并要收集各种安全的资料和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各种安全管理的政策,具体落实,定期要检查实验室的防护器材是否足够并处于良好的状态,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培训、指导和咨询。

2.3 实验室的职业安全培训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是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根本保障,因此必须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的思想教育和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要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意识到实验室存在安全的隐患,认识到预防实验室发生感染、火灾等事故的关键是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的方法。因此,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实验室安全规定和预防的措施、具体的安全工作程序、火灾处理、生物实验室安全措施、个人防护、仪器设备使用和防护、应对各种危险因子、废弃物的处理等。除此之外,因为工作人员不当的操作,也会引起事故,因此在培训的过程还应加强对操作技术等培训,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地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2.4 加强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生物安全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制,是保证实验室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必要前提。微生物实验室不但工作繁多且复杂,而且实验室的实验的器材种类数量繁多,例如,化学试剂、培养基、剧毒药品、实验仪器、生物制品、玻璃器材、菌种等等。如果不对这些复杂的仪器进行科学管理,微生物实验室就会陷入一片混乱,这将会严重影响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会为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可能性。因此,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会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场所,微生物实验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制度。

(1)严格管理菌种、危险品、剧毒药品等。微生物实验室有很多的菌种:包括葡萄球菌、黄色微球菌、枯草杆菌、肠道致病菌等。为了有效管理这些菌种,同时避免发生实验室事故,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参照《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制定以下菌种的保藏管理办法。①工作人员必须到正规的单位购买菌种,同时为了避免菌种的死亡或者变异要采取可靠的管理办法,并要用专用冷柜保藏菌种。②专门指定专门人员记录菌种的使用情况,对一类、二类菌种设立专柜,单独保存。③使用菌种时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并要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工作人员的实验室感染。④加强菌种安全管理,防止菌种丢失。⑤危险品、剧毒药品的管理要符合国家和公安机关的规定,落实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由专人、专柜保管且上锁,防止危险品、剧毒药品被盗、泄漏或者误用。

(2)加强实验室常用仪器的管理和维护。①冰箱的管理和维护。首先冰箱的门上要标明相关的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并且要对冰箱的抽屉内进行消毒处理。其次,冰箱内的所有容器都要贴上明确的标签,并且标上内容物的科学名称、贮存日期和贮存人的姓名等。②离心机的安全使用。离心机是微生物实验室经常使用到的设备,如果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会导致机械故障以及试管破裂等情况。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安全操作离心机。例如,要经常检查离心管是否损坏,离心钱要将离心管盖紧密封,尽可能使用专门的安全离心杯;盖好离心机盖后离心,等离心机完全停下来后再开盖;每次离心后有破碎都要进行消毒。

2.5 加强实验室的特殊管理

为了避免和处理因不安全操作引起的意外事故,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制定的各项原则。例如,在上岗之前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模拟训练,学会处理突发情况的各种措施,比如要学会各种紧急救助和专业性的保健治疗的措施。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突发事故,要立即进行处理。但具体措施必须要写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同时也必须向有关的专家和领导进行汇报,并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经过和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度,由专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3 总结

在各国重视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从以上5个方面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设计和实施要科学、实验室的安全职责要明确、实验室的职业安全培训、加强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实验室的特殊管理。

[1]李红花,李英信,李芳芳,等.加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2008(1).

[2]张晓曦,曾照丽,王晨.如何做好基层原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9(9).

[3]赵赤鸿.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对策浅探[J].疾病监测,2009,30(6).

猜你喜欢
菌种技术人员事故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学中文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小恍惚 大事故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