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脉络丛囊肿的术中护理

2010-02-11 07:06阳四元陈红
中外医疗 2010年33期
关键词:脉络丛脑室头部

阳四元 陈红

(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脑室内脉络丛囊肿多无临床症状,常因尸检时或行头颅CT、MRI检查时偶然发现。本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仍有争论[1],我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有临床症状的脑室脉络丛囊肿10例,手术顺利,效果良好。现将术中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5~49岁,平均32岁。病程8d~6个月。临床表现:头晕、头痛、癫痫发作、视力下降、右侧肢体感觉障碍,除1例患者体检发现有视乳头水肿外,其余患者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MRI检查。其中1例表现一侧脑室增大,透明隔向对侧偏移,其余囊肿位于三角区和后角,在CT上表现为脑脊液密度影,三角区和后角扩大。在MRI上表现为脑脊液信号。2例可以在T2-W上看到低信号的薄囊壁。

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部病例均行颅骨钻孔,神经内镜下脉络丛囊肿摘除术。其中8例以三角区穿刺点,2例以枕角穿刺点为中心,做一约4.5cm切口,同时作好开颅准备。穿刺脑室,在退出神经内镜套管针芯后即见清亮液体涌出。置入观察镜后可见菲薄乳白色半透明囊壁,位于脑室壁上的血管清晰可见,置入工作镜,用与脑脊液成份近似的37℃林格氏液冲洗,以防止低温冲洗液造成脑内并发症,使其囊壁渐外翻。在镜下观察寻找供应血管,多为一支细小动脉,来自脉络膜血管,烧灼、剪断来自脉络膜血管的供血动脉后,用活检钳夹持囊壁,缓慢向外牵拉,直至囊肿从脉络丛上分离。温生盐水冲洗脑室,直至脑室内液体无色,关颅,不放引流。

2 物品准备

常规神经外科器械1套,不同角度的双极电凝镊、微型剪、微型抓钳、球囊导管、吸引器等。手术台上备560mm长硅胶冲洗管1根,另备37℃左右的林格氏液1~3瓶。

3 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3.1 手术体位

为了防止术后脑室内积气,本组均采用平卧位,头部抬高20~30°。用脑科专用头架,三钉牢固固定头部,防止偏斜,使穿刺点位于术野的最高点。

3.2 神经内镜的使用及配合

(1)在冲洗过程中,严格控制冲洗速度,根据出血情况及视野清晰度进行调节。要特别注意3个环节,即内镜刚进入脑室时、烧灼、剪断供血动脉时和摘除囊肿时,因为这3个环节很容易出血,导致影像模糊。巡回护士在这3个环节中,根据显视屏上视野清晰度和术中出血情况放开输液调节器,升高输液架,加快冲洗速度。本组有1例冲洗速度最快达到每分钟18mL,其余每分钟5mL即可。合适的冲洗速度不仅有止血作用,而且可快速地使影像清晰,利于看清出血点[2]。

(2)在神经内镜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持引流管道通畅。因为脑室内的出血和脑脊液内漂浮的组织碎屑会堵塞引流通道,如未及时发现仍持续冲洗,会导致急性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疝。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要注意引流管道不要打折或扭曲,将引流管一端置于引流袋中,密切观察引流滴数与冲洗滴数是否相符,冲洗量与引流量是否相等,以判断引流管道是否通畅。

(3)根据术者要求及时调整内镜照明强度,避免脑室内反光导致影像不清。

4 器械护士配合要点

器械护士提前30min上台,按手术步骤摆放好术中所需器械。由于内镜配套器械较纤细,每次内镜导入和拔出手术通道时,需协助术者保护好器械头部,避免碰撞和弯折。每次用完内镜器械后需及时清洗,擦去附着的血和组织物,然后轻轻放入保护套中。摘除囊肿、内镜退出后,立即用冲洗球反复冲洗各内镜通道,保持内腔清洁,以免残留的血液和组织物干燥后堵塞镜腔。将取出的标本置入装有生理盐水的标本瓶里,防止干燥或变质丢失。

5 体会

术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均应熟悉手术操作的基本过程,了解手术步骤和术中器械的要求。在使用内镜操作时,不允许头部有任何轻微的活动,因此患者头部的固定非常重要,应尽可能使用固定头部比较稳定的脑科专用头架。神经内镜的管腔细长,术中应随时冲洗内镜管腔,避免阻塞。内镜配套器械非常纤细,易于损坏,器械护士术中传递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碰撞。

[1]娄晓辉,张亚卓,刘丕楠.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脉络丛囊肿[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4(2):252~253.

[2]张亚卓,王忠诚,高鲜红.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1):3~7.

[3]毛晓萍,占升全.经内窥镜手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手术配合[J].南方护理学报,2000,6(3):20.

猜你喜欢
脉络丛脑室头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头部按摩治疗老伴失忆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胎儿脉络丛囊肿的产前诊断及预后临床分析
正常国内人群侧脑室脉络丛钙化的CT检测结果分析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超声诊断胎儿脉络丛囊肿临床分析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