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脂精微概念与脂凝、脂结关系

2010-02-12 16:36许志效罗增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12期
关键词:水谷精气经脉

许志效,罗增刚

(河北省承德县中医院,河北 承德 067400)

本文是在脂凝、脂结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就膏脂精微的概念以及与脂凝、脂结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论述。

1 膏脂的概念及来源

膏是脂的组成部分。如《说文·肉部》说:“膏,脂也。”膏又是脂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其呈液态状者为膏,凝结状者为脂。如《古今韵会举要》曰:“凝者为脂,释者为膏。”膏脂来源有两个方面,其一直接食用肥甘之品。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曰:“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膏粱亦即肥甘之品,如李念莪说:“膏粱,即肥甘”(《内经知要·病能》)。肥甘的主要成分即是膏脂。其二来源于谷类或由谷类转化而来。如《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说的“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实际上,五谷应当泛指饮食物,包括谷类和肥甘之品。

2 膏脂在血液中运行的条件

经饮食物所化生的膏脂在血液中运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液态条件。在血液中运行的膏脂应当是呈液态的膏,而非凝结状态的脂,血液中若出现凝结状态的脂,当属病态;二是气化条件。膏脂必须呈气化状态才能在血液中运输并推动血液的运行。膏脂精微是水谷精微的一部分,水谷精微即是营气,营气行于脉中并具有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实际上,任何物质当其在阳气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能够分散到一定的空间或物质当中,就可以看作为一种气化表现形式。现代医学证明,存在于血液之中的脂类是通过与蛋白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之中并进行运输的。

3 膏脂精微是水谷精微的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经脉中除血液以外还有营气。如《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气又称水谷精气,如《素问·痹论》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荣气也即营气,之所以称为荣气,是因为其对人体具有营养作用。水谷是饮食物的代名词,现代研究认为饮食物包括水、矿物质、糖类(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素。膏脂精微作为水谷精微的一部分,当处于气化状态时称为膏脂精气,是营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膏脂精微的气化存在形式

气的种类不外物质之气、功能之气和病证之气3种。就物质之气而言,其存在于人体内也不仅仅是一定空间内的气体形式,更应包括在一定条件下其在一定物质体系内的分散能力以及所具有的功能作用形式,这些都可以用气化形式加以概括。如水谷精微的气化形式是水谷精气,水谷精气不仅仅指其空间的存在形式,也指其在血液中的分布能力、推动血液运行的能力及其对全身的营养作用,即归结为所谓的营气的作用。任何精微物质的气化存在形式是其发挥生理作用必不可少的。

5 脂凝和脂结的形成原因

当血液中的膏脂呈凝结状态时即被称为脂凝或脂结。《内经》关于病因学说的一个著名论点就是“生病起于过用”(《素问·经脉别论》),肥胖是脂质过多的表现。脂质应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存在于皮下等部位的“肥脂”,另一部分是被称为“膏脂”。人体在食入“肥甘”或“华食”等食物后,其最终都要变成“膏脂精微”。它除了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外,多余的可以再变成肥脂存于人体的皮下等处。数食高粱厚味,致使膏脂精微超过了生理需要,留于经脉则因其过多而壅塞动缓、气化不行,凝结则形成脂凝或脂结;在经脉之外则可溢于皮下,积于脏腑,从而导致各种病证的产生。如《素问·通评虚实论》说:“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又如《素问·生气通天》所说:“高粱之变,足生大丁。”

6 结语

血液在经脉中的运行,有赖于经脉的畅通和营气的推动。若因过食膏粱厚味致使经脉中的膏脂精微拥塞迟缓,使营气推动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减弱;若膏脂精微进一步凝结形成脂凝、脂结,沉积在经脉之中,势必出现经脉不通,而经脉不通再加上营气的推动作用减弱,血液运行缓慢,定会导致胸痹心痛的发生。脂凝、脂结应当是先于血瘀的早期病理及致病因素,完善脂凝、脂结理论体系及其与胸痹心痛的关系,这对于胸痹心痛的早期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1]许志效.脂凝、脂结理论与胸痹心痛的关系[J].河北中医,2008,30(8):860-861.

猜你喜欢
水谷精气经脉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论《管子》道之思想
——修身与心性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
中国最早的人体经脉漆雕
保养精气,节欲防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