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种新模式
——基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案例研究

2010-02-15 06:35董书礼
中国科技论坛 2010年12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

董书礼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种新模式
——基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案例研究

董书礼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的关键在于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的有机结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建立了集技术、资本、人才、管理、环境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模式。通过孵化初创企业,并促进其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此外,在开放条件下,还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国际资源来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科技成果;产业化

Abstract:Industrializing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ombine technology and economy,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The key of the success of industrializing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lies in promoting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talent and capital.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in Shenzhen has created a comprehensive enterprise incubator which integrated the functions of technology,capital,talent,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by innovating the system as well as mechanism.It has great promoted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by incubating the company in start-up stage and making it growth.In addition,we should utilize and integrate the international resource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ing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industrialization

当前,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更加紧密。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其商业应用,已成为提高企业和国家的全球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远低于世界水平。因此,如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问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在培育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总结。

1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成功实践者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成立于1996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共同投资创办。作为清华大学和深圳市政府共建的实体机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创新体制和机制,建立了集技术创新体系、支撑体系、孵化体系和资本体系为一身的综合创新体,实现了技术循环和资本循环的良性互动,探索出了一条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模式。

自成立以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在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企业孵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 深圳清华研究院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经验和做法

2.1 积极探索产业化的内在规律,确立正确的目标和定位

肩负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任,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实践中,他们认识到我国原来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只关注产品的技术实现,没有从企业持续发展和发展产业技术的角度考虑持续技术循环的要求[1]。他们认为,一个完整的技术循环应包括技术、企业和产业三个不同的阶段,只有通过技术体系产生创新且富有市场潜力的技术产品,通过孵化体系产生高速成长、充满前景的新创企业,通过资本体系推动高成长企业成为重要产业的核心企业,并最终成长为新兴产业。此外,他们还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不是“唯一”的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金和市场力量在经济发展中作用。也就是说要实现技术循环,还需要资本体系的支持,在完成技术循环的过程中同时完成资本循环。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确立了“以高科技创业企业为孵化对象,在扶持高科技创业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实现科技成果的最终转化,并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目标。

2.2 建立技术研发平台,提高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

与一般的孵化器不同,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除了有清华大学作为支撑,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和人力资源外,还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研发平台的建设,并把相关的研究室建设作为研究院的重点工作。自成立以来,研究院先后投入3亿多元,组建了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光机电与先进制造研究所、新材料与生物医药研究所、新能源与环境保护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研究所下面还设有12个重点实验室,形成了由研究所、实验室两级结构的公共技术平台。在建设研发平台的时候,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充分利用和结合清华大学强大的实力,每个重点实验室都有清华大学本部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强力支撑。

在技术研发平台的运行方面,研究所主要确定所属研究领域的规划和方向、学术带头人选择、重大项目及联合研发项目的组织等,而实验室则独立核算、相对自主运行,主要面向企业和市场开展研发。既有研究院全资的直属重点实验室,也有与企业和其他研发机构合建的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建设和科研方向不是围着“学科发展”,而是坚持“科学发展”,以企业和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实验室就开发什么。实验室不断从企业那里承接高难度的研究项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实现实验室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取得的收入用来添置各种实验与检测设备,进一步扩大实验室的规模,夯实公共研发平台。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研发实力,研究院特别重视利用和整合国际资源,通过引进海外高端人才,与国际企业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加强与相关领域内国外著名企业、大学的合作研究,建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方式,提高研发水平,掌握国际技术发展的前沿。目前,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已成为华南地区实力最强的研究开发基地之一。

2.3 建立投融资体系,促进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资金短缺是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科技型企业创业初期面临的最大困难。为此,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通过成立创投公司引入风险资本、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资本运作等手段,在中国创业板建立之前,就有效实现了资本的进入和退出。研究院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深圳清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后来又引入社会上的产业资本重组更名为深圳清华力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力合创投是具有高科技孵化器特色的创新投资企业,依托清华大学科技和人才优势,充分利用深圳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探索出了一种适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创业投资模式。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企业参股、购并、重组等,实现了“技术、资金、人才”的优化配置,培育出了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优秀企业家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与此同时,伴随着被投资企业的高速成长,研究院也获得了丰厚的资本回报,进一步增强了研究院的实力,实现了良性循环。

2.4 建立孵化体系,通过孵化企业促进各种资源有效整合

要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需要有一个载体将相关的技术、人才、资本整合起来。而这个载体可以是现有企业,也可以是初创企业。针对高新技术的特点,许多科技成果都是通过技术人员的创业,逐渐形成产品甚至一个产业。为此,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孵化体系,来加速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通过孵化器的运作,研究院为大量的初创企业提供孵化服务。一般来说,进入研究院孵化器的企业有两种类型,一是研究院科技人员通过对有前景的实验室成果进行工程化和市场化,创建新企业;另外则是吸引外面的初创企业入驻研究院 (这些企业都要通过严格挑选,并与研究院的技术领域相关)。通过对这些初创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拓展,带动企业的发展壮大。据统计,通过研究院孵化体系培育的企业,在孵期间,销售额增加7.8倍,利润增加8.1倍,发展速度是社会上同类企业的6倍。这些显著的成绩,与研究院孵化器的成熟运营经验,雄厚的技术体系支持,完善的孵化器服务及咨询都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清华科技园(珠海)、清华信息港的相继建成,研究院的孵化体系得到进一步扩展,发展空间和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2.5 建立集聚人才的用人机制,培养和吸引产业化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是技术、资本的有效整合,其载体是企业,而核心则是人才。其中,创新人才是推动技术体系不断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的基础和保障;管理人才是孵化体系的无形资产和软件环境,一支高效率、开拓型的管理人才队伍将为被孵化企业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帮助;投资人才则是资本体系的重要资源,通过他们敏锐的投资眼光和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可以为被孵化企业的二次研发、企业管理、市场开拓、企业融资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为此,研究院采取各种措施,吸纳和培养了各类高层次人才。其主要措施包括:(1)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大力引进博士后人才。研究院2002年3月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多种博士后培养模式,包括:针对企业需求,专门为企业招聘的博士后(实用型);承担政府科技项目的博士后(技术储备型);境内外合作招聘的博士后(对外合作型);派驻企业进行产业化技术工作的博士后(产业化型)。随后制订了资助博士后人才引进的制度。引进人才的政策很快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推动研究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2)实施特聘岗位制度,吸引高级科研专家。为提升研究院管理及经营水平,提高在国内外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实力,研究院于2002年开始实施“特聘岗位制度”。重点招聘对象是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具备真才实学,可以在重点科技领域中担当重任的领军型人才。对于这些人才,在待遇上给予重点支持,不受常规工资级别的限制,实行一年一聘,因人而异的薪酬方案。特聘人才制度,为研究院吸引了一批在国外取得良好业绩、具有较好科研机构或企业领导、管理经验的人才,并成为今天研究院领导、研究所所长、重点实验室主任、重点企业总经理等重要岗位的骨干力量。(3)加强人才培训,满足各类人才需求。为了满足被孵化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专门成立了“教育投资公司”和“教育培训中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和培训手段以满足这种需求,同时与国外大学合作,培养国内高科技行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如与英国的大学联合培养多媒体、计算机专业人才等。通过这些教育和培训,不仅为被孵化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而且还在研究院这个“创业大厦”里面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创业企业的员工时刻感觉到知识的召唤和创新的欲望。

3 启示与思考

3.1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是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管理等多种资源的有机整合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以盈利为目标,把专利技术、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商品或产业技术的过程。一般来说,一项新的技术始于发明,成于研制,终于应用。而新的产业则始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于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定型,终于批量的产品和效益的产出[2]。要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必须由单纯的技术运作方式转向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其中包括技术的商品化和商品的社会化两个阶段[3]。通过技术商品化过程,主要解决实验室技术的经济性、方便性和适应性问题,是使用价值的形成过程;而商品社会化则是通过实现技术商品生产和价值实现的批量化和社会化来获取价值增值,这也是产业化的终极目的。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从技术商品化到商品社会化必须完成从技术的完善和成熟,过渡到企业与市场的培育和成熟,其主体要从以拥有技术优势的发明家和工程师为主,转变为拥有资本优势的投资家和企业家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社会资本的大量介入,还需要有一个整合资源的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已有的企业,也可以是新创企业),把技术、资本、市场以及相关的人才组织起来,把转化过程组织化、流程化,才能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3.2 推动科技产业化的成功实现需要体制和机制创新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技术、人才、资本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核心。传统的产学研模式中,往往以技术创新作为唯一的驱动要素,难以实现各要素的有机统一。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实践来看,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致力于打造一个综合创新体,使技术创新内化,并使技术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得到有机的统一。在成立之初,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就确立了“以科技创业企业为孵化对象,在扶持高科技创业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实现科技成果的最终转化”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在机制和体制方面大胆创新,建立了一套满足目标实现的体制和机制,提出了著名的“四不象”理论,即“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机制不同;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目标不同;既是研究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功能不同;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文化不同”。从而使得研究院兼具大学、科研机构、事业单位、企业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优点,并同时克服了这四种体制在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弱点,实现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技术—企业—产业”的完整链条,使科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3.3 开放条件下,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国际资源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实践表明,在开放条件下,只有充分利用和整合国际资源,才能在技术、人才、资本甚至市场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水平。作为整个创新体的源头,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特别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不仅重视借助其母体——清华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直接获取科研成果,更注重利用清华大学的平台和品牌,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合作,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迅速在数字电视、传感器、RFID、超精抛光、通信等关键技术上获得突破,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此外,研究院还特别注重海外高层次复合人才的引进。通过实施“特聘岗位”制度,建立新型的用人机制,真正引入了既有专业技术背景、又懂市场和管理的高端人才。研究院的实践表明,一个高端人才的引进,往往能够带动一个团队,迅速开拓和带动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直接提高国际合作的水平。例如,2009年通过成功引进方军博士,研究院新成立了电子信息研究所,并迅速与美国硅谷、美国无线通信中心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机构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关系。

3.4 科技成果产业化应该有不同的组织模式

目前,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成功,主要集中在竞争性产品领域,为实现和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内在规律进行了有益尝试。而对于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由于对技术、人才和资本有着更高的要求,是否能够通过这种完全市场化的手段来实现,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另外,这种产业化模式对于通过实现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进而形成一个新的细分行业可能更有效,而对于现有成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改造,也许通过产学研联盟的形式,实现官、产、学、研、金的深度融合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

[1]姜彦福等.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模式研究报告[R].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建院10周年特刊.2006.

[2] 万长松,曾国屏.“四元论”与产业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0):45.

[3]万长松.对科学技术化与技术产业化的哲学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责任编辑 谭果林)

A New Model of the Industrializatiion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Dong Shul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Development,Beijing 100038,China)

F276.42

A

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委托课题“国际科技合作在中国科技进步中的作用”。

2010-04-14

董书礼(1973-),男,河南尉氏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战略、科技政策。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