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研究

2010-02-16 06:58贺登才
中国流通经济 2010年11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要素物流

贺登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北京市 100834)

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研究

贺登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北京市 100834)

本文认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还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从本源来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最基本要素包括人、财、物、信息等四个方面。在这四要素基础上,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形成了功能维要素、物理维要素、市场维要素和环境维要素等四维要素。这四维要素借助一定的体系关联模式建立连接关系,形成了体系结构,并在一定的物流服务运作机制下,开展物流服务运作,实现物流服务体系功能。所以,物流服务运作机制是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关键。文章提出,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包括三个阶段,即加紧建设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和日趋完善阶段;主要工作有五个方面,一是加快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释放;二是提高专业化物流服务供给能力与服务水平;三是健全物流网络体系,提升物流设施设备先进水平;四是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步伐;五是完善物流监管与协调机制。

现代物流;物流服务体系;要素构成;运作机制

一、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概念和构成

1.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基本概念。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是为了保证现代物流服务得以正常运作而与之相关的各类要素的有机组合。它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如目的性、整体性、集合性、动态性、相关性、适应性,还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

2.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要素构成。从本源来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最基本要素包括人、财、物、信息四个方面。在这四个要素的基础上,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形成了功能维要素、物理维要素、市场维要素和环境维要素等四维要素。功能维要素包括物流服务活动所具有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七大功能要素。物理维要素包括流体、载体、流量、流向、流程、流时和流速等七个方面。市场维要素包括物流服务的主体要素(如各类物流企业)、物流服务的客体要素(如工业企业、商贸企业等)、物流服务的平台要素(基础设施与设备平台、物流信息技术平台、物流监管协调平台、物流中介平台等)。环境维要素包括如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这四维要素借助一定的体系关联模式建立连接关系,形成了体系结构,并在一定的物流服务运作机制下,开展物流服务运作,实现了体系的功能。因此,物流服务运作机制是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关键。

二、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与五大核心要素

1.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从市场供求分析来看,围绕物流市场,其物流需求的产生在于需求主体(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农业企业)的存在,其物流服务供应的主体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营型物流企业或者部门,物流服务的供应方给需求方提供物流服务,在数量和价格上形成了市场均衡。围绕物流服务的供需,物流服务平台提供一系列支持和运作条件。其中,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技术帮助实现物流服务,物流体制政策体系规范和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2.现代物流服务运作的五大核心要素分析。

(1)物流需求主体要素(即物流客体要素)。物流需求主体要素是产生物流需求的主体。经济发展加速了全社会商品、信息和服务的流通,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我国现代物流业供给总量的快速增长提供了需求基础。从整体上看,物流需求主体要素来源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具体包括第一产业物流需求主体、第二产业物流需求主体、第三产业物流需求主体。典型的物流需求主体包括工业物流需求、农业物流需求、商业物流需求和进出口物流需求。

(2)物流服务供给的主体要素。物流服务供给主体要素是构成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其中物流企业的形成与发展是物流市场的供给主体。物流企业是至少从事运输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3)物流服务供给的设施设备要素。设施设备要素是保障物流服务运作的硬件载体设施。物流设施设备就是指进行各项物流活动和物流作业所需要的设备与设施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机械设备、器具等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也包括运输通道、货运站场和仓库等基础设施。物流设施设备是组织物流活动和物流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物流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

(4)物流服务供给的信息技术要素。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从构成要素上看,物流信息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物流信息技术,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作业环节中的应用,具体来说包括信息采集技术、跟踪定位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另一个是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满足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具体来说包括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行业物流信息系统、区域物流信息系统、政府物流信息系统等不同层面。

(5)物流服务环境的体制政策要素。产业的体制政策实质上体现了政府为实现本产业发展目标而对产业活动的干预。因此,物流体制和政策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政府的管理体制,即部际政策协调、区域政策协调、行业监管制度等方面;二是行业管理体制,即行业准入体制、行业的自律机制、行业的退出机制;三是中介服务体制,即物流中介市场和物流中介机构;四是产业政策体系,包括规划与指导性政策、鼓励和支持性政策、规范和限制性政策;五是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各类通用性法律法规和行业性法律法规等。

三、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稳定—发展”机制

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机制、稳定机制和发展机制,相互整合,共同形成了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整体运行机制,实现物流服务体系的功能与目标,并在变化的环境中发展进化。

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形成机制涉及三个方面:环境诱导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和利益机制。(1)环境诱导机制。环境诱导机制是指在环境作用下,物流供需对接的市场开始形成,物流产业开始出现。(2)市场竞争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流需求方的竞争机制;另一方面,国外物流企业抢滩中国物流市场,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层出不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势物流企业根据客户需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努力开发增值型业务和创新型服务。(3)利益机制。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物流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往往要建立起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以形成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运作。因此,利益机制使得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联系更为紧密,进而促进物流市场的发展。

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稳定机制是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环境下,物流服务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物流服务满足国民经济其他产业活动的物流服务需求,各种物流活动(如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达到物流一体化高度协调的协同机制。此时,物流基础设施相互配套,物流节点合理布局,物流信息畅通,各类物流企业的活动合理分工与衔接。

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发展机制涉及两个方面,即竞争机制和自组织机制。(1)市场竞争机制。竞争使系统或者要素保持个性,协同使系统或要素之间保持一致性;竞争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发展进化的内在动力。(2)自组织机制。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中,自组织机制的作用表现为主动适应环境变化,自觉调整物流服务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机制),使区域物流系统在整体上呈现出新的功能,实现物流系统适应进化的目标。

四、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与问题

依据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五大要素,可以系统地分析当前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需求要素来看,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物流需求总量迅速增长。从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供给主体要素来看,企业物流经营形态多元化,物流外包趋势明显,专业化物流企业快速发展,行业重组兼并进度加快。近年来我国的运输设施设备、仓储设施设备、连接型设施设备、物流节点设施都有了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物流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公共信息平台加快落实。从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环境要素来看,物流业推进政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各级政府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分别从政策、规划和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行业监管与统计制度不断完善,标准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行业基础性工作逐步建立健全。

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物流需求要素方面,“大而全”、“小而全”模式限制了物流需求社会化,物流外包的层次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行业物流发展不平衡,许多产业物流需求释放工作仍需加快推进。在物流供给要素方面,物流企业发展、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物流信息技术及平台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在物流环境要素方面,政府管理体制、行业管理体制、产业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不断完善。

五、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1.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大力推进物流需求社会化,积极培育适应客户需要的物流企业群体,整合优化物流设施设备,全面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物流市场环境,实现现代物流业由注重基础建设向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转变的战略发展目标,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2.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部署,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流服务保障。

3.主要原则。(1)立足应对危机,着眼长远发展。(2)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3)加强规划指导,注重协调联动。(4)打破分割封锁,整合现有资源。(5)建立技术标准,推进一体化运作。(6)创新服务方式,坚持科学发展。

六、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三个阶段与主要工作

1.三个阶段

(1)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紧建设阶段(“十二五”前期)。“十二五”前期的主要工作是:积极推广现代物流管理,努力扩大物流市场需求。鼓励生产和流通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物流功能,外包物流业务,使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使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较快增长。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节点城市,构建一批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使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得到优化。推广先进适用的物流管理技术,初步建成较完善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使物流业发展的技术条件有明显改善。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不断改善物流业综合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政策环境,为物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阶段(“十二五”后期)。到“十二五”末期,要基本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主要包括由物流枢纽城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组成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和农村物流配送网络;构建功能完善、高效、便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石油、煤炭、粮食、医药、农产品、应急物流等重点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物流业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物流;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运行效率。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标准的推广,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组织和协调,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

(3)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阶段(“十二五”以后)。“十二五”以后,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并基本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将由注重基础建设向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转变,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运作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2.主要工作

(1)加快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释放。进一步推广现代物流管理,努力扩大物流市场需求。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技术与方法,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物流的一体化运作。鼓励生产企业改造物流流程,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库存,加速周转。合理布局城乡商业设施,完善流通网络,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流通企业的现代化。广泛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以及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一配送。

(2)提高专业化物流服务供给能力与服务水平。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特种货物、厢式货车运输以及重点物资的散装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运输企业的相互协调,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运输系统。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为物流一体化运作与管理提供条件。鼓励邮政企业深化改革,做大做强快递物流业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要积极打造现代化农村邮政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农村邮政物流服务体系。

(3)健全物流网络体系,提升物流设施设备先进水平。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经济区划和物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物流区域发展。积极推进和加深不同地区之间物流领域的合作,引导物流资源的跨区域整合,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格局。物流节点城市要根据本地的产业特点、发展水平、设施状况、市场需求、功能定位等,完善城市物流设施,加强物流园区规划布局,优化城市交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提高城市的物流服务水平,带动周边辐射区域物流业的发展。

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运行效率。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和制造业基地附近合理规划、改造和建设一批现代化的配送中心。

大力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推行托盘化单元装载运输方式,大力发展大吨位厢式货车和甩挂运输组织方式,推广网络化运输,不断提升物流设施设备的技术水平。

(4)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步伐。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尽快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国性公路运输信息网络和航空货运公共信息系统,以及其他运输与服务方式的信息网络。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城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加快构建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迅速成长。

(5)完善物流监管与协调机制。在政府管理体制方面,要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组织和协调,积极发挥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研究协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和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加强对地方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协调。同时,要继续深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货代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建立物流综合管理体系,促进物流服务的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要打破行业垄断,消除地区封锁,依法制止和查处滥用行政权力阻碍或限制跨地区、跨行业物流服务的行为,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物流服务市场,促进物流资源的规范、公平、有序和高效流动。

在行业管理体制方面,各类物流社团组织应履行行业服务、自律与协调的职能,发挥在物流规划制订、政策建议、规范市场行为、统计与信息、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作用。

七、完善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1.高度重视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各级政府尤其是物流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把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工作纳入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要着眼当前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发展实际,明确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分析物流服务体系发展路径,从长远角度对物流服务体系进行合理布局与优化,建立专门的协调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2.以物流一体化的思想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要坚持物流一体化思想,要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目标,以社会化物流需求释放为基础,以加强物流能力供给为手段,以改善设施设备和完善现有物流政策体制为抓手,积极解决当前现有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问题,不断改进物流发展的宏观与微观环境,优化区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3.加强规划、注重协调,促进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整体优化。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可以细分为区域物流体系、产业物流体系、城乡物流体系和其他物流体系。因此,在建设与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积极统筹国内与国际、全国与区域、城市与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做好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部门之间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协调和衔接,走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各地区要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引导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发展。

Research on the Modern Logistic Service System

HE Deng-cai
(China Federation of Logistics and Purchasing,Beijing100834,China)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modern logistic service system not only ha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 of other systems,but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large scale,complex structure and a large amount of targets.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modern logistic service system include people,finance,material and information.In the light of logistic service mechanism,the systematic function of logistic service can be realized.So,the mechanism of logistic service operation is the key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is system.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uch five aspects,first,accelerating the release of demand for socialized logistic service;second,improving the capacity for supplying specified logistic service and the level of service;third,improving the logistic network system and the level of logistic equipment;fourth,accelerating the promotion of logistic in for ma tionization;and fifth,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supervision and coordination for logistics.

modern logistics;logistic service system;element structure;the mechanism of operation

F252.24

A

1007-8266(2010)11-0045-04

贺登才(1953-),男,山西省定襄县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现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民建中央物流工作小组副组长、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北京物资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流行业理论研究、政策咨询、规划设计和新闻宣传工作,在《经济日报》、《经济要参》、《北京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敖华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要素物流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