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经济高速成长的基本原因及困境分析

2010-02-16 06:58童年成
中国流通经济 2010年11期
关键词: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经济

童年成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市 101149)

鄂尔多斯市经济高速成长的基本原因及困境分析

童年成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市 101149)

鄂尔多斯市经济高速成长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起核心作用的主要是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以及将这种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战略和策略。但其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一业独大问题明显,加之通道制约和水资源制约,今后应本着“在发展中注重转型,在转型中实现发展”原则,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利用资源优势搞产业多元化,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鄂尔多斯;高速成长;经济起飞;困境

近几年,鄂尔多斯市的发展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笔者作为鄂尔多斯市的一名热切关注者,特别是在鄂尔多斯市挂职的学者,以既是局中人又是旁观者、既是一名实际工作参与者又是一名理论研究者的视角,探究鄂尔多斯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目前面临的困境及未来发展的潜力。

一、鄂尔多斯市的基本现状

鄂尔多斯(意为众多的宫殿)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西、北、东三面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与晋、陕、宁三省毗邻,辖7旗1区,全市国土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2万,其中蒙古族17.5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早在3.5万年前,古“河套人”就点燃了文明之火;明朝天顺年间,蒙古族鄂尔多斯部驻牧河套,始称鄂尔多斯;1649年,清朝设伊克昭(意为大庙)盟;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伊克昭盟,设地级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文化底蕴深厚,匈奴文化、西夏文化、中原文化、蒙古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汇合交融。

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富集,俗称“羊、煤、土、气”。羊是指羊绒,拥有被誉为“纤维宝石”和“软黄金”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羊绒制品加工产量约占全国的1/3、世界的1/4,已成为中国绒城,世界羊绒产业中心。煤是指煤炭,煤炭预测总储量7630亿吨,探明储量1696亿吨,占全区的1/2、全国的1/6。土是指高岭土,有高质的制陶土,还有杭锦土、乌审土等稀有非金属资源。气是指天然气和煤层气,已探明储量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地储量的1/3,有全国最大的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煤层气的储量也极为丰富,远景储量可达4万亿立方米。

鄂尔多斯历史上曾经贫穷落后,8个旗县中有5个国家级贫困县,3个自治区贫困县,是当年内蒙古最落后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鄂尔多斯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制定一整套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战略,使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十五”以来,鄂尔多斯经济以平均每年31.7%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61亿元,同比增长23%,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21位,人均GDP跃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财政收入达到365.8亿元,增长38%,总量、增速均居全区第一位,一般预算收入162.1亿元,增长37.1%,位居全国地级市第16位;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6:60:24 调 整 为 2009 年 的 2.8:58.3:38.9。

二、鄂尔多斯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解析

1.鄂尔多斯市的自然状况和总体特征可概括为“地广人稀,资源富集,环境脆弱,经济起飞”。前三句说的是鄂尔多斯的天与地,规划鄂尔多斯未来、设计鄂尔多斯发展蓝图均离不开这“天与地”,否则就难免脱离实际,违反规律。近十多年尤其是近五年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百姓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从根本上说是得益于这片“天与地”。

2.鄂尔多斯近些年实现“经济起飞”,直接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成长和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升所带来的对能源需求的大幅增加。倒过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没有中国经济崛起,就没有鄂尔多斯市的大发展。中国现在被称为“世界工厂”,加工业规模居世界第一,这种特殊的经济结构造就了对能源、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提速,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用能需求同样大幅增加。正是这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以能源资源富集著称的鄂尔多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果不从总体上看清这个大背景,就难以真正明了鄂尔多斯近些年突然红火起来的真正原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人对中国面临的战略机遇期是否还继续存在表示了担忧。中央经过反复研究后认为: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依然存在,因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还没有完成,并且我们的优势并未丧失,因此,中国经济再保持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高速成长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以上判断成立,那么可以推断:鄂尔多斯再迎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高速成长是有把握的。

3.鄂尔多斯的大发展从根本上说,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党中央和自治区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鄂尔多斯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在中央和自治区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取得的,也是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自治区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结果。没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就不可能有“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稳定第一责任,坚持项目第一抓手,坚持民生第一追求”的兴市理政理念,就不会有“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的形成……很难想象,没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能在领导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和驾驭力。

4.鄂尔多斯有诸多优势,起核心作用并相对突出的有三大优势。一是资源优势;二是区位优势;三是文化优势。对于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已有共识,而对于文化优势则理解不一。鄂尔多斯现在重视文化旅游,利用文化因素(民俗文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这是可行的,全国其他许多地方也在这么做。然而,鄂尔多斯的文化优势绝不仅限于此,鄂尔多斯的文化优势更重要的体现为“鄂尔多斯精神(理念)”。试想,类似鄂尔多斯市拥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地区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很多,为什么没有第二个“鄂尔多斯速度”出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人把“鄂尔多斯精神”总结为“穷则思变的‘拼搏精神’,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一诺千金的‘守信精神’”。如果到鄂尔多斯领略一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百折不挠而雄霸天下的英雄气概,看一看达尔扈特人800年守灵而灯火不灭的信用人格,就不难理解这“鄂尔多斯精神”的内涵。在今天的鄂尔多斯,有和谐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的商业规则:领导有“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和“高标准、严要求”,领导之间崇尚互相补台而不拆台;广大干部思想解放,富有激情,锐意改革,团结协作,真抓实干,执行力强;百姓满怀希望,充满自信,不尚空谈,说的少做的多,言而有信。去街面上的投资公司或典当行办一笔存款或贷款业务,也许只需一个口头承诺或一个便条就一切“OK”了,这就是鄂尔多斯人的信用与效率。

对于鄂尔多斯人来说,还有一个可以自信的砝码,这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地下资源是亿万年形成的,区位优势是不可移动的,“鄂尔多斯精神”是千百年来文化沉淀的结果,因此,其他地区要复制鄂尔多斯的发展模式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

5.鄂尔多斯比较彻底的企业转制和平稳有序的煤矿整合为经济大发展奠定了基础。鄂尔多斯市用股份制方式和民营化导向干净利索地完成了国有企业转制。国有企业成功转制为鄂尔多斯留下了三大遗产:一是建立了先进的企业制度;二是卸掉了历史包袱;三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致富观念。鄂尔多斯当地的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是难以和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如央企)相比的,但鄂尔多斯的企业有得民心、符合人性,合潮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制度,切合鄂尔多斯本地实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鄂尔多斯市的央企和地方企业共生共荣正说明了这一点。很多地方直至今日仍纠缠于国有企业破产与下岗职工再就业安置的问题上,一二十年来没完没了,浪费了太多的宝贵资源,耗散了政府太多的精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不得不惊叹:鄂尔多斯大胆而超前的企业转制(包括煤矿整合),实乃有先见之明。鄂尔多斯作为我国北方一个内陆地市,其改革观念和超前意识完全可以与沿海发达地区媲美。

6.鄂尔多斯的发展模式可概括为“以资源换投资,以投资带发展,以发展促和谐”。一个地区的发展,核心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表象为地区GDP的持续增加,本质为地区生产能力的扩张,而生产能力扩张在技术一定的前提下主要依赖于投资(尤其在经济发展初期),即固定资产投资。鄂尔多斯这些年在招商引资时提出“今天的增量就是明天的存量”很有水平,除了鼓舞干劲以外,点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和本质。

如何增加投资,特别是更多更好地招徕外部投资,是每个地方政府都在着力推动的工作,也是一个难点。凡是招商引资搞得好、经济发展快的地方,无不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绝招。鄂尔多斯市的优势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资源。鄂尔多斯市的资源(如煤炭)具有“四全其美”的特点:一美曰储量大,储量大则有规模效益;二美曰开采条件好,开采条件好则意味着采掘成本低、安全事故少;三美曰质地优,质地优则既不愁销路又能卖出好价钱;四美曰区位优势明显。这四点集中在一起,使鄂尔多斯市的资源优势足够称得上是“顶级资源优势”。

那么,鄂尔多斯市的绝招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一整套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产业)优势的战略和策略。这些年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商家纷至沓来,到鄂尔多斯淘金,多半是奔着资源而来的,这正说明了鄂尔多斯市资源优势的魅力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战略策略的成功。未来还应坚持这一战略策略,继续用这一战略策略使鄂尔多斯市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有了经济大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鄂尔多斯市这些年投入大量资金搞城市建设、民生工程和环境保护,坚持富民与强市统一、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统一。现在人们评价鄂尔多斯是:经济高速增长,民生大幅改善,生态持续好转,这正是鄂尔多斯市在发展与和谐关系上描绘出的一幅美丽画卷。

三、鄂尔多斯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矛盾与困境

1.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结构问题。鄂尔多斯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一业独大局面明显,实施结构转型应是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实施结构转型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中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需要,更是提高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水平、为鄂尔多斯市长远发展着想的需要。“在发展中注重转型,在转型中实现发展”,应成为指导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一条基本原则。

鄂尔多斯市产业发展的思路可概括为:一是不断推进产业延伸,由上游产业(初级产业)向中游产业和下游产业(深加工产业)延伸,包括向相关的第三产业延伸,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二是利用资源优势搞产业多元化,这是保证鄂尔多斯市结构转型成功的关键,在实践中既要鼓励本地企业向非煤产业投资,也要大力引进外地非资源类企业来鄂尔多斯市投资;三是在产业延伸和产业多元化基础上搞产业优化升级。

在结构转型上有一个问题需要提前预计到:鄂尔多斯的优势产业是资源类产业,这个产业有投资、有竞争优势、有市场,而非资源类产业(结构转型和产业多元化所推动的产业)对鄂尔多斯来讲,可能有投资(通过资源吸引投资),但不一定有竞争优势(因鄂尔多斯在技术、人才资源方面相对较弱),也不一定有市场(非资源类产业市场竞争激烈)。转型后的鄂尔多斯经济将更加复杂:现在鄂尔多斯的经济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说主要是个“抓生产”的问题(抓投资、抓技术改造等),相对简单一些,而将来鄂尔多斯的经济工作恐怕越来越多的是“抓经营”的问题(抓品牌、抓市场等),其难度会越来越大。因此,把鄂尔多斯的结构转型特别是向产业多元化方面的转型问题,应尽量想得复杂一些为好。

在产业布局上,沿黄河沿铁路线打造一批重点工业园区,这是根植于鄂尔多斯“天与地”基础上因应城市化和工业化互动的现实选择。同时,放开视野,积极融入三个经济圈:一是呼包鄂经济圈,一是呼包银(银川)榆(榆林)经济圈,一是黄河中上游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经济圈,这是未来大势,站在国家和自治区高度审视并推出有关区域发展政策,自然会成为一项战略选择。

在鄂尔多斯所有产业当中,煤炭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会维持支柱产业地位,对这个产业要坚持四条原则不动摇: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环境污染小。

把煤炭产业做足,把非煤产业做大,把优势产业做强,既“保快”又“增强”,应作为鄂尔多斯产业发展一个总的要求。

2.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挑战因素。现在鄂尔多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投资活跃,生产潜力巨大,“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是全市上下共同的愿望。然而,鄂尔多斯经济发展(尤其是鄂尔多斯的优势产业即资源类产业的发展)在现实中面临诸多制约和挑战,这些因素归纳起来有“两硬”和“两软”:“两硬”是通道制约和水资源制约,“两软”是环境限制和土地限制。

一个地区经济持续成长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投资;二是生产运作的支撑条件(最终凝聚为产业竞争力或制约力);三是市场。对鄂尔多斯的优势产业同时也是支柱产业来说,投资不成问题,市场也不成问题,恰恰在生产运营的支撑条件上出现了“卡脖子”问题,即上面讲的“两硬”、“两软”已成为制约鄂尔多斯支柱产业发展的瓶颈,如果说结构转型是鄂尔多斯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那么,突破支柱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则是鄂尔多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破解难题的基本思路,一是向上千方百计争取政策(特别是差别性政策)支持,一是向内调整产业发展方略,变初级加工为深加工,变远距离运煤为大范围送电,变地上运输为天上送和地下输等等;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世界上有诸多难事,但事在人为,一定要继续发扬“鄂尔多斯精神”,在新的起点上,攻难克艰,实现新的辉煌。

3.鄂尔多斯的高消费和“三率”(工资率、利息率、租金率)飙升带来的物价偏高问题。近些年,大量企业涌入鄂尔多斯投资,短短几年时间,数以千亿计的资金砸向这个总共只有160多万人口的城市,除带来经济繁荣以外,还带来了迅猛增长的需求,特别是高消费的需求。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外来用工工资水平大幅飙升(据调查高出北京地区15%以上),民间资金拆借利率畸高,房屋(尤其是商业地产)租金率居高不下,作为价格基本组成部分的“三率”都居高位。此外,鄂尔多斯地广人稀,单位时间和单位(营业)面积的顾客流量有限,规模效益欠佳。因此,物价在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下出现偏高状况就不言而喻了。

物价偏高有诸多不利:不利于宜居城市建设(宜居城市除了环境优美、社会文明以外,还必须物价便宜、生活舒适,否则人们的痛苦指数就会上升),不利于商业服务业发展(并且容易导致消费外流),不利于人才引进等等,最大的不利恐怕是容易导致地区竞争力下降,从而出现未富先衰的症状。欧洲发展史上曾出现过一种“荷兰病”,即因荷兰发现天然气资源而使资源富集地“一夜暴富”,随之工资、租金、物价等飙升,出现了产业“排挤”现象,由此导致了其他产业(非资源类产业)衰落。因此,鄂尔多斯的结构转型尤其是向非资源类产业转型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4.鄂尔多斯发展中的诸多“两难”。一是所谓“双刃剑”问题。古语云:人怕出名猪怕壮。现在鄂尔多斯名声在外,好的一面是容易招来投资,受到上级关注,不利的一面是压力大,容易招致苛责。鄂尔多斯经济虽然起飞了,但仅仅是刚刚起飞,于是,各种财税返还减少了,负担增加了,支持减少了,任务增加了。自治区最近强调“不再在全国争GDP增长速度第一”,而强调“富民与强区并举”,这对重塑鄂尔多斯的发展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增长和发展毕竟不是一回事,强调发展比强调增长更高瞻远瞩,更得民心,鄂尔多斯应该好好领会这一精神。

2.权责不对等问题。一方面,鄂尔多斯的煤炭产量已接近全国的1/8,生产的能源85%以上供全国消费,事实上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另一方面,在环保指标安排、用地指标安排、黄河用水指标安排、铁路运力安排等方面却与鄂尔多斯所担当的国家能源保障大任不相称。现在新出来一种观点,主张“碳生产(碳排放)地区以后要征碳税”,那么,我们有理由提出:碳消费(能源消费)地区应该让渡一部分碳排放(环保)指标给能源供给地区以换取能源供应。鄂尔多斯现在需要好好整理一套理由充分的表述:鄂尔多斯肩负着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防止荒漠化和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基地、少数民族边疆稳定示范地的重大职责,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鄂尔多斯理应获得自治区和国家在有关政策方面的重点支持。事实上,国家这么大,各地区的分工职责又那么不同,因地制宜,保持政策的适度差别性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科学的。

另外,鄂尔多斯如果再以老少边穷地区作为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支持的理由,不仅不合时宜,而且也没有太大的说服力,这是鄂尔多斯市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当前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

3.科技与人才发展相对滞后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践得出的科学论断。如果说鄂尔多斯的发展有什么不协调的话,那最大的不协调就是科技和人才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20世纪80年代创造“特区速度”的深圳曾引来全国人才“孔雀东南飞”,今天的深圳稳稳确立了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地位,如果没有经年来大量人才的聚集,那是不可想象的。今天的鄂尔多斯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必须把树立科技和人才立市思想作为建设“双百”城市的基本战略。因为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是要靠科技进步来支撑的,一个城市的文明最终是要靠千千万万个高素质的文明人来支撑的。

总之,鄂尔多斯的经济已经起飞了,鄂尔多斯人正走在致富的康庄大道上,然而,还必须冷静地看到:鄂尔多斯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基础相对薄弱,管理还比较粗放,政府领导经济发展的经验还不足,整个发展系统还存在诸多“软肋”,许多东西是短时间内靠资金堆出来的,不精细、不成熟,人员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消费观念有待完善,金融、物流、教育、科技等明显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在成绩面前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要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我们坚信,鄂尔多斯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本文受北京物资学院流通经济管理与数量分析研究基地资助。

About the Causes and Dilemmas on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rdos

TONG Nian-cheng
(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The rapid growth in Ordos benefits from its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And the advantage in resource,geographic position,culture and the tactic and strategies turning these advantages to economic advantage has played the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of Ordos.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rdos,such as the mono-structure,the constraint of channel and water resources.So,in the future,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ransformation while developing,and realizing the development while transforming",expand the industrial chain,improve the added-value,take advantage of the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and promote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rdos;rapid growth;economic rise;dilemma

F127

A

1007-8266(2010)11-0065-04

童年成(1965-),男,湖北省黄冈市人,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现挂职任鄂尔多斯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和国际金融。

林英泽

猜你喜欢
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绿染鄂尔多斯高原
鄂尔多斯的婚礼 曾征 丙烯 150cm x 165cm 2020年
地理盲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内蒙古自治区篮球项目特色学校锦标赛在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
大医精诚福泽一方——专访鄂尔多斯市防盲治盲眼科医院
柴胡疏肝散治疗郁证验案1则
锐意改革 打造健康鄂尔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