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10-02-16 10:03潘素芳吴文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农民工技能培训

潘素芳,吴文华,石 瑾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农民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潘素芳,吴文华,石 瑾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农民工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加强农民工教育,提高其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

农民工;教育;对策

20世纪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务工,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农民工。农民工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而农民工的基本经济权益、社会保障权益、政治权利等合法权益的缺失,表明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加强农民工教育,提高其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农民工教育现状

1.流动性大和就业不稳定,组织管理薄弱

农民工流动性大,很多是跨地区流动,工作不稳定。农民工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大多依靠亲缘、地缘关系结帮外出务工,跨区域流动性强,在不同城市和不同的工程项目上流动作业,与用人单位形成短暂的不稳定的用工关系。农民工组织化程度较低,零散用工占有相当比例。由于农民工具有分散且流动性大、文化层次不齐、工作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因而使其教育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2.工作强度大但收入水平较低

由于农民工所受教育不足,文化素质和技能低下,因而农民工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干的是最脏、最累、最险的活,但工资待遇与他们的劳动付出不成正比,其工资较低且常被拖欠,使得农民工虽然有培训愿望,但却没有能力承担培训费用。

3.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偏低,缺乏劳动技能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进城务工劳动者的年龄也趋向年轻化。虽然他们受教育程度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但从绝对水平上看,该群体的受教育程度不高。调查数据显示,该群体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 0.6%,初中程度的占48.6%,高中及中专程度的占 35.9%,大专及以上程度的占 3.9%。另据调查,从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 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 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多数人靠悟性和经验获得就业机会、积累工作技能。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和缺乏劳动技能,使得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中只能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

4.培训体制不健全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农民工问题,国务院及各个部门先后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农民工培训的政策和行动计划,并在全国付诸实施。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多头管理,盲目性、无序性体现得非常突出,内容雷同和空白点多的情形同时存在。各职能部门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分工也不太清楚,缺少一套完善的体制和可操作的运行机制。此外,由于农民工培训存在投入大,回收周期长,受益对象主要是企业和农民工本人,政府投入但没有直接的利益回报,很多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国家对农民培训的专项补贴并没有落到实处。

二、加强农民工教育的对策

1.加强媒体宣传,提高对农民工教育重性的认识

要通过大众传媒、志愿者团体、中介组织、非政府机构、社区资源等社会力量,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以及尊重人格、尊重个体、关爱弱者、伸张正义、维护公平、保持公正等理念和典型,提高农民工对城市经济改革、社会发展意识的认同,使尊重、理解、文明、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努力提高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归属感以及与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的整合度。改变农民工找工作靠体力,不需要培训的认识误区,提高对农民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财政投入,整合培训资源,加大监管力度,从而使农民工培训工作有效地开展。

2.转变城里人对农民工的态度

要转变城里人把农民工当作是“争饭碗”的思想。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就是要使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而我国农民工的流入,促进了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力量,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城里人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放在完成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任务的背景下来看待。

3.加强政府对农民工的教育

农民工教育一般可分为务工前教育和务工后教育两大部分。务工前教育主要以输出地政府组织为主,包括引导性和技能性两类。引导性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农民工尽快熟悉城市生活,内容多以和就业、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生活常识、思想观念等为主;技能性教育则以就业为目标,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农民的就业意向和当地的就业特色,从而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务工后教育即为对已经获得工作的农民提供的教育,根据具体的工作和岗位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技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岗位技能资格证书等,提高就业能力。此外,还在文化教育、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等方面进行培训,为那些需要而又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创造教育机会,获得更高学历,使其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农民工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转变,引导他们自觉培养对城市文明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生活的责任感,尽快融入新环境、开始新生活,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和依法维权能力等。

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文件。如福建省在 2006年出台了《福建省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补助暂行办法》,体现了农民工培训,政府买单的原则,满足了农民工的培训就业愿望,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4.加强企业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

加强企业自身的教育培训。根据行业、工种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的要求,边工作边学习,费时少,收效快,如采用以老带新的办法,以有技术的带无技术的,这样带两到三个月,农民工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成为一名熟练工。当今许多企业已经自觉承担了培训农民工的责任,充分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夜校、短期培训班、函授班、现场授课等多种形式,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应对注重职工、特别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较好的企业和社区予以奖励,对参加培训学习的农民工进行适当补助,这对促进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农民工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市民普遍接受农民工存在的这一事实,并且认同他们存在的价值。但是由于主观上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客观上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构成了就业竞争压力,使得一些市民对农民工的存在表示反感。因此,农民工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掌握生产技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都能够实现,才能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逐步改变市场经济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尽快使自己融入到城市生活,从而有利于缓解与城市市民之间的矛盾与隔阂,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

2.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罗尔斯说过,“在社会的所有部分,对每个具有相似动机和禀赋的人来说,都应当有大致平等的教育和成就前景。那些具有同样能力和志向的人的期望,不应当受到他们的社会出身的影响。”宪法第四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农民工只有实现了受教育权,才能获得新知识,提高劳动技能,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提高弱势者的造血功能。受教育权的实现给农民工提供了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帮助其摆脱出身的局限,可以凭借自己的智力和努力,通过教育选拔取得较高的学历而获得较好职业,从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升迁性社会流动。

3.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

2004年中央 1号文件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看来,农民工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生存质量,也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民工的就业现状与其没有一技之长、素质低有关,而且由于缺少城市生活常识,也很难适应城市文化。因此,抓好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培养其良好的素养,吸收城市先进的生活方式、文化及理念,必然大大增加选择从业岗位的机会与就业竞争实力,有利于改变农民工处境,使其更快地融入城市,促进城市化发展。

[1]陆学艺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美]约翰 .罗尔斯 .正义论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赵庚科,任柯,杨文选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城市农民工[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1).

On the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M igrantW orkers Education

PAN Sufang,W UW enhua,SHI Jin
(Tangshan Nor m al College,Tangshan063000,Hebei Province,China)

Migrantworker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To enhance migrantworker education and to improve theirwork skills and overall quality,will promote social har mony positively.

migrantworker;education;countermeasure

D412.6

A

1673-2375(2010)01-0049-03

2009-05-09

潘素芳 (1975—),女,河北遵化人,硕士,副教授,唐山师范学院马列部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吴文华 (1960—),男,河北迁安人,大学,教授,唐山师范学院马列部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石瑾 (1981—),女,贵州毕节人,大学,助教,唐山师范学院化学系辅导员。

[责任编辑:鲁 微]

猜你喜欢
农民工技能培训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