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联合应在产业链上找出路

2010-02-17 11:25文/李
中国合作经济 2010年6期
关键词:密云联合社联社

文/李 威

合作社必将走向联合,几年前还是一种论断,现在几乎成为一种现实。

2010年伊始,黑龙江、海南、湖南等地相继出现了号称“全省首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浙江更是成立了主要以合作社为会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目前来看,“联合”之势在全国才刚刚开始。

但重点并不在于一片向好的形势,而是联合社成立后的核心发展方向在哪里。

记者在采访北京密云县两家联合社时发现,探讨这一问题已经显得非常紧迫。密云奶牛合作联社自发成立,投资巨大,也得到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可以说占尽多方优势,而且一度也曾运作流畅,发展得如日中天,但在与企业利益博弈的过程中,最终未免悲剧性的结局。板栗联社因其产业性质而暂处优势,加之有政府部门直接参与,协调与企业的合作,一直发展迅速,但由于奶牛合作联社的前车之鉴,相关政府部门以及联社都在考虑如何降低市场风险,比如开发多个市场渠道,或者建立自己的深加工企业。

通过密云两个联合社,我们可以看到,合作社联合起来只是第一步,联合起来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延伸产业链,争取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如果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只是提供原料,这种联合就仍是低层次的联合,无非是政府的花架、企业的傀儡。

目前虽然很多合作社希望借助农业企业的力量扩大市场面,但从密云奶牛合作联社的经历来看,这虽是捷径,却永远摆脱不了对企业的依附,控制市场的仍然是企业,合作社要发展壮大,唯一的方法就是延伸产业链,拥有自己的加工企业或稳定的销售渠道。

这一点在浙江等地的合作社发展中已经得到验证。在那里,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在初步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之后,又建起了自己的加工企业或销售市场,在产业链条上得以进一步延伸,也获得了更多利润,更重要的是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从另一个角度看,联合社拥有自己的公司将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一直以来,农民与市场总是相隔数重山,尽管政府出台农超对接等多项政策解决这个问题,但并未从根本消除这种情况。联合社拥有自己的公司,或者说农民拥有自己的企业,他们在市场中的地位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

2009年成立的北京昌农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是一家联合社,一年来陆续在昌平以及周边地区开设直销店,将所产的新鲜瓜果蔬菜直接推向消费者,效果很好。

近段时间,各地出现了一批由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组织起来的合作社联合社。我们并不否认这些组织为农民带来了诸多实惠,然而,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合作社还是合作社联合社,把自己的运作模式和未来建立在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身上终究是不可持续的。合作社的未来,需要与企业合作,但绝不是依附。

猜你喜欢
密云联合社联社
密云职工勠力同心再战疫
密云区总工会慰问防疫一线人员
大棚开直播 密云“新农活”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20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利润表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密云区部分古树健康评价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
岳池联社开办兴趣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