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商人对学徒教育的参与及其意义

2010-02-17 12:48范星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学徒商人教育

范星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近代商人对学徒教育的参与及其意义

范星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作为学徒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管理者,近代商人与学徒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近代商人对学徒教育的参与,促成了学徒教育目标的转变,推动了学徒教育规模的扩大、方式的变革和内容的丰富。近代中国商人参与学徒教育,不仅促进了学徒的社会流动,还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并对中国传统学徒教育的近代改造做出了积极探索。

近代商人;学徒教育;意义

学徒教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人类开始从事生产活动起就有了由父向子或长辈向晚辈传授生产实践知识的活动。行会制度出现后形成了学徒制,学徒制不仅使学徒教育有了制度保障,还使其有了规范约束。由于在工商业领域中盛行学徒制,学徒教育与商人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近代中国在应对列强军事、经济侵略的过程中开始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然而,由于中国的正统教育培养的人才不是面向生产领域的,所以生产面临严峻的人才匮乏问题,对此学徒教育扮演了重要角色。

近代商人与学徒教育的关系

中国传统教育奉行“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培养的人才流向政治领域而不是社会生产和流通领域,这种价值取向辅以科举取士制度,使得生产与流通领域所需的人才只能在行业内自行解决,学徒教育长期存在即是明证。因此,商人天然地与学徒教育联系在一起。近代以来,在应对列强经济、军事侵略而兴起的“商战”、“实业救国”运动中,商人依然是学徒教育的倡导者、管理者和实践者。

商人是学徒教育的倡导者近代中国在应对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中开始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试办新式教育,但新式教育所培养的人难以适应实业发展。历史悠久的学徒制积淀了丰富的学徒教育经验,学徒依然是工商领域所需人才的重要来源。学徒教育被商人予以重视并提倡,天津商会在应行办法中对加入商会的工商企业就学徒教育作出规定:“凡学生意者,每日须酌定两钟时刻,俾得轮班学习算法。”认为学徒教育与商业发展关系甚大,要求商会所属工商企业切实实行,“此项事宜,乍言之似乎细微,而关系重大,违者惟掌柜者议罚”。①1905年12月21日《教育杂志》刊载《论宜多设徒弟学堂》指出:“为今之计,惟有于普通小学之外,多设种种徒弟学校,予以期望,轻其学费,卒业后即可谋生,则能入小学者入小学,不能入小学者亦得入徒弟学校,于职业教育中,寓普通教育,以造成人格,并授以简要之普通知识,则来者自众,而教育可以大行。”在创办新式企业的过程中,学徒教育依然扮演者重要角色。在商人的倡导下,政府将学徒教育写入法律条款。1929年12月,南京政府颁布的《工厂法》规定:厂主对学徒担有教育的义务;1932年的《修正工厂法》对学徒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并将学徒教育作为学徒的福利写入法律中,对不开展学徒教育的工厂实行法律制裁,限令其在规定期限内设置。通过政府干预,学徒教育有了法律保障,并得以在全国工商业领域普遍实施。

商人是学徒教育的实践者由于学徒是工商企业用人的重要来源,近代商人在企业中普遍实施学徒教育。商务印书馆规定学徒考试录取后,先进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上海图书学校学习两年,学习《书目内容》、《图书提要》等书店店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顺昌铁工厂规定:“学徒除习艺工作时间外,并另订教室课程,使其受补习教育,教以算术、绘画、机械原理等,所需文具,由厂供给”。②荣氏企业负责人荣德生认为:“欲劳其形者,必安其心;欲乐其业者,必一其志;欲用其力者,必健其身;欲改其恶者,必修其德。”荣氏企业大批招收女学徒——养成工,规定“进厂先教识字,落工习副业,非实习不能派事,女工非由养成班学过不能工作,办班皆教导,宿舍亦有室长,办理渐有声誉。”学徒期间,8小时学艺,3小时授课,每期3~6月。课程内容包括标准工作法、纺学、工贸、国语、常识、音乐、体育等;习艺内容由各工厂具体设定,以提高工作技能为主,以实习为主要方式。经过如此招募的学徒工,“净是一班乖不过的青年女工,竟而一训即会,一练便熟,果然侥幸地在预定的时期内训练成熟了。对于各项标准工作法,都能了解,并且还有相当的能力”。③

商人是学徒教育的管理者随着学徒数量的不断增加,商人对学徒教育的管理日渐规范。对于学徒招收、培养、使用、出师等作出了明确要求,业主也从直接的施教者变成了管理者,并以契约的方式明确了雇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上海中兴工厂规定,学徒须具有16岁以上、18岁以下之年龄,须有小学毕业或同等之程度;上海康元制罐厂招收学徒,要求具有初级小学毕业程度;商务印书馆对学徒招收作出同样规定,并随着业务发展,对学徒要求不断提高并以考试加以甄别。荣氏企业学徒招收要求更为明确:首先,年龄在15~20岁之间,有初小或高小文化程度,品性纯善,身体强健,能耐劳苦,且身材高度以达54吋者为合格;其次,应募时,须填写详细家庭情况及志愿书,并经过体检和心理测验,内容包括识字、算术、持续性(耐力)测验、记忆力测验、注意力测验、手指测验、插拔筒管测验、个别谈话、体格检验等九项。

近代商人要负责学徒的招收、训练、满师、从业等方面的管理和具体安排,这也是维系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正是由于商人的重视和积极实践,学徒教育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

近代商人对学徒教育的推动

在商人的提倡、实践和管理之下,近代学徒教育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突出体现。

转变了学徒教育目的中国传统的学徒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技艺精湛和技能高超的技术人才,以使本行业得以延续和发展壮大。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仅靠一技之长的学徒已难以应付日益复杂的实业活动,更难于挽回利权。于是,培养拥有精湛技艺又富学理知识的“能拟议”又能“建设”的生产者和经验管理者,成为学徒教育的主要目的。北京工艺局以“招收流民,开通民智,挽回利权,转移风气四端为宗旨”;北洋工艺总局“以提倡制造,培养民生,储各项公司工匠之才,成本局学堂学生之艺为宗旨”。④荣德生创办的申新纺织厂职员训练班,将教育宗旨确定为“准备工业复兴之需要,栽培纺织技术人才”。⑤“开通民智”、“使人人有自立能力”、“挽回利权”成为学徒教育的基本目标定位,这样的目标与以往学徒制发扬本行业技艺的单纯主旨有了较大差异,大大突破了以往学徒制的封闭性和排他性,带有较大的包容性和全局性。

拓展了学徒教育内容与早期一技一艺的学徒教育内容不同,近代学徒开始接触到外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如沈鸿13岁时到上海协太布店做学徒,好学的沈鸿得到师傅的首肯,第二年被送入“商家联合会”夜校学习,除了学习补习班所开的英文和国文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先后入上海总商会图书馆、商务印书馆图书馆读书,以满足求知欲望。他自学了中学数理化全部课程,后成为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的总设计师。随着新式教育的渐次推开,近代学徒教育开始将自然科学知识纳入学徒教育内容之中。举凡职业技术、职业学理、职业道德等都成为教育内容。

改变了学徒教育方式理论学习与实地训练是近代学徒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材施教、因性施教、量才施教是学徒教育采用的基本方式。“学徒学习工艺,必须兼习数算,以启其智,故附设匠徒夜学堂”,以便白天学习技艺,晚上学习文化知识。“学徒每日以半日在堂习课,半日入厂习工。”上海康元制罐厂专设教育部负责一百余名学徒的补习教育,这些学徒“每月除练习工作外,上课三小时,晨一时半,晚二小时,三年毕业,约等高小程度”,“三年毕业后,接受二年高级教育,毕业后约等于初中程度”。⑥民国时期还出现了艺徒学校,兼有职业学校及民众学校之长,艺徒人数众多,其效果也很显著。作为学徒的不同形式,练习生和养成工制度一度非常流行,在上海飞纶制线厂、荣氏申新纺织系统、上海永安印染公司、天津恒源纱厂等工厂内均得到采用。

扩大了学徒教育规模与早期一师一徒或一师数徒的规模相比,近代学徒教育的规模大为拓展,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北京、天津等地的纺织、玻璃、火柴、地毯各业中学徒数量极大,“艺徒人数,在地毯业中竟占有四分之三”。⑦甚至“有欲全招学徒仅留工头一二人者”。⑧正如学者调查后所言:“学徒制度在今日我国之商界中,尤为一非常流行之商业教育制度,在夕则足以代表商业教育之全部。凡一商店,不论大小,无不有学徒,斯无不行徒弟制度也”。⑨

近代商人参与学徒教育的意义

近代商人参与学徒教育活动,不仅对学徒本人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企业发展和中国固有学徒教育的近代改造做出了可贵探索。

学徒教育推动了底层民众的社会流动职业角色的变化和社会地位的变迁是社会流动的重要内容,教育是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方式。近代中国,学徒教育成为底层民众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通道。一个农民的儿子,通过学徒教育可以成为帮工、职员、工人、师傅、小业主、资本家、实业家等,这不仅意味着社会底层民众通过学徒教育可以实现职业角色变迁的横向流动,还可以实现社会地位变迁的纵向发展。大批社会底层民众的子弟通过学徒教育实现了职业角色的变化。据资料记载,1913年,在上海民族机器修造业领域,学徒出身的小业主占63.7%;至1931年,这一比例仍达到63%。孔令仁、李德征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企业的开拓者》一书,收录近代企业的开拓者121人,其中41人具有学徒经历,占企业家总数的34%。正是学徒教育期间养成的勤俭耐劳、坚忍不拔、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品质和有限的文化知识,使他们能在竞争激烈的实业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学徒教育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据资料统计,1914年全国有25种手工业作坊和手工工场15485家,到1915年上升为16140家,1916年达到13736家。与1914年相比,1916年的工场数虽有所下降,但吸纳的工人数却从396039人增加到418881人。此时的手工业者基本经历过学徒阶段的训练,由此不难看出近代学徒教育对手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学徒教育对商业和工业发展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以荣氏企业为例,由于大规模的人才开发并辅之以适宜的经营策略和雄厚的资金后盾,荣氏企业得到大幅度拓展。至1932年底,9个纱厂年产纱30余万件,产布280万匹,占全国关内各省民族资本纱厂纱锭数的20%,织布机的28%,到1936年,荣氏企业已有20多个工厂。取得这样的发展,当然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等有直接的关系,但荣氏企业大规模的实施教育活动,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结构,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学徒教育对中国固有工商教育的近代改造和新式教育的本土化做出有益尝试中国固有的学徒教育曾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培养出手艺精湛、善于管理的人才,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徒制度。但这种制度与人才培养方式遭遇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出现了严重问题,需要依据新的生产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如前文所述,近代商人从教育目的、内容、方式、规模等方面对传统学徒教育进行了改造,尤其是在教育内容中增加了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并辅之以教育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形式,构成中国固有学徒教育近代改造的有效方式。同时,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是模仿西方教育得以展开的。西方教育虽然先进,但在中国未必能发挥其在本土所能发挥的作用,这就需要本土化。商人在实施学徒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对这种新式教育的本土化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代商人实施的学徒教育,适应了以乡村人口为主的中国社会的需要。他们努力寻求和探索教育与实业贯通的途径,在工厂内附设教育设施,开展教育活动。其教育内容以科学和实业知识为主,并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其所培养出的大批实用人才,不仅有一技之长,能够立足于社会,而且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创造社会财富,对中国社会早期现代化产生的作用不容忽视。

注释:

①天津市档案馆,等:《天津商会档案资料汇编(1903~1911)上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1页

②佚名:《顺昌铁工厂学徒学艺规则》,《国际劳工通讯》,1937年第4卷第9期

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荣家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71页

④虞和平,夏良才:《周学熙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3页

⑤乐农史料整理研究小组:《荣德生与企业经营管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2页

⑥彭南生:《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39页

⑦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三卷)》,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65页

⑧王季点,薛正清:《调查北京工厂报告》,《农工商报》,1924年第9期

⑨李权时:《商业教育》,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第17页

[1]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九十年(1897~1987)——我和商务印书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89.

[2]张永新,张忠文.沈鸿——从布店学徒到技术专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8.

[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463.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G710

E

1672-5727(2010)01-0159-02

范星(1983—),女,回族,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

猜你喜欢
学徒商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言而无信的商人
魔术师的学徒
威尼斯商人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