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洛因依赖者的脑CT表现及不同戒毒治疗方法的疗效研究

2010-03-02 07:04丁兆生郁开朗邱阳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齿状海洛因戒毒

丁兆生,郁开朗,赵 晨,邱阳婴,胡 永

(1.江苏省荣军医院,江苏无锡,214035;2.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江苏扬州,225003;3.江苏省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苏扬州,225001)

海洛因长期使用或大量吸食可以对人体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1-8]。作者重点分析在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戒毒所戒毒治疗的72例海洛因依赖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的脑CT表现,并对海洛因依赖者不同戒毒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研究对象:本研究分为海洛因依赖组和对照者。选择72例吸食海洛因、时间超过2年的依赖者,均符合DSM-Ⅳ关于海洛因依赖的诊断标准,其中21例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记忆力下降等症状,4例有走路不稳、构音障碍等小脑受损或锥体系受损等症状。所有海洛因依赖者均有明确的多年吸毒史,吸食时间相对较长,量也较大,大多数患者有多次戒毒史。对照组为正常健康志愿者,无神经系统阳性症状。

1.1.2 分组:研究组:男 51例,女 21例;年龄22~ 48岁,平均(33.02±6.23)岁;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 21~49岁,平均(30.66±6.65)岁。2组性别和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1.3 研究组吸毒情况:吸毒方式:静脉注射57例(占79%),烫吸10例(占14%),混合吸食5例(占7%)。吸毒量0.02~0.4 g/d,平均(0.157±0.078)g/d,其中男性(0.158±0.073)g/d,女性(0.156±0.091)g/d;所有患者的尿样经吗啡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上海凯创生物)检测均为阳性。根据平均吸毒量上下分为吸毒量多(41例)和吸毒量少(31例)2组。吸毒时间24~205月,平均(78.71±42.0)1月 ,其中男性(85.15±42.58)月,女性(63.28±40.7)9月。根据平均吸毒时间上下分为吸毒时间长和吸毒时间短2组。

1.2 方法

1.2.1 脑CT检查:采用美国GE prospead A I CT机,矩阵512×512,以OM 线为基线,用5~10mm层厚扫描至颅顶,全部为平扫,未作增强CT扫描,扫描后由两名医生采用随机附带软件测量相关部位CT值。CT值取Housefield单位(简称Hu),包括双侧内囊前肢,后肢,膝部,双侧丘脑及侧脑室前、后角周围脑白质,双侧小脑齿状核CT值。研究组及对照组入组后3 d内进行颅脑CT检查。

1.2.2 研究组随机分为两个不同治疗处理组,即戒毒治疗Ⅰ组(d1)、戒毒治疗Ⅱ组(d2)。两组吸毒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脑CT改变,两组脑CT改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戒毒治疗I组(d1)采用美沙酮替代递减脱毒治疗,单一使用美沙酮,逐日减量,先快后慢,只减不加,直至停药。戒毒治疗Ⅱ组(d2)采用综合戒毒治疗方法,包括美沙酮替代递减脱毒,辅以茴拉西坦(三乐喜)或吡拉西坦(脑复康)、能量合剂及心理治疗。2组戒毒治疗期限为1个月,疗效评价通过患者脱毒治疗后的主观评价及专职医生对《戒断症状观察量表》、《不良反应观察量表》[9]的评分来判断。患者主观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医生客观评价分为好、较好、不好3个级别。停用脱毒药物24小时后戒断症状量表评分<15分为脱毒成功。

1.2.3 统计处理:所有测量数据由统计人员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性别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吸毒组与正常组的不同脑区CT值比较

在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颅脑CT图像上测量了双侧内囊前肢,后肢,膝部,双侧丘脑及侧脑室前、后角周围脑白质,双侧小脑半球齿状核CT值。共14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本组数据表明海洛因依赖者脑CT图像上双例小脑半球齿状核,右丘脑,左内囊后肢等部位的CT值减低,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吸毒组与正常组的不同脑区CT值的比较(Hu, x±s)

2.2 吸毒量大小两组的不同脑区CT值比较

根据吸毒量的多少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未发现有明显差异,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吸毒量多组与少组的不同脑区CT值的比较(Hu, x±s)

2.3 吸毒时间长短两组的不同脑区CT值比较

根据吸毒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未发现有明显异差,详细结果见表3。

表3 吸毒时间长组与短组的不同脑区CT值的比较(Hu,±s)

表3 吸毒时间长组与短组的不同脑区CT值的比较(Hu,±s)

吸毒时间长组(n=36) 吸毒时间短组(n=36)右齿状核 25.43±1.85 26.29±1.85左齿状核 26.06±1.87 26.59±1.64右前角 24.73±1.56 24.37±1.68左前角 24.85±1.47 24.69±2.06右囊前 27.88±1.69 27.43±2.59左囊前 28.04±1.54 27.80±1.85右囊膝 26.36±1.69 26.51±1.93左囊膝 26.03±1.82 26.14±1.87右囊后 23.66±1.50 23.54±1.93左囊后 23.24±1.40 23.28±1.75右丘 31.09±1.91 30.78±1.81左丘 30.46±1.80 30.96±1.59右后角 24.36±1.68 24.26±1.65左后角 24.08±1.45 23.87±1.86

2.4 吸毒组不同戒毒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2.4.1 戒断症状及不良反应量表评分,见表4

表4 戒断症状及不良反应量表评分(±s)

表4 戒断症状及不良反应量表评分(±s)

与 d1比较,*P<0.01

治疗前(n=72) d1(n=34) d2(n=38)戒断症状 21.62±3.44 8.42±1.04 3.06±0.23*不良反应 - 8.13±1.28 4.78±0.13*

2.4.2 患者主观疗效评价,见表5

表5 患者主观疗效评价

2.4.3 医生客观疗效评价,见表6

表6 医生客观疗效评价

3 讨 论

海洛因是一种吗啡合成品,是成瘾性最强的毒品之一,在体内代谢快,能较快通过血脑屏障,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改变。海洛因依赖是一种慢性脑病,如有小脑受损,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症状时,常有不同程度的CT及MR的特征表现[1-2]。但海洛因依赖者在出现上述神经系统症状之前,脑CT的形态和密度有无异常改变少有报道;黄祖平等认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额叶皮质的萎缩,而无脑白质的密度异常,可能系海洛因对大脑皮质有更大的毒性[2]。本研究显示海洛因依赖者主要有双侧小脑半球齿状核、丘脑、内囊后肢等部位的CT值减低,并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海洛因不但对脑皮质有损害,对脑白质的损害也是存在的,这与黄祖平等人的报道有悖,而与大多数学者的报道是一致的。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可能是海洛因或添加剂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进而影响脑的血供,引起脑白质广泛变性,造成髓鞘肿胀破坏[3-4],或可能与局部脑水肿有关,进而导致CT值减低。

本研究资料显示吸毒时间的长短和吸毒量多少与CT值的减低差异无显著性,从侧面提示脑白质的损害可能与海洛因依赖者自身的免疫缺陷有关[4-5],具体机制不明确。

本研究发现,海洛因依赖者脑CT图像上多部位CT值减低,一般1~2Hu。除非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海洛因依赖者常规CT检查很难发现1~2HuCT值的差异,通常需要使用计算机软件测量。这种CT值减低在海洛因依赖者中存在,而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至于有无更为明显的CT值减低,需要更多样本的研究,以及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本研究中有1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脑CT提示双侧小脑半球齿状核,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对称性低密度,双侧基底节、内囊后肢条带状低密度灶,无占位效应。该病例的脑CT征象具有特征性表现,也从侧面说明海洛因可能直接损害脑组织,特别是脑白质,多见于烫吸者,确切原因不明[5-6]。临床上,通常以下列因素作为诊断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要点:①吸毒史;②戒毒情况下发病;③CT特征表现;确诊有赖于脑组织活检[10]。依据其特殊的病史,特别是脑CT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诊断海洛因中毒性脑病一般不难。

本研究和国内较多研究都证实海洛因依赖者存在脑实质的损害[1-7],李宪等研究表明海洛因依赖者存在执行功能缺陷[8];脑CT检查是不能反映临床转归及神经细胞的功能状态[3],但脑CT检查可以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指导临床治疗,评估治疗效果。有报道海洛因依赖者的脑CT上已有形态学改变时,预后一般不佳[4-5]。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72例躯体脱毒全部成功(脱毒率100%),但无论是患者的主观评价还是医生的客观评定,综合脱毒治疗组都显示出较好的脱毒效果。这提示在美沙酮脱毒治疗时辅以修复脑功能、促进脑代谢治疗等手段能提高脱毒效果,也从侧面说明海洛因成瘾者有脑功能的损害。

成瘾(包括海洛因依赖)是一种伴有意志或道德缺陷的自我伤害性疾病,与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呈家族聚集倾向,并与某些特定的基因有关[9]。海洛因反复多次使用可形成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尤其是精神依赖性构成了其滥用的基础,造成吸毒者对海洛因的强烈心理渴求,毒品耐受性降低,使用量加大,戒毒治疗效果较差,复吸率高[2,9]。目前,通常采用行为矫正、心理干预以及美沙酮等药物替代的综合性治疗方法进行戒毒。如果能考虑海洛因依赖者存在脑实质性损害,在使用各种戒毒手段的同时,给予营养脑细胞,修复脑损害,恢复脑功能等治疗手段,相信戒毒治疗的效果会更好。

[1] 周 亮,陆兵勋,尹 恝,等.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和M R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29.

[2] 黄祖平,郭田生,黄红星,等.海洛因依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脑CT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7,16(2):105.

[3] 李 莹,徐坚民,董加政,等.海洛因海绵状脑病的临床和影像表现及疗效观察[J].放射学实践,2003,18(6):394.

[4] 许楚芸,魏丽玲,吴育彬.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观察[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4):224.

[5] 刘 文,蔡宗尧,陈 宁,等.海洛因依赖的影像学表现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1,16(5):301.

[6] 夏黎明,杨春华,朱文珍,等.海洛因烟雾吸入致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MRI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5):407.

[7] 李 强,陈齐鸣,汤其强,等.海洛因中毒性脑病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5):404.

[8] 李 宪,陈佐明.海洛因依赖者执行功能损害的对照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1):42.

[9] 师建国.成瘾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9.

[10] 张一新,谭理连,李扬彬.吸食海洛因所致脑白质病变的CT表现[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1,10(2):74.

猜你喜欢
齿状海洛因戒毒
住院管理及护理在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中的实施效果
Ⅱ型齿状突骨折的解剖影响因素的研究
海洛因是怎样从药品变成毒品的
浅谈戒毒康复爱心基金在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应用
短期戒断的海洛因成瘾者大脑白质完整性的DTI研究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首现象浅析
论自愿戒毒:法规范、定位与制度创新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齿状突骨折
22例齿状突骨折X线检查回顾分析
正常儿童齿状突影像学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