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臣生卒年考辨

2010-03-22 11:34岳振国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4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11期
关键词:熙宁大辞典宋诗

●岳振国(西南民族大学 文学院,成都 610041)

赵鼎臣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文学家,所著《竹隐畸士集》有二十卷传世,其当世即有文名,诗人张纲《送赵承之出守邓州》赞谓:“蓬莱宫中老仙伯,一首诗堪万人敌。”[1]韩驹《送赵承之祕监出守南阳》亦言:“我独依杖商声讴,此公人间第一流。”[1]然而厥后寥落无闻。《四库全书总目·<竹隐畸士集>提要》曾钩稽其事,颇加揄扬:

鼎臣字承之,卫城人。自号苇溪翁。元祐间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其集见于《宋史·艺文志》者四十卷。陈振孙《书录解题》云:其孙纲立刊于复州,本百二十卷,刊至四十卷而代去,遂止。是在当时版行者已非完本。刘克庄《后村诗话》又云:《竹隐集》十一卷,多其旧自作,暮年诗无枣本。所记卷目多寡颇不合,疑克庄所称十一卷者,乃专指其诗而言也。鼎臣,《宋史》无传,其家世无可考。独集中有缴进其父元祐末所上河议奏状一首,今考《宋史·河渠志》:元祐、绍圣间,水官建议回河,独转运使赵偁不以为然,力主北流之议。疏凡数上,言皆切直。与鼎臣奏状相合,是鼎臣即偁之子,渊源有自。其后尝往来大名、真定间。与苏轼、王安石诸人交好,相与酬和,故所作具有门迳,能力追古人。刘克庄称其诗,谓才气飘逸,记问精博,警句巧对,殆天造地设,略不戟人喉舌,费人心目,推挹甚至。今克庄所摘诸句,已多佚其全篇。而即所存诸诗观之,工巧流丽,其才实未易及。克庄之言,故非溢美。至其杂文,刻意研练,古雅可观,亦非俭陋者所能望其项背。惜原集久经失传,谨就《永乐大典》各韵中蒐采汇辑,勒成二十卷。诸体具备,蔚然可观。虽未能齐轨苏黄,然比于唐庚、晁补之诸人,则不啻骖之有靳矣。[2]

然由于原集早佚,载籍无多,历代总集既缺收采,现代刊行的各种版本的文学史中亦鲜有提及,致使声名远逊于晁补之、唐庚,其佳作亦未得借鉴利用,这一现象与前人的评论形成很大的差异,而近世对赵鼎臣其人及其著作《竹隐畸士集》也一直无人进行专门的研究,间有介绍赵鼎臣者亦颇多讹误,这实为古代文学研究中之憾事。

赵鼎臣《宋史》无传,亦未见其他传志谱录,现存文献以《四库全书总目·<竹隐畸士集>提要》对他的介绍最为详谂,但限于体例,兼所知有限,所述仍太简单,且有模糊混淆之处,故尚难以征信。《四库全书总目·<竹隐畸士集>提要》谓其为元祐间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复言其与苏轼、王安石诸人交好,相与酬和。四库馆臣未言赵鼎臣的生卒年份,遂易使人误以为赵鼎臣年辈与苏、王相若,实则大误。

赵鼎臣的生年史籍无载,近人姜亮夫先生在其《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中将其生年定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3]然而未示所据。此外,《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曾枣庄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宋诗话全编·赵鼎臣诗话》《中国人名大辞典·历史人物卷》也均言其生于熙宁三年(1070年),似为转相沿袭。由于都未说明根据所在,不敢迳从,而《全宋诗》则在介绍赵鼎臣生年时未作定论,概言其“生于神宗熙宁初(1068年)”。[1]

按《竹隐畸士集》卷二有《宣和四年五月辛亥诏以神宗皇帝所书鼎说十二字藏于延英阁臣鼎臣赋诗以纪其事》诗,中有二句云:“孤臣生苦晚,仅及熙宁初。”则赵鼎臣当生于熙宁初年。熙宁这一年号共用了10年,“熙宁初”是一个概指,既可以指熙宁元年,也可以指开初的任一年,如苏过《孙志康墓铭》一文言:“熙宁初,先君通守钱塘。”[4]查《宋史·苏轼传》,苏轼通判钱塘事在熙宁四年(1071年),“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5]

赵鼎臣与苏过过从甚密,时有唱和之作,在《竹隐畸士集》卷六就有《闻苏叔党至京客于高殿帅之馆而未尝相闻以诗戏之》诗,云:“朱门但识将军第,陋巷难逢长者车。”可知赵鼎臣似要年长于苏过。苏过生于熙宁五年(1072年),所以赵鼎臣的生年当在熙宁元年(1068年) 之后,熙宁五年(1072年) 之前。《竹隐畸士集》卷三又有《送同年王粹公受代还朝》诗:

昔年讲学城南馆,君余二十我方冠。读书兀兀敝精神,刺口纷纷谈治乱。集英赐第偶追随,慈孝题名容齿间。欲将步武踵夔龙,肯以功名论管晏。一时意气若风狂,二纪光阴如梦幻。青眼全稀苦贱贫,白头太早伤忧患。塞上逢迎心骨惊,尊前太息容颜换。哀哉田叔墓以拱,老矣朱公人所慢。分甘位下莫相怜,赢得身强聊自谏。君去方趋魏阙朝,我归乍解军书绊。河南河北地比邻,春后秋前花烂熳。兴来命驾岂吾难,会访蓝桥容一盼。

此诗作于政和四年(1114年),是年王粹公官满还朝,赵鼎臣亦罢幕职回京。从诗文看,赵、王二人相遇于学馆,赵鼎臣时年二十岁。诗中有“二纪光阴如梦幻”之句,“纪”为古代记年单位,一纪为十二年,二纪则为二十四年。因此,以政和四年(1114年)为起点,逆推二十四年,则是王粹公与赵鼎臣在学馆相会的时间,其时为元祐五年(1090年)。此时赵鼎臣方冠,二十岁,那么再逆推二十年,则为熙宁三年(1070年),故赵鼎臣生于熙宁三年(1070年)。元祐五年(1090年)赵鼎臣二十岁,元祐六年(1091年),赵鼎臣与王粹公同登进士第。这一点也与赵鼎臣诗中所言其二十岁与王粹公相遇于学馆,后又同在集英殿赐第相合,而熙宁三年(1070年) 也正是在上文所推赵鼎臣生于熙宁元年(1068年)至熙宁五年(1072年)的时间之内。

如果换一思考角度,是否可认为《送同年王粹公受代还朝》诗中的“二纪光阴如梦幻”是指赵鼎臣二十四岁时作此诗,抒发其人生如梦之感?那么,由政和四年(1114年)逆推二十四年为元祐五年(1090年),即赵鼎臣生于元祐五年(1090年),这则绝无可能。因为一是赵鼎臣自言其生于熙宁初年,二是赵鼎臣元祐六年(1091年)中进士,其本人有明确记载,如《竹隐畸士集》卷二《余少时尝种竹于所居之南号竹隐今二十年矣而隐之志盖未尝遂也孙志康善篆尝欲得竹隐二字题其上因叙所以为诗以乞之且呈好事诸君子各乞一诗以为旧隐光华》诗,作者诗中自注:“余元祐六年赋进士第,调真定府户曹参军,以亲老不赴。”赵鼎臣如生于元祐五年(1090年),则其进士及第时才两岁,乃襁褓幼儿,因而其生于是年的可能性确定可以排除。所以,诗中所言“二纪光阴如梦幻”中之“二纪”不能据此确定是赵鼎臣作该诗时的年龄,而应是指从赵鼎臣二十岁与王粹公相识于城南学馆之时算起之后的二十四年,所以上文推论当无误。

王粹公的受代还朝,赵鼎臣的幕府例罢,在苏过《斜川集》中均有记载,如卷五《送赵承之官满还朝》《送粹公保德通守还朝》等诗,据舒大刚等撰之《斜川集校注》考订,事在政和四年(1114年)。

综上所述,赵鼎臣的生年确为熙宁三年,即公元1070年。姜亮夫先生虽未言所据,今加考查,知其所次年份可从,此亦可以补《四库全书总目·<竹隐畸士集>提要》之未及。

赵鼎臣的卒年各种史籍也付之阙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曾枣庄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中国人名大辞典·历史人物卷》等书均未定其卒年,而谭正璧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认为其约在徽宗建中靖国(1101年)初前后在世,[6]至于何时辞世则未作明示;《宋诗话全编·赵鼎臣诗话》认为其卒于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7]姜亮夫先生在《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里认为赵鼎臣年龄在六十五岁以上,那么从熙宁三年(1070年) 起顺推六十五年,则为绍兴五年(1135年),但姜先生未指出赵鼎臣卒于绍兴五年(1135年)之后的依据。不过,如果赵鼎臣确卒于1135年后,那么赵鼎臣亦应在其诗文中对靖康之难、宋室南迁、国破家亡、山河涂炭这样的历史大变故有所反映,然而从现存赵鼎臣的《竹隐畸士集》中看,那种反映作者黍离之悲、爱国之情的诗文,却一无所见。可见,赵鼎臣卒于绍兴五年(1135年)后的说法,似难成立,姜亮夫先生的这一推论,后人亦多未采用。

从赵鼎臣的诗文中看,有许多记载宣和年间之事的诗句,可知其时赵鼎臣尚健在,如《竹隐畸士集》卷七《侍耕诗三首》(其一)“记取宣和第一年,銮舆晓出勤耕田。侍臣競欲终千亩,大半农夫不暇鞭”;卷十九《赵八行墓志铭》一文言及赵九龄“宣和二年六月十一日卒,年七十七,是岁某月某日葬于县之景山”;卷二十《书杨子耕所藏李端叔帖》一文末有“宣和辛丑孟冬集英燕日东郡赵鼎臣书”之句,宣和辛丑为宣和三年(1121年);卷二亦有《宣和四年五月辛亥诏以神宗皇帝所书鼎说十二字藏于延英阁臣鼎臣赋诗以纪其事》一诗。《竹隐畸士集》卷七有诗《题穰东驿并序》,诗中有序:“元祐庚午,余自京师将如襄阳取妻子,会故人客邓者,遂由方城历邓抵襄,往来经穰东驿盖三十三年于今矣。”由此序可知,元祐庚午即元祐五年(1090年),时赵鼎臣在京师,顺推三十三年则为宣和五年(1123年),因而此诗为赵鼎臣是年所作。

另据宋王之望撰之《汉滨集》卷十五《跋赵祖文七进图》:“乙巳岁,先君经行是驿,见壁间粉牌曰:‘此赵承之诗也,小子识之。’时公已殁。后二年而先君不幸,又十八年见公从子祖文于武林,出所画七进图示余。”[8]这段记载透露出了赵鼎臣卒年非常重要的信息,文中所言的“乙巳岁”为宣和七年(1125年),王之望在此文中言明他在宣和七年间见到赵鼎臣壁间诗时其人已经去世,而结合上文所证赵鼎臣宣和五年时还作有诗《题穰东驿并序》,由此可知赵鼎臣当卒于宣和五年(1123年)作《题穰东驿并序》一诗之后至宣和七年(1125年)王之望所见穰东驿赵鼎臣题壁诗之前的某一时间,目前所见的文献资料只可将赵鼎臣的辞世时间确定于宣和五年(1123年)至宣和七年(1125年) 间,而对宣和五年(1123年)、宣和六年(1124年)、宣和七年(1125年) 作具体的年份确定尚俟新的史料的发掘,故而《宋诗话全编·赵鼎臣诗话》以及姜亮夫先生的《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等书中对于赵鼎臣的卒年的说法均言之有误,今予以纠谬指正。

[1]傅璇琮.全宋诗[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7886,16595,14860.

[2] (清)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Z].北京:中华书局,1965:1341.

[3]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K].北京:中华书局,1959:278.

[4]舒大刚.斜川集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6:653.

[5](元)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10812.

[6]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K].上海:上海书局,1981:636.

[7]吴文治.宋诗话全编[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1229.

[8](宋) 王之望.汉滨集 [M]//(清) 永瑢.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13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865.

猜你喜欢
熙宁大辞典宋诗
唐宋之别
宋诗五首(书法)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研究述评
星河
敦煌藏文文献P.T.2第一部分译注
唐表宋里:论《红楼梦》诗词摘句中的宋诗学特质
石鑑为官履历考述
冯其庸的主编图书
《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笼中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