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在英语专业语音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2010-04-05 09:59曹新宇王宏林
当代外语研究 2010年12期
关键词:音位语调戏剧

曹新宇 王宏林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210095)

1.引言

语言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其中语音是语言的第一形式。语音能力的提高与口语、听力、词汇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胡春洞1990)。错误的语音会影响听说(郝玉田2000),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速度(吴海珠2009:130),可以说语音是外语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1)中,语音被列为专业技能必修课,语音能力也被视为语言基本功的一部分。

关于语音教学手段的探讨很多。纪玉华等(2001)尝试用“英语朗读艺术课”来取代传统的英语语音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乐金马等(2006)在具体分析节奏韵文(Jazz Chants)的教学特点之后,建议在语音课堂中使用这一“既结合传统又带有新意的语音教学手段”。然而,关于戏剧表演这一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常用形式在课堂语音教学中的应用等研究却很少见。本文拟通过教学实验来论证戏剧表演在语音教学中的效度,具体考察其能否有效训练语音教学的重点内容,从而有效实现语音教学的目标等问题。

2.语音教学的是与非

2.1 目标与内容

语音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音能力,具体看来就是要求学生能做到“发音正确、语调自然、语流顺畅”。其中“发音正确”主要针对音段音位,“语调自然”与“语流顺畅”则更多地涉及语言的韵律特征,包括音高变化,停顿、重音等形式。然而,从这个角度来考察语音能力更多考虑的是语言的物质性,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属性。在真实交际中,我们除使用语言本身之外,还使用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手势动作等许多非语言因素。研究表明,这些非语言因素对交际是否成功也往往有很大影响。因此,语音能力的最终体现应该包含语音本体和非语言因素两个方面。

针对不同的人群,语音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胡春洞(1990:48)认为,中学生的语音能力就是了解基本的语音启蒙知识并进行运用。澳大利亚原教育、培训与青年事务部①将已移民的成年人的语音能力界定为能产生“清楚易懂的语流”,正确使用“手势、身体语言与眼神接触”(6)。对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语音能力就是能正确发音,正确运用语调、重音、停顿等语言的韵律特征表达自己的意思,话语自然流畅,姿态动作合理得体。

因此,要提高语音能力,首先要教授两类知识:(1)音段音位(或切分音位),包括单个音素的发音与音素的结合,如双元音与辅音串;(2)超音段音位(或超切分音位),包括连读、词重音、句重音、词的弱读形式、停顿、节奏、语调等。另外还有一些辅助因素,包括“单词的形与音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认识音标并使用音标注音”(Johnson&Johnson 2001:26)。同时,还应对手势、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非语言因素的使用进行指导。

2.2 重点与方法

语音教学的重点根据学习者群体的不同而不同。陈桦(2008b:43)使用实验语音学方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音能力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学习者的音段模式在大学四年中总体有所改善,呈上升趋势;但超音段模式在相同时期呈非线性态势,无明显改善”。可见,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需重点关注的是超音段模式。

对学习者超音段模式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则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超音段模式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就是调群切分过多依赖停顿,较少使用音高重设(pitch reset),且停顿位置错误较多;对停顿位置的确定过多依赖标点符号,而非根据语义来切分语流;调群切分主要依照句法结构,忽视信息焦点的作用(陈桦2006b)。调核词汇使用不当,重音往往不能正确表达信息重心(陈桦2006a)。

造成中国英语学习者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母语语音系统的影响。汉语与英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在语音系统、尤其是超音段模式方面存在很大差别。英语是一种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语调的变化会导致话语含义的变化,同时,语调变化中还往往隐含着一定的话语衔接意义,反映说话人的态度(Cruttenden 2001:201)。汉语则相反,它是一种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通过“四声”来区分词的意义。它的音高变化只反映单词意义的变化,但不反映话语意义的变化。此外,英语是重音节拍语言(stress-timed language),重读音节之间的时长大致相等。重音往往凸显信息重心,因而英语本族语者通常通过“对重读音节的感知、预测来帮助理解”(Cutler 1984;Fear et al.1995,转引自陈桦2008a:137)。汉语则是音节节拍语言(syllable-timed language),几乎每个音节都凸显出重音。

学习者超音段模式发展的落后不仅反映出目前我国语音教学的重点急待调整,同时也表明在语音教学手段与方法上也需作进一步探索。语言能力最终体现在使用上,因此语音课堂不仅要传授语音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类真实场景的交流。在语音训练的方法方面,以往的研究表明,对“语块”(language chunk)的训练效果大于对“单个音素或音节的训练”(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eaching and Youth Affairs 2001:17)。然而提高语音水平所需要的大量单纯的“操练”(drill)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语音学习的兴趣,因此,语音教学应提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训练材料。这样,学习效果就会远远高于使用只包含与日常交际无直接联系的单词、短语、句子等的训练材料(18)。把戏剧表演应用于语音教学恰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后文,我们拟通过实验方法,对此详加探讨。我们将探讨的问题是:(1)戏剧表演运用于语音课堂中是否符合语音教学的原理,能否有效训练语音教学的重点内容?(2)这种训练方式是否有助于提高语音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并最终提高语音能力?

3.戏剧表演在语音教学中的有效性

为了回答上述研究问题,我们在南京某大学英语专业09级新生中选取其中一个班级开展了一次教学实验。

3.1 实验设计

3.1.1 语音情况问卷调查

该问卷旨在调查学生的语音自我概念、曾接受语音训练的情况、对语音学习重要性认识等方面的情况。

调查对象共25人,收回有效问卷共25份。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的语音自我概念水平都比较低。在接受调查的25位学生中,认为自己语音很好的同学为0,较好的仅为16%;认为一般的比重稍高,为48%,较差的为32%,差的为4%。为获得更多更直观的信息,我们在问卷的最后部分附有一段短文,要求学生当堂朗读。通过朗读发现,至少有30%的学生语音状况相当不错,发音准确、语调自然,其中包括两位来自南京市某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我们可以大致认为,学生语音自我概念水平低,可能因为中国学生思想相对比较保守和谦虚,或者是对语音能力缺乏明确的概念。

就自己在语音方面存在的问题,有60%的学生认为有些音标读得不准,52%的学生认为单词重音的位置读得不对,60%的学生认为说英语时语调没有起伏,32%的学生认为说话时一个词一个词地说,不流畅。这四个选项恰好涵盖了音段音位与超音段音位。由此可见,在学生的自我认识中,他们在这两大因素方面中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问卷结果同时发现,大家对语音学习重要性的认识都很强。每位学生都认为在大学开设语音课“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升入大学后对语音的重视程度“很高”和“较高”的各占48%。而学生在上大学前接受系统语音训练的机会则很少。其中接受过系统语音训练的学生人数为0,28%的学生接受过一些训练,但不系统,48%的学生很少进行语音训练,而24%的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训练。就戏剧表演练习而言,除两位同学曾在中学阶段参加过汉语演剧之外,其他同学都没有戏剧表演的经验。因此,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的语音训练很有必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有保障的,而将戏剧表演形式引入语音教学则具有特别的意义。

3.1.2 戏剧表演练习

在进行戏剧表演练习之前,我们已对学生进行了相关语音知识的传授,向他们讲解并要求他们练习了所有与音段音位及超音段音位相关的因素。在正式实验过程中,学生自行选择剧本并分配角色,要求剧本难度适中,长度控制在10到15分钟之间。学生共分为四个小组。最后,学生分别选择了《白雪公主》、《灰姑娘》、《三打白骨精》及《卖花女》等比较经典的剧作。

每次排练教师都对音段音位、超音段音位、舞台动作及表情等问题进行指导,同时对戏剧表演的各要素,包括站位、上下场、道具的使用以及各个角色之间的配合等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

3.1.3 排练总结与访谈

在整个实验阶段,学生在每一场表演练习后,都需要撰写排练总结。学期结束时共收到排练总结6份,我们还分别对学生进行访谈。访谈是历时性的,一直延续到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末。访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你喜欢戏剧表演这种练习形式吗?

2)你认为戏剧表演这种形式在哪些方面对语音学习有利?

3)练习戏剧表演的过程中,你一般会注意哪些与语音相关的问题?

4)通过戏剧表演你的语音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2 实验结果

根据学生撰写的排练总结以及访谈的结果,我们获得以下结论:

首先,戏剧表演提高了学生的语音学习兴趣。较之听音、辨音、正音、跟读等训练方法,戏剧表演这种形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形式比较活泼,在访谈中,有较多的学生提出这种形式的教学“挺好玩的,比较好接受”。语音教材提供的练习材料以独立的单词、词对以及句子居多,显得比较枯燥。而戏剧表演则不同,剧本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戏剧对话接近日常口语,同时又比日常口语简洁生动、更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而得到提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戏剧表演可以有效练习音段音位。戏剧的表演特性要求台词说得清晰响亮、字正腔圆,这对训练音段音位有很大帮助。在表演练习后的访谈中,很多学生认为,“平时说话可以含含糊糊,有些音发得不清楚也不会影响理解,但话剧中的每个词都要说得清楚,这时候就会有意识地注意每个音的发音”。高霞等(2006:65)就发现,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体会到各个音素的差异及语流中语音的变化,并及时纠正错误的语音语调。

再次,通过戏剧表演可以有效练习超音段音位,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调意识”。戏剧表演创建了一个真实的交流语境,因而更容易模仿真实场景中的语音语调。戏剧表演是有语境的,表演时要带有感情色彩,表演时比较容易读出语调来。在表演练习后的访谈中,有的学生认为,“要表现情绪的话,自然就会注意语调”;而有的学生认为,“只要真正投入感情,就算发音不标准,情感也能打动人”。其中《三打白骨精》中八戒的扮演者说,在师傅要驱逐悟空而为悟空求情时,表现得吞吞吐吐,语速缓慢,语调也是低平的。在看到悟空被逐又被请回时显得很“激动”,说话声音变高,语速变快,并往往用升调。这种操练过程中,学生的超音段单位在无意识中得到练习和提高。

学生在排练过程中会观摩相应的电影碟片,这时他们会特别关注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调、节奏以及表情与动作。在《白雪公主》小组的排练总结中是这样写的:“第一次排练中我们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我们的语音语调无法凸显出人物的性格,台词无法与动作、表情相配合,等等……。之后,小组成员又多次进行了交流,并观看了原版动画电影,受益匪浅。我们开始将这些吸取来的精髓运用到自己的表演上”。还有一位学生说,“在睡觉前我会在床上听一些英语有声读物,现在我会边听边关注升调与降调的变化,并进行模仿”。

实际上,在话语理解的过程中,超音段音位的影响要大于音段音位,因为,某个音素发得不清楚或不准确往往并不影响交流双方的理解,交谈时的话题与语境、语法规则、音素结合规则及单词的节奏都有助接受方的理解(Cruttenden 2001:5)。而且,在交际过程中以英语为母语者往往能够理解外国人的语法及词汇错误,但是对语调上出现的问题,他们往往会认为这是说话人的一种错误态度(赵德梅等2008)。

另外,戏剧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了羞怯感及焦虑情绪,因此用英语进行交际时面部表情、身体仪态和手势动作等都更趋于自然。《卖花女》中希金斯教授的扮演者在排练总结中写道:

“排话剧的时候,我的腿总是不由自主地颤抖,眼睛总是眯成一条线,我告诉自己不用紧张,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可以紧张的,……观众看完话剧很快就会淡忘的。也许是以前很少参加类似活动的缘故,我的动作和语调总是那么不自然,和组员互动时眼睛也不知道朝哪看,手不知道往哪放,稍不注意就插口袋里了,如果在舞台上,岂不让人笑掉大牙。(但是)既然做一件事,就要尽量把它做好,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不至于后悔些什么。……我们就这样曲折式和螺旋式地不断前进着。

事实上,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对练习者的“语言动作”,即对话;“形体动作”与“心理动作”都有很好的磨炼(董健、马俊山2004:49)。

同时戏剧表演具有群体合作性,不同参加个体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彼此指出存在的语音问题。学生认为平时个体在进行语音练习时往往“自己觉得是对的,但其实有些音发得不准。而在戏剧表演活动中,同组的同学往往会帮助指出这些问题”。

最后,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学生的语音自我概念水平获得提高,而语音自我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了学习者的语音能力水平。在表演练习后的访谈中,学生都认为自己说英语比“原来流利多了,也会注意语调的变化”,“节奏感比原来好,重音位置的掌握也比以前好”。英语流利程度的提高除了口语能力本身的发展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说话时语流的速度。通过对不完全爆破、连读、音的异化与省略等方面的练习,语流的速度就能得到提高。

当然,学生语音自我概念水平的提高并不完全归功于戏剧表演,应该说这是在课堂语音知识的学习、对各语音要素在课内与课后的练习以及戏剧表演的共同作用下而达到的。王初明(2004:67)认为,“积极的外语整体自我概念有助于增强学习动力,铸就良好的学习心态。消极的外语整体自我概念会导致学习者产生焦虑,失去学习兴趣”。语音自我概念属于外语整体自我概念,这方面的提高不仅能够鼓励学生在短暂的语音课结束之后继续语音方面的训练,而且对其他语言技能的学习也有所帮助。

本研究的这些发现在一些相似的研究中也已得到证实。比如,许葵花(2001)从教育心理学、神经学及语言教学理论等三个方面论证了戏剧表演在外语教学中的科学性。王媛媛(2009:81)等在开设英语戏剧表演课程后也发现,戏剧表演“对提高语音能力有很大帮助,学生的语音、语调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以往习惯性的发音错误也得以纠正”。

4.结语

本研究的结论表明,戏剧表演从学习形式、学习材料、学习环境等多个层面都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在训练重点与方法上符合语音教学的原理。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语音自我概念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音能力,是语音课堂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

当然,戏剧表演是服务于语音教学的,因此使用这种手段要注意语音课自身的特性。选择剧本不宜过长,各个角色之间台词分布要均匀。剧本过长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台词分布不均匀会使一些学生无法得到充分锻炼。同时可分别尝试不同剧本的不同片段。一般选择其中的精彩片段,并最好能限制在同一个场景之内。练习不同的片段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角色,从而体验因人物、场景等的不同而造成的语调感情的变化。一个片段限制在同一个场景之内则有助于在练习过程中降低戏剧表演自身因素的一些干扰,比如站位、上下场等。

鉴于实验过程的复杂性,我们在本次实验中所选样本规模相对较小,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代表性。在具备更为成熟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经验后,后续研究可扩大实验规模,增加样本量。另外,本次实验属于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排练总结与访谈两种定性材料得出实验结果。在后续研究中,可考虑采用组内与组间设计的方法,使用定量分析,以对戏剧表演应用于语音教学的前景做更为具体的探讨。

附注:

①现已改名为澳大利亚教育、就业与劳资关系部。

*本次实验得到了南京农业大学英语系张友琴副教授、钱蔚敏同学等的许多帮助,在这里向她们诚致谢意。

Cruttenden,A.2001.Gimson's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6th edition)[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Australia.2001.Teaching Pronunciation:A Handbook for Teachers and Trainers[OL].[2010-07-01].http:∥www.dest.gov.au/archive/ty/litnet/docs/teaching_pronunciation.

Johnson,K.&Johnson,H.2001.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Applied Linguistics:A Handbookfor Language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陈桦.2006a.英语学习者朗读口语中的调核位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6):32-38.

陈桦.2006b.中国学生英语朗读中的调群切分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5):272-278.

陈桦.2008a.英语语调意识训练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有效性[J].外语学刊(2):135-139.

陈桦.2008b.英语专业学生朗读任务中语音能力的发展模式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4):43-49.

董健、马俊山.2004.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霞、朱正才、杨惠中.2006.朗读在外语教学和测试中的作用[J].外语界(2):64-71.

郝玉田.2000.听说课必须注意语流中的语音特点[J].外语电化教学(3):7-9,43.

胡春洞.1990.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纪玉华、许其潮.2001.朗读艺术课:英语语音课程改革新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7):30-32.

王初明.2004.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实际英语语音水平[J].外语界(5):62-67.

王媛媛.2009.英语戏剧表演课程探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4):79-81.

吴海珠.2009.浅谈语音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G].职业(5):129-130.

乐金马、韩天霖.2006.外语语音教学的回顾与现状——兼评Jazz Chants作为英语语音教学的手段[J].外语界(1):16-21.

赵德梅、蒋凤英、杨桂云.2008.论英语语音教学的另一定位[J].江苏外语教学与研究(1):55-59.

猜你喜欢
音位语调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满语方言中的音位变换现象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汉语言语产生的语音加工单元——基于音位的研究*
谈谈诗歌的语调
戏剧类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现代哈萨克语命令语气单句语调对比实验研究
利用方言进行现代汉语音位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