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义理与事功之间
——论曾国藩的为人、为学与为官

2010-04-07 15:23邹华秀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事功曾国藩人才

邹华秀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文史系,湖南 长沙 410205)

在儒家义理与事功之间
——论曾国藩的为人、为学与为官

邹华秀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文史系,湖南 长沙 410205)

数百年来,能够以书生而克平世乱,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把学问事业均磨练成功之人可谓极少,而曾国藩居其一。究其一生的为人、为学、为官,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在儒家义理与事功之间,曾国藩成功地交融了二者。

曾国藩;义理;事功;为人;为学;为官

数百年来,能够以书生而克平世乱,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把学问事业均磨练成功之人可谓极少,而曾国藩居其一。其文韬武略、传奇一生始终为人们评说,而他本人也成为近代史上最为显赫且颇具争议的人物。其为人为学,更是于无形中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人生经验,他把中国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反复磨砺治学、为官、从政的智慧与谋略演绎得淋漓尽致。可以说,独树一帜的曾氏绝学,在人际关系多样化、复杂化的今天仍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曾国藩面对晚清那个“危局”,以不同于一般儒生隔岸观火、平居清议而不懂力行的方式挺身入局、亲力亲为,确立起经世致用的最佳典范。究其一生的为人、为学、为官,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在儒家义理与事功之间,曾国藩成功地交融了二者。

1 内圣外王之法——曾国藩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理论

一个人不管是读书从政,还是做工种田,亦或是经商做学问,都离不开他修身养性程度的高低和掌握的好坏。古往今来,凡能成大事者,无不具备“内圣”的心法素质。“慎独”即是这种境界的最高体现,而只有在自持自制的心性休养中,才能逐步达到这样的境界。自律自制,修身养性,要“每日三省”。程颐说,君子遇到困难险阻时,一定要思考反省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错误而导致这种困难的发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就纠正它,没有过错就用它来自我勉励,这是修养自身的美德。

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上尤为严格,每日静坐,反思己过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修为。为达“内圣”心法最佳境界,曾国藩以“修法十二课”来约束自己的身心,“十二法”是:持身敬肃、静坐养性、早早起床、读书专一、阅读史书、说话谨慎、保养真气、爱护身体、每天获知新学问、每月不可荒疏旧技能、写字、夜晚不出门。曾国藩一生的成就,可以说都是在砺志中,在“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化中取得的。曾国藩的家书,是其毕生奉行“砺志”的生活最为可信的实录。如果曾国藩平时没有养成明事理、析得失的良好习惯,恐怕不会在复杂的官场中不断得到升迁,并且最终成为一代名相。曾国藩一生的意义在于自拔流俗、陶铸世风。曾国藩一生所做的一切皆围绕着“陶铸世风”四字为中心。思想解放正是曾国藩成功的秘诀所在,亦是他能影响百年历史的渊奥所在。曾国藩年青的时候其实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集“愤青曾国藩”、“情色曾国藩”、“虚伪曾国藩”[1]35于一身,是个有许多毛病和缺点的士子。曾国藩的一生经历了从“愤青”到“好人”的巨变。一个人的立身处世,就在于能自我把握。曾国藩正是牢牢地掌握了天人支配权、交友支配权和分享支配权,所以能够名垂千古而不败。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2]。毛泽东青年时期,也潜心研究过曾国藩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3]的结论,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而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

综观曾国藩的一生,他做到了“砺志”与“用世”,以一介书生统领湘军兵勇,为清政府统治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真正实现了古时君子建功立业、闻达天下的梦想。

2 读书是曾国藩解放思想的基石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载。大凡有志向的人,无不希望生前建功立业,死后万古流芳。然而想成就大事业的人,非有卓越之智慧和超凡之才干不可。而智慧才能的获取,依赖于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的增进,所以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没有不讲求治学之道,高度重视知识的作用的。学问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学问好比金字塔,基础越深越博越好,这样才能在广博的基础上求得高精尖。做学问,必须重视读书的方法。不要贪多,而要专注于一书,力求吃透。同时,治学必须避免门户之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才能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只有依赖不俗的才学,一个人才可以为国立功,为己立德,为人立言,受到后人的敬仰。

曾国藩的一生都在读书,他打破传统,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首先是立定规模,博览群书,然后是求精求熟,约取精髓。正是这样,曾国藩从书中读到了真学问。他读的书和同时代的其他读书人所读的书完全一样,都是程朱理学,都是“四书五经”,都是在现代人眼里最没有真学问、老朽不堪的科举应试之学。然而,曾国藩却能一反常态,将这些“无用之学”在实践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成就了一生骄人的事功。他没有进过黄埔军校,也没有出国留学,更没有什么祖传兵法,他只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士子。然而,在汉学宋学门户森严的晚清之际,他却能综摄汉宋;在没有军事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地打造出一支湘军,在朝廷前后任命的92个团练大臣中脱颖而出并且一枝独秀;在没有什么靠山后台长期虚悬客寄之中,他培养出了一支广泛的人脉,很多人在他死后都仍然颂歌不已;在毫无外交经验且很少与洋人打过交道的背景下,他成功地开启了洋务运动;在长期远离家庭、深处军旅转战之中,他培养出了一个书香传世的家庭,其子弟的成就更不让人,三个弟弟都成为湘军重要将领,一个儿子是外交家,一个儿子是数学家。平凡而不另类的曾国藩为什么能做出一番“另类”的事功?这是因为曾国藩做到了读书与解放思想的融合:不唯书,敢于突破程朱理学。当同时代人步入官场后就不再读书之际,曾国藩已经突破程朱理学的樊篱,不唯书,不功利,终生读书,以读书为乐。曾国藩认为“天下凡物加倍磨治,皆能变换本质,别生精彩。何况人之于学?但能日新又新,有倍其功,何患不变化气质,超凡入圣!”[4]281而且在曾氏看来,“善学者于古人之书,一一虚心涵咏,而不妄加评骘,斯可哉。”[4]289作为讲究经世致用、复兴儒学的圣哲,曾国藩恪守“立德”、“立功”、“立言”之儒家教训。尤其在修身立德方面,体现出了强大的毅力和感召力,笃学力行,从不懈怠。在儒家义理和事功之间,即毛泽东所说的“办事”和“传教”之间,曾国藩凭着借鉴传统文化精神、解放思想的实践,成功地将二者融为一体。

3 曾国藩的领导艺术

曾国藩生活在旧秩序行将崩溃的晚清社会,而他却于乱世中十年七迁,青云直上,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创造了清廷任官的奇迹。1853年他因母丧返乡,在朝廷危难时,以在籍侍郎身份任湖南团练大臣,以礼治兵,组建了湘军。这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在他的领导下极富儒家色彩且转战十年,成功击败了几乎取代清廷的洪秀全军队,而湘军总数也多达30万,以“无湘不成军”之势铸就了曾国藩政治生涯的顶峰。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天下的曾国藩因此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又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成为时人推崇的末世圣人。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岁月,在那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曾国藩既无家学,也无根底,却以一介儒生力挽狂澜,成为“中兴第一名臣”,获得官场上的巨大成功。作为领导者、统帅,识人辨人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领导者要取得成功,都必须善于发现人才,网罗人才,礼待人才,并且大胆使用,因才授职,历尽所长。因此,知人善任,是君王将帅能成其大事业的核心。“当官要学曾国藩,这句不是出自文件中的口号,源自于曾国藩领导艺术的两个被人熟知的方面,即识人有术、用人有方”。曾国藩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他善于培养和造就人才。他说“营务处之道,一在树人,一在立法。有心人不以不能战胜攻取为耻,而以不能树人立法为耻。树人之道有二:一曰知人善任,一曰陶熔造就。”[4]352同时曾国藩还提出了委任官员的标准,有四个方面最为重要:“一曰:习劳苦以尽职;一曰:崇俭约以养廉;一曰:勤学问以广才;一曰:戒傲惰以正俗。”[4]354“做官要学曾国藩”这句话把曾国藩习惯于定格为一个权术家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想从曾国藩身上学习什么权术,把权术当成是什么领导艺术,显然是现代人投错了门。最忌权术的曾国藩深深懂得权术离不开欺骗,权术绝对不是领导艺术。曾国藩认为:“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治事不外四端,曰经分、纶合、详思、约守。操斯八术以往,其无所失矣。”[4]356曾国藩还认为:“治世之道,专以致贤养民为本。其风气之正与否,则丝毫皆推本于一己之身与心。一举一动,一语一默,人皆化之以成风气。故为人上者,专重修养;以下之效之者,速而且广也。”[4]355

古人说:“能当一人而天下取,失当一人而社稷危。”曾国藩是深知这个道理的,因而在人才问题上深具历史的卓识与战略的眼光。他对人才的广泛搜罗和耐心陶铸,是他能够成就“功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来薛福成评述道:“自昔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之众寡,判功效之广狭。曾国藩知人之鉴,超轶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才。平日持议,常谓天下至大,事变至殷,决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故其振拔幽滞,宏奖人杰,尤属不遗余力。”《清史稿》中评论曾国藩道:“至功成名就,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封疆大臣军营统帅遍布全国。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石达开也曾称赞曾国藩:“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由于曾国藩对人才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且在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上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他的幕府人才“盛极一时”。 曾国藩懂得英雄援手,借助他人的力量,而达到事业的成功。当今社会真正到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的关键时刻,如何培养和造就人才,当今社会的领导人应该好好地向曾国藩学习。

[1]刘绪义.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2]梁启超. 曾文正公嘉言鈔[M].台湾:大孚出版社,2001.

[3]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M].2版.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85.

[4]曾国藩.曾国藩智谋全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责任编校:松仁)

TheConfucianistsSeekingforTruthandSeekingforSuccess——Study on Zeng Guofan’s Behavior, Learning and Official Life

ZOUHua-xiu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Hunan First Normal College, Changsha, 410205, China)

For hundreds of years,there are few people being a scholar but regulating the time of disorder,who experienced army horse and never gave up study,finally succeeded in learning and career life,whereas Zeng Guofan accounted one of them.After working on the behavior,learning and official life of his lifetime,we can sum up that Zeng Guofan fused both Confucian seeking for truth and seeking for success successfully.

Zeng Guofan;seeking for truth;seeking for success;behavior;learning;official

2010-03-12.

邹华秀(1975—— ),女,湖南衡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G122

A

1673-0712(2010)04-0005-03

猜你喜欢
事功曾国藩人才
人才云
跟曾国藩学修身
原玉奉和声高先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儒学世家、抗金名帅张浚的事功思想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