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

2010-04-10 18:13申世海齐文玉
河北科技图苑 2010年3期
关键词:鸿沟文献数字

申世海 齐文玉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指挥学院图书馆

〔河北省张家市口宣化区 07510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的主要任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传播中心,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图书馆的努力,缩小直至消除数字鸿沟,营建一个和谐的信息社会,解决信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基本矛盾,使每个公民都享有公平获取信息的权利,进而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分散、无序的信息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组织、挖掘、传递与利用,为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一、数字鸿沟的含义

目前,对于数字鸿沟的定义很多,大多数学者认为,数字鸿沟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占有和应用程度不同所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问题。数字鸿沟可以看作是当前正在增长的经济鸿沟的一部分,“数字鸿沟”现象的存在,已造成不同国家及地区间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均衡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那么数字鸿沟很可能会拉大现有的经济差距,并严重地影响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数字鸿沟也是新经济环境中“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间的鸿沟,其实质在于提示了信息时代的社会公正问题,而社会公正问题的解决不仅在于拥有信息和信息设备的数量,更为根本的在于对信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有责任与义务将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主动承担起跨越“数字鸿沟”的重任。

二、数字鸿沟的危害性

数字鸿沟将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如果对信息通信技术引发的这场变革放任自流,它就会像过去的同类变革会造成胜败输赢一样。最终,一些国家走向繁荣,而另一些被甩在后面;一些人更加富裕,而另一些人将更加贫穷;富国与穷国、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不同国家、地区或人群之间存在的这种数字鸿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各种信息的获取。能否获取各种信息,会对一个国家、地区或个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数字鸿沟破坏信息社会的公平性

维护信息公平,使每个公众都能平等地获取公平的信息利益,是和谐信息社会的根本精神。但是,数字鸿沟却使相当多的社会弱势群体无法接触到现代信息网络、信息技术终端产品,更不用说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数字鸿沟使得信息方便快捷地流向信息富有者,信息贫困者将难以获得这些信息。这样,就使得信息弱势者、贫困者所获信息的内容、层次、种类受到很大局限,失去了获取信息的自由。数字鸿沟损害了公众平等获取信息利益的权利,加剧了信息供求的矛盾,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从根本上破坏了和谐信息社会的构建。

(二)数字鸿沟破坏了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和谐的信息社会就是要使信息资源能够均衡地流向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阶层,使每个公民都能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获得实用的、充分的信息,进而利用信息进行生产、生活活动,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但是,数字鸿沟却破坏了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它使得信息更多地流向富裕、发达地区,更多地流向有经济能力的阶层,而欠发达地区,低收入、低文化层次等社会弱势群体,不仅用不起这些数字资源,也没有更多供他们适用的信息;如果任由数字鸿沟问题发展下去,那么信息富有者将会更容易地获得更多的信息,而信息贫困者将更加困难、获得更少的信息,这显然有违于和谐信息社会的基本原则,不利于信息的增值,不利于社会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三、图书馆跨越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的对策

数字鸿沟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多层面的复杂问题。跨越数字鸿沟,除了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外,还需要营造和谐的图书馆人文环境,构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和完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普及信息化教育,提高公众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在这些方面,图书馆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从读者需要出发,打造和谐的图书馆人文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而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要处处体现人文关怀,这是跨越“数字鸿沟”的主要途径。图书馆应把人本精神贯串于服务始终。“读者第一”,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随着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服务方式由手工向自动化发展,服务内容由浅至深、逐渐丰富,服务对象由馆内延伸至馆外。现代科技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文献收藏和服务能力,其服务范围更加广泛,服务方式更加有效,使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扩展。但是,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无论是查找文献还是定题服务,无论是使用工具书还是利用计算机,无论是对馆内读者还是对社会读者,都应从每位读者的需要出发,细致地研究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千方百计地提供适合读者个体所需的文献信息,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不变。技术与人文就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它们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缺一不可,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要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时刻关注、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馆人要努力建设一个信息技术含量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的“高技术、高人文”的图书馆,打造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人文环境。

(二)建设现代化的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网络化建设,完善数字资源建设,积极开展网上信息服务。实现采访、编目、流通等图书馆基础业务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设立电子阅览室,提供因特网接入,提供电子出版物阅览、数据库的查询检索等服务,建立图书馆网站,实现信息及时发布、网上图书借还、网上咨询、馆藏书目及数字化信息的网上查询等诸多功能。加快和完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搜集、加工、整序、利用等。现代化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彻底改变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使电子读物、数据库等数字化信息成为图书馆重要的馆藏资源,知识信息服务成为图书馆的核心服务,从而为跨越数字鸿沟奠定扎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三)加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其开展文献信息服务的基础。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复合发展阶段,面临着跨越技术设备鸿沟和信息资源鸿沟的双重任务,情况复杂、地区差异大。因此,有条件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图书馆,要根据特定用户的需求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特点作出合理的信息资源建设决策。比如,应优先发展法律法规、就业、教育、医疗、烹饪、园艺、家庭装修等实用类和文艺娱乐性的数字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建立免费网络门户。没有条件的仍应尽力做好传统实体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对实体文献的开发利用、开展讲座和读者活动等方式,以有形资源和服务之“实”,补技术接入和数字资源之“虚”,形成虚实互补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为跨越“数字鸿沟”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升文献信息服务的水平。

(四)开展公开教育,提高人的信息素养

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是跨越数字鸿沟的重要内容,图书馆不能仅仅满足于作为计算机设施和数字化信息的提供者,而应当在信息素养的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帮助公众掌握甄选信息源、检索信息、使用信息的技能,提高获取知识信息和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图书馆要重视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包括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网络知识、网上信息搜寻、电子邮件收发、数据库查询检索等。

图书馆是跨越数字鸿沟的重要力量,在设备条件和技术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经过近几年进行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工作,有了比较好的计算机、相关设备以及数字资源的积累,在进一步的资源共建共享框架下,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水平和信息服务必将更上一个台阶。我们相信,在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鼓舞下,每个图书馆人都将会为跨越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而奋斗。

[1]李松妹.消除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J].图书馆,2006,(1):112~114.

[2]罗晓鸣.跨越数字鸿沟,维护读者权利,实现信息公平[J].图书馆,2005,(4):28~29.

[3]谷秀洁,吴慰慈.谈数字鸿沟与图书馆应对策略[J].新世纪图书馆,2006,(3):8~9.

[4]袁勤俭.数字鸿沟的危害性及其跨越策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3(4):27~28.

猜你喜欢
鸿沟文献数字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答数字
鸿沟为界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数字看G20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让学生都跨过说话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