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2.0的数字馆藏建设与服务

2010-04-11 16:49马越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馆藏标签学科

马越

(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2)

1 Web2.0的内涵与技术

目前,Web2.0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互联网的一次思想理念的升级换代,由原来自上而下的、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从理念上看,Web2.0最重要的理念是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参与和协作,能为用户带来真正的个性化和信息自主权。从技术上来看,Web2.0是一系列技术和应用,包括博客(Blog)、新闻聚合(RSS)、维基(Wiki)、标签(Tag)、网摘、即时通讯(IM)、网络社区(SNS)、异步通信(Ajax)等。Web2.0以用户为中心并充分重视和利用集体力量的服务理念与一系列相关技术结合起来,使得信息的创造、获取、交流方式和服务平台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图书馆可充分利用Web2.0的相关技术,采用多元、互动的方式邀请用户参与建设他们所需要的数字馆藏与服务,创建开放的服务平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Web2.0的相关技术中,可直接应用于数字馆藏建设与服务的主要技术包括:用于内容创建发布的Wiki,用于网络信息收藏整理的网摘,用于资源组织的Tag,用于信息发布交流的Blog,用于即时咨询交流的IM,用于信息聚合与推送的RSS,以及用于资源访问的Toolbar等。它们都为网络用户提供了创建、组织、发布、更新和共享信息的开放式的技术平台。

2 基于Web2.0的数字馆藏建设

2.1 应用Wiki共建和完善自建数字资源

Wiki是一种供多人编写、上传和发布内容的网络服务,利用它可以构建知识网络系统,支持在一个社群内共享领域知识。在图书馆自建资源建设中,利用Wiki系统的开放性和协作性,充分调动用户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用户在使用资源的同时直接参与到资源的建设和完善中来,摆脱图书馆员建设资源、用户利用资源的传统模式,有效提高自建资源的学术质量和时效性,建设起能够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数字馆藏。利用Wiki可进行学科导航库的建设,也可针对学科构建多个专题知识库,支持在学科内共享领域知识。

2.1.1 应用Wiki共建学科导航库

目前各高校的重点学科导航库一般都是由馆员独立完成,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用户参与度低、学科资源开发深度不足、更新缓慢、缺少学科用户的有效评价等问题。学科用户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的核心问题和发展趋势,平时也都收集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相关网站。图书馆可利用Wiki系统,积极鼓励学科用户参与到学科导航库的设计和建设中来,让他们在使用资源的同时,把自己了解掌握的信息即时添加进去,并可发表对某些资源的评论。这样由馆员和学科用户共同优化完成学科导航库的建设,以构建开放的、动态的、充满活力的学科导航库。

2.1.2 应用Wiki建立学科专题知识库

利用Wiki系统,为馆员和用户提供一个持久稳定的共同创作平台。学科馆员和学科用户对值得长期保存的信息按学科类别进行整理,通过互动方式沉淀知识,集体参与、共同创作,以此构建学科专题知识库。

2.2 应用网摘收藏整理网络资源

网摘服务做为一种个人的信息整理平台,其核心价值已经从保存网页,发展成了一个新的信息共享的中心。在图书馆网站上增开网摘服务可以突破以资源为中心为用户服务的模式。用户不但可以保存自己从网上查找到的重要信息,而且还可以使得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学科背景的用户共享彼此收藏的网络信息。同时图书馆可以将网摘服务与标签技术相结合,让用户为自己收藏的内容提供关键词,其他用户就可以通过标签查找并浏览相同主题的网摘。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角度来说,网摘服务是借助用户对互联网资源进行专业化的搜集整理,对现有数字馆藏进行扩充的有效途径。

3 基于Web2.0的数字馆藏服务

3.1 应用Tag改进资源组织

Tag在图书馆数字资源组织中的创新应用主要表现为改进学科导航栏目组织、使用及维护的便利性。传统的学科导航栏目面临着如何将收集来的信息资源网址进行有效的组织、方便提供读者使用等问题。而Tag使得资源组织变得更方便,馆员或参与学科导航库建设的用户只要点击鼠标便可添加新的内容,通过使用不同的标签把多主题的资源归到不同类目里,并且可以对新资源进行简单的描述。同时,Tag也使资源的获取变得便捷,可以方便快速地浏览全部的资源或特定标签的资源,还可以进行检索,用户查寻所需信息时,可以自定义数个标签,提高检索效率。

3.2 应用Blog和RSS改进用户培训

图书馆数字馆藏的用户培训要达到使用户及时掌握数字资源的动态及特点,提高其使用数字馆藏的信息技能的目标。传统的用户培训多采用专题讲座、网络课件等形式,存在针对性弱、互动性差等缺点,将Web2.0的一些元素和技术应用到用户培训中,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使用户培训更具有个性化和即时性。

3.2.1 应用Blog

博客是一种用户参与度、自由度均比较高的信息发布与交流形式。可建立数字馆藏检索课程博客,发布讲义、作业,并开辟与用户交流的空间,增强培训教育的交互性。用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学习,并可通过留言同教师以及其他用户交流探讨,馆员可以随时了解用户的疑问,及时解答,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3.2.2 应用RSS

RSS服务能直接将最新的信息即时主动推送到读者桌面或在线RSS阅读器,使读者不必直接访问网站就能得到更新的内容。将数字馆藏用户培训的内容以每种数字资源为单元提供RSS定制推送服务,这样在每个检索系统发生变化时,用户也可自动获取所关注资源更新后的培训内容,提高用户培训的时效性,如上海交通大学即提供了讲座与培训的RSS服务。

3.3 应用IM和Blog改进参考咨询

图书馆针对数字馆藏所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是为用户推荐介绍数字资源,并对用户在数字馆藏使用中所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与指导。

3.3.1 应用IM

IM是一个实时通讯系统,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即时地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还能实现远程协助与指导,直接演示。在数字馆藏的参考咨询服务中使用实时通讯技术,可实现与用户的在线实时交流,一对一地即时解决用户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问题,排除资源使用的障碍,增加与用户交互的及时性,也能够更清晰准确地了解用户的问题,有利于咨询问题的准确解答。

3.3.2 应用Blog

可建立数字馆藏的参考咨询博客,发布每种数字资源的常见问题解答、数据更新动态以及相近资源的对比评价报告,并接受用户的留言咨询,特别是根据用户较为复杂的信息需求推荐介绍不同的资源。同时,为用户与馆员提供多向交流的功能,用户提出的问题,除馆员可进行解答外,其他用户也可进行解答,甚至可以对某一问题组织用户进行深入的探讨反馈,由于用户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他们之间的沟通会更为深入、顺畅,有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用户还可根据自己的使用经验和感受对某种数字资源进行评价和推荐,这种来自专业用户的的评价和推荐更为科学准确,更具有学术参考价值。

3.4 应用RSS提供信息订阅推送

利用RSS个性化的订阅服务可以极大满足用户对数字资源的个性化信息需求。通过信息订阅推送,既可减少目标信息的查寻时间,更提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提高了知识信息的时效性。RSS在数字馆藏服务中的应用主要是商业数据库的信息推送和专题/学科信息推送。

3.4.1 商业数据库信息推送

目前很多商业数据库提供RSS服务,主动向用户推送数据库资源内容的更新信息,如EI、EBSCO、Proquest、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提供基于检索词的订阅,用户在检索结果页面订阅了所设定检索式的RSS Feed URL后,每次数据库更新记录的同时,用户将得到相关的最新信息;ACS、IEEE、Elsvier、Springer、Science、RSC、中国知网等检索系统则提供了期刊订阅服务,当新的数据入库使,会自动向用户推送其所订阅期刊的最新目次信息。图书馆应将此类服务进行整理揭示,提供商业数据库RSS服务列表,以便于用户更好地利用数字馆藏。

3.4.2 专题/学科信息推送

将图书馆按照学科专题建立的专题数据库或学科信息门户利用RSS为学科用户提供信息定制频道,提供推送服务,使用户及时、自动获取更新的资源内容,有效提高专题信息利用的时效性,有力促进学科用户的科学研究。如厦门大学提供了环境自然、社科研究、生命科技、台海时讯、图书馆界等25种专题信息的RSS服务,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提供了材料复合新技术信息门户、交通运输工程信息门户的RSS推送服务。

3.5 应用Toolbar提供资源访问

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广大师生希望通过网络简便快捷地连接到图书馆的数字馆藏和服务。Toolbar可以帮助图书馆满足用户这一需求。用户在安装图书馆工具条后,只要打开浏览器,无须经由图书馆主页,通过点击工具条上的栏目,即可直接查询图书馆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也可快速链接到常用检索工具、图书馆电子资源动态等栏目。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图书馆已为读者提供了此项服务。

4 讨论

4.1 对用户创建内容的质量评价

在利用Web2.0技术让用户参与学科导航库和学科专题知识库的建设中,如何评价用户贡献内容的质量,判断其准确性和可信任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可借鉴传统的同行评审的严格学术评价机制,对每个重点学科,在相关院系邀请若干名专家学者对用户创建的每条内容做出质量等级评价并给出推荐指数,以便于其他用户参考应用。另一方面,更应该充分利用知识网络中人的力量,即大众智慧的测评能力。如搜索引擎 Google的网页级别Pagerank算法,本质上就是借用了众人评价的力量,按照网页链接数进行质量排名。可以预见,在Web2.0环境下,对知识信息质量的评价中充分强化众人力量体现出的集体智慧是必然的选择[10]。在图书馆的学科导航库和学科专题知识库中,可通过资源使用统计为用户提供简单明晰的客观评价,即以每条资源内容为单元进行访问统计。还可添加用户评价功能,让查阅了某条内容的用户做出质量等级评价,甚至标注自己的使用方式,如学习、参考、引用等,以帮助其他用户鉴别不同资源内容的价值。

4.2 标签的质量控制

在目前图书馆的标签应用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用户所用词汇非常混乱,有的甚至是无效词汇。在数字资源的组织揭示中,应采用适当的控制措施进行必要的干预。可借鉴当前开发的“兜乐”中文社会书签系统的词汇控制思想,通过导航条设置概念树,提供词汇服务。这样将图书馆传统的知识组织工具应用与标签系统,可对标签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1]孙茜.Web2.0对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J].图书馆杂志,2005(12):27-30.

[2][6]胡明玲,王建涛.Web2.0的数字图书馆用户教育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5):50-52.

[3]任树怀,高海峰等.基于图书馆2.0构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58-62.

[4]闫江.Web2.0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探析[J].现代情报,2008(1):105-107.

[5]黄传慧.Web2.0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革[J].现代情报,2009(6):51-54.

[7]赵阳.图书馆RSS应用探索[J].图书馆建设,2007 (1):83-85.

[8]厦门大学图书馆RSS订阅.[2010-6-26].http://210.34.4.20/cn/xmurss.asp.

[9]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学科信息门户RSS推送服务.[2010-7-02].http://atmsp.whut.edu.cn/rss/index.php.

[10]杨帆,肖希明.从资源网络到知识网络——Web2.0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信息服务基础建构[J].图书情报工作,2007(8):72-75.

[11]司莉.Web2.0在我国30所“211”高校图书馆应用的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9(5):52-57.

猜你喜欢
馆藏标签学科
馆藏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超学科”来啦
标签化伤害了谁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