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0-04-11 16:49施雁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馆藏文献数字

施雁冰

(江苏教育学院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3)

1 馆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

衡量一个图书馆的馆藏,首先要看馆藏数量,这是评价一个图书馆规模和服务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其次要看馆藏质量,馆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馆藏的利用;最后,馆藏的利用情况亦是衡量整个馆藏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如下三个基本指标来架构馆藏评价的指标体系:

1.1 资源保障评价指标

馆藏资源的保障能力是图书馆资源收藏规模的标志,具体体现在读者拥有图书馆的馆藏数量上。拥有一定数量的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物质基础,是衡量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也是制定图书馆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1.2 资源质量评价指标

一定的馆藏数量是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的物质基础,但满足读者需求的程度则主要由馆藏资源的质量所决定。

1.3 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资源利用评价是从馆藏的实际利用角度出发,找出馆藏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可以促进图书馆改进资源建设策略,以便馆藏资源能更好地适应读者需要。

2 资源保障评价指标

2.1 印刷型资源总量

印刷型资源总量是衡量一个图书馆规模和服务能力的基本指标之一,尤其是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一定数量的馆藏文献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基本保障。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应达到生均100册的规模。这是以在校大学生人数为基准计算的馆藏数量标准,但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不只是在校大学生,还有大量的教师以及科研人员,这部分读者对于馆藏资源也有较高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的藏书规模必须与学校的各类用户数量以及专业复杂程度等联系起来。美国的克拉普和乔丹1965年提出了一个被广泛应用的公式:V=50750+106F+12E+ 12H+335U+3030M+24500D,其中,50750为常数,指一个大学图书馆藏书的最低限度、F教师人数、E在校注册学生人数、H本科优等生人数、U本科所设专业数、M硕士学位专业数、D博士学位专业数。图书馆在评价馆藏印刷型文献资源总量时应借鉴这样的公式。

2.2 数字资源总量

数字资源指图书馆引进(包括购买、租用和受赠)或自建(包括扫描、转换和录入)的,拥有磁、光介质或网络使用权的数字形态的文献资源。数字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高校教学、科研的文献需求保障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数字资源的存在形式比较复杂,单就知识产权的解决与否就可以分为:图书馆己经购买了使用权的、图书馆可以远程访问但还未购买使用权的、数据库公司提供给图书馆免费试用的等。因此,如何计量和统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2007年出版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计量指南(修订版)》中就如何计量数字资源列出了具体的方法:购买永久使用权的数字资源,纳入馆藏计量;未购买永久使用权的数字资源,在使用权期限内纳入馆藏计量,失去使用权以后,应从馆藏中扣除;当年新增的电子书刊计入当年新增馆藏;按包库购买的电子图书每一种计一册;按种选购的电子图书每一种计两册;共建共享的电子图书按共享的总数,每一种计一册;纳入馆藏计量的电子期刊按年按份换算为馆藏册数,其中,中文电子期刊一种一个年份换算为一册,外文电子期刊一种一个年份换算为两册;二次文献数据库和其他类型数据库暂不换算为馆藏册数。

2.3 馆藏年增长率

除了上述两项馆藏资源数量评价指标外,对馆藏资源保障评价还应包括馆藏年增长率评价,这实际上就是对馆藏时效性的评价。文献的时间结构不仅反映了知识记录源远流长和推陈出新的纵向关系,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文献的质量。文献的半衰期理论也揭示了“含有新信息的文献约占现有文献总量的25%”的变化规律。一个图书馆即使有很大的藏书规模,但如果它没有足够的经费用在新资源的采购上,那么它将很难满足读者需要。因此,对馆藏年增长率进行评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可以鼓励图书馆加快文献资源的更新。

2.4 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能力

通过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获得的文献资源,也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的评价标准之一。在读者需求日益多元化和读者的文献选择日益个性化的今天,任何一所图书馆都没有能力承担满足读者所需的全部文献任务,因此,馆际协作、资源共享仍然是解决读者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图书馆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能力的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图书馆是否具有参加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协议、图书馆每年通过馆际互借获得的文献数量、馆际互借中文献传递的方式、从提出馆际互借申请到获得文献所需要的时间、所付的费用等。

3 资源质量评价指标

3.1 学科文献覆盖率

学科文献覆盖率指馆藏学科文献占该学科领域文献的比例,这个比例是衡量图书馆对各学科文献资源收藏完备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文献资源整体建设来看,这种覆盖率越高越好,但就单个图书馆而言,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可能的条件,做到对重点学科的文献收藏达到一定的完备程度,占有合理的覆盖率,以彰显馆藏特色就可以了,而没必要面面俱到。

3.2 数字资源建设和维护

评价图书馆数字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图书馆可获取的稳定数据库数量,该指标用来评价图书馆可访问和使用的数字资源的信息量;图书馆拥有数据库的并发用户数与读者比率,该指标用来衡量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可利用度;网络的宽带和速率,该指标用来评价图书馆访问数据资源的通信能力;网络开通时间,该指标用来评价图书馆提供数字资源服务的便利性;图书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设备及布局,该指标用来评价图书馆提供数字资源服务的能力等。

3.3 资源组织加工水平

在网络环境中,图书馆信息资源数量的剧增,信息种类的增多,信息传递速度加快,数据库成分复杂,都对传统的资源组织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对网络信息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图书馆资源组织加工水平的评价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信息收集的选择性、信息标识的标准性、信息揭示的综合性和信息整序的多维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特别要关注信息资源的完整性、信息资源的规范化程度及检索途径等。

3.4 资源复合情况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体系由传统馆藏文献资源与电子馆藏信息资源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等多种资源相互混合组成,类型众多,数量庞大。馆藏资源复合度评价是对馆藏资源结构配置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印刷型资源与电子资源的重复率、电子资源与网络数据库的重复率、读者利用印刷型资源与网络资源的自由度、信息复合获取率等方面的评价。

4 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4.1 文献流通率

对于印刷型文献资源而言,文献流通率指一定时间内读者借阅文献的总册数占馆藏印刷型文献总数的百分比;对于数字资源而言,读者的点击率就代表了资源的利用率。一般来说,文献流通率越高,说明馆藏资源越符合读者的阅读需要,说明馆藏资源的知识信息被开发、利用得越充分,其质量也就越高;反之,文献流通率低,说明馆藏资源质量差。图书馆应争取文献流通率达到75%,至少不能低于50%。

4.2 文献拒借率

文献拒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在读者提出的合理借阅要求中,未借到文献的数量占读者所要借阅的文献总数的百分比。如果图书馆的文献拒借率低于20%,说明馆藏资源的质量较高。

4.3 数字资源的点击率和下载率

数字资源在被利用的过程中,总会留下被利用的痕迹。在评价数字资源的利用率时,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指标:每月读者点击访问数字资源量以及数字资源的下载流量。这两项指标都可以实现统计,并作为判断数字资源利用率的评价指标。

4.4 读者满足率

读者满足率,即读者在图书馆获得的资源数量与他需要的资源数量之比。据统计,读者对于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情况遵循双曲线分布规律,即他们所需要的大部分资源占图书馆资源总量的一小部分,图书馆大部分的资源很少被读者利用,而读者的少部分资源需求图书馆无法提供。据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的一次调查分析,如果要满足所有读者的资源需求,图书馆的馆藏要增长为原来的19倍之多。因此,虽然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但单个图书馆本身能实现的读者满足率,并非越高越好,“一般认为满足率在75%—85%之间是比较理想的藏书规模,其余部分,应当通过馆际互借、资源共享来解决。”

5 馆藏资源评价方法

馆藏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工作,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不可能全面而又完整的概述馆藏情况,而只能是对馆藏状况的某一方面、层次等做出评判。一般而言,馆藏评价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5.1 统计分析法

即运用各种有关馆藏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这是在馆藏评价中运用广泛而且切实有效的方法。一般而言,资源总量、馆藏年增长率、文献流通率、文献拒借率等指标,都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来做出评价。

5.2 书目核对法

即将馆藏与标准书目、核心书目或具有权威性的馆藏目录进行逐一核对,以评价馆藏资源的完备程度。书目核对法适用于学科文献覆盖率的评价指标。

5.3 读者调查法

即从读者,特别是专家型读者那里收集关于馆藏的意见。读者调查法直接反映读者的信息需求及需求趋势,通过收集读者利用馆藏的情况,了解读者对馆藏质量的意见和馆藏利用的效果,使图书馆能较快获得来自一线读者的声音,从而使馆藏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对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5.4 成本收益分析法

在网络环境下,数字资源的购置和维护的费用是相当高的,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力投入,利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法来评价馆藏的投入成本和效益产出是一种较好的办法。

6 馆藏评价指标体系在现实工作中的应用

6.1 了解馆藏资源的使用价值

据此调整馆藏政策,优化决策,剔除不满足读者需求的以及重复的资源,确定哪些资源能够利用,需要继续订购,哪些资源需要停止订购,这个过程就是馆藏的剔除和复选。由于图书馆20%的资源满足了80%的读者需求,图书馆可以根据馆藏评价促进资源的整体优化建设。

6.2 局部馆藏评价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开展局部的馆藏评价,周期不宜太长,通过局部馆藏评价为开展大规模的馆藏评价活动积累数据和经验;其次,馆藏评价的部分指标受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1]贺霞.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1):87-90.

[2]张文娟.基于读者满意度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价[J].情报资料工作,2008(1):67-69.

[3]蔡迎春、康红.基于馆藏结构分析和文献利用统计的藏书质量优化策略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9(9):42-46.

[4]尹秀波.基于馆藏资源适用性的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8):32-34,37.

[5]胡振华.馆藏资源质量的适用性评价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9(1):15-17,25.

[6]庞弘燊,尤丽.关于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估指标的研究[J].图书馆界,2008(3):1-5.

猜你喜欢
馆藏文献数字
馆藏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答数字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数字看G20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