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个性化读者培训研究

2010-04-11 16:49孙玉红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个性化图书馆培训

孙玉红

(黑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1 研究背景

一方面,信息的海量化和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变化增加了读者获取有用信息的难度,使读者茫然无措,不知如何找到所需信息;另一方面,由于高校读者身份的差异和专业需求的差别产生了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需求。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读者培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信息需求与信息资源结构变化的需要,读者培训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提供不同培训内容。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采用更具个性化的读者培训方式,才能解决好读者多种多样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2 个性化培训的内涵

首先,个性化培训是建立在对读者个性化信息深入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个性化信息一方面是指反映人类个性特征的一切信息,包括对特定人类个体各种属性的描述;另一方面是指由于人类个体特性而形成的对信息需求的一种信息组合,也就是由人类个性对信息需求的决定关系而产生的一系列对个体有用的信息。个性化培训的中心是读者,只有研究和掌握读者的需求行为、兴趣、爱好和习惯,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培训。

其次,个性化培训首先应该是能满足读者的个体需求的一种培训,即根据读者提出的明确要求提供培训,或通过对读者个性、使用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地向读者提供其可能需要的培训;其次,它也应该是一种培养个性、引导需求,促进社会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的培训。

3 个性化培训的特点

3.1 以读者为中心

个性化培训的根本就是尊重读者的需求,因此培训必须以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求为前提,研究读者行为,了解读者的个人需求、习惯、爱好和兴趣并提供“量身定制”的培训。

3.2 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读者采取不同的培训策略;针对不同读者的不同要求、特点提供不同的培训;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动态的改变培训方式和内容。

3.3 主动性

个性化培训注重提供友好的服务平台,方便读者交流,鼓励读者自由表达个性需求和自主反馈对培训的评价,主动为读者选择和提供可能需要的培训。

3.4 准确性

个性化培训不仅要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培训内容,还要精确的按读者指定的方式、地点提供培训。

3.5 定制式

提供各种内容、可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获得的培训,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通过一定的渠道了解并选择参加特定的培训。

4 个性化培训体系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个性化培训体系应该包括读者个性化信息采集和分析、培训宣传、培训方案设计、效果评估四个方面。

4.1 个性化信息采集和分析

个性化信息是开展个性化培训的基础。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以及各种交互方式跟踪采集读者个性化信息。

读者个性化信息应该包括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爱好、教育程度、年级、专业、职称等,以及读者访问的IP地址、对知识点或某项服务的点击率、停留时间、访问次数、下载次数、搜索关键词及模式、读者的主观信息等内容。

为全面获取读者需求信息,应构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畅通的交流渠道,利用E-mail、BBS、在线交流、实时聊天以及网络调查等方式获取读者个性化信息,建立详细的读者信息数据库。然后有效地组织、整合、利用这些信息,分析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读者个性化信息的特殊性和共同性,并从中抽取不同读者的不同信息特征形成不同的读者模型,针对不同读者模型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个性化培训策略。

4.2 培训宣传

4.2.1 宣传途径

不同的读者习惯利用不同途径获得信息,为了让目标读者能够有效获得图书馆发布的培训信息,必须以读者个性化信息为基础,根据不同的读者模型,选择其经常使用的信息获取途径,并将多个途径组合使用。宣传途径主要包括:

4.2.1.1 网络途径。包括图书馆主页、BBS、学校办公系统、E-mail等方式,读者通过网络来获取电子资源的介绍、培训安排和培训内容等。其特点是不受时空限制、自由获取信息,而且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适合具备上网条件并经常利用以上途径的读者。

4.2.1.2 利用平面媒体。包括校报、图书馆馆刊、张贴宣传海报、电子大屏幕等宣传途径。这几种途径影响范围广、时效性强,但信息量小,针对性不强。

4.2.1.3 通过教学单位向读者宣传。在高等学校可以通过单位组织的方式向所属的教师的学生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和培训。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宣传的效果能够得到保障,但需要图书馆提供具有这针对性的服务。

4.2.1.4 直接对读者宣传。包括组织读者座谈、上门服务、走访、在回答读者咨询时有针对性地宣传和在检索课、各种培训和讲座上进行宣传。这种方式最直接有效,但随机性强,影响范围小。

4.2.2 宣传文案的设计

精心的文案设计和丰富的内容叙述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吸引更多的潜在读者,因此应当着重说明培训的内容,并强调对于读者的学习或教学科研工作起到的作用或重要性等。

4.3 培训方案设计

实施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根据不同的读者模型设计符合其个性化信息特征的培训方案。个性化培训方案的设计,重点在于分析读者的学科专业、学习或科研的不同阶段、信息需求、兴趣爱好等个性化信息,从时空、内容、方式三个方面入手,使读者能够在他方便的时间、地点,通过他希望的方式得到能够满足他学习、科研需要的培训内容。

因此,个性化培训应包括三个方面:(1)培训时空的个性化,其内涵包括既能够在读者的学习或科研过程中及时提供所需培训,也能够使读者在希望的时间和希望的地点得到培训。(2)培训方式的个性化,即结合网络技术和传统的培训方式,采用多种培训手段,为读者提供选择。(3)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即针对读者的学科专业以及学习或科研的不同阶段提供培训,培训的内容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4.3.1 培训时空的个性化

个性化培训不仅要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培训内容,还要提供可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获得的培训,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通过一定的渠道了解并选择参加特定的培训。

4.3.1.1 读者的时间安排来调整培训时间安排。首先,图书馆要掌握读者的课程安排,在读者的业余时间组织培训活动。其次,图书馆要根据读者的课程进度或科学研究进展及时组织培训,例如在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开展有关文献检索的培训,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收集资料。最后,还可以通过教学单位及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安排适当的时间,使图书馆举办的培训与学生课程同步,以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4.3.1.2 培训地点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内。馆员可以深入到课堂、现场开展培训,或者利用网络技术,让读者能够在任何地方获取图书馆的培训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4.3.2 培训方式的个性化。个性化培训方式必须以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求为前提,研究读者行为,了解读者的个人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习惯、兴趣爱好等,开发适应不同读者模型的培训方式。

在传统的讲座、检索课教学等培训方式基础之上,应着重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开发新的培训方式,以适应读者在信息需求、信息获取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网络培训方式主要包括培训课件或视频的下载、将培训内容制作成电子期刊或电子图书以供阅览、网络教学、博客等方式。网络培训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自主性,使读者能够跨越时空障碍,在方便的时间、地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同时能够节省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提高培训效率。

加强课堂与现场培训。课堂培训是指把图书馆的培训适当融入相关课程中,由学科教师和图书馆员合作,通过整合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大学生提供学科课程知识的学习和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帮助他们将信息素养的本质内化,养成批判思考、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态度。现场培训是指针对读者课题需要到现场进行培训的方式。这两种方式最能够及时、准确的帮助读者解决学习、科研中的信息需求,应是图书馆培训的发展方向之一。

4.3.3 培训内容的个性化

培训内容应该体现读者个人需求、习惯、爱好和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为读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内容。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应主要体现出层次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4.3.3.1 内容的层次性。由于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因此培训应为不同的读者层次提供不同的内容。例如学生读者,可以分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而本科生又因为年级的不同需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对一年级学生,主要进行新生入馆教育,教他们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了解利用图书馆的基本技能;对二、三年级学生应结合专业开设文献检索课和电子资源利用讲座,提高读者的检索意识和检索能力;对毕业生,重点开展毕业论文写作及情报研究教育,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4.3.3.2 内容的专业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都是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读者,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自己从事研究或学习的学科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上。高校的教学科研是按照一定的学科专业体系而开展的,不同学科专业的读者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因此图书馆培训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性。

4.4 培训效果评估

图书馆培训工作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那么,培训的效果如何呢?因此要建立评估机制,用科学的方法对培训进行评估。一方面能够了解读者学习的情况,确保读者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提供改进学习的依据。另一方面,需要了解是否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监督培训工作,并通过评估掌握培训中的缺陷与不足,提供改进措施。200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制定的《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指南》中专门就读者培训的评估工作做了详细的说明:指出培训的评价和评估是读者培训过程的继续,图书馆必须制定一个完整的培训评估计划来对实施的多种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需求评估、读者的反应、学习成果、教学效果、培训的整体效果等。制定这样一个完整的培训评估计划,无论是对读者还是对图书馆都有益。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读者可以把所接受的培训信息即时地反馈给图书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指出培训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同时还可以把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向图书馆反映,以便于图书馆更进一步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做出更完善的培训计划。另一方面,通过对馆员的评估和对读者信息的搜集,图书馆可以全面地了解培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提供服务和满足需求的状态,并对读者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工作中的缺陷与疏忽,为以后读者培训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

[1]林葵.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培训与服务[J].图书馆界,2003(6).

[2]王红.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利用率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7(6).

[3]王丽艳.高校图书馆读者群的特征分类与个性化服务[J].图书馆学研究,2007(8).

[4]徐晓琳.谈我校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互换性及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1).

[5]梁正华.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与培训工作[J].当代图书馆,2007(6).

猜你喜欢
个性化图书馆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图书馆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去图书馆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