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水平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和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

2010-04-16 06:32周娜娜
中国马铃薯 2010年2期
关键词:块茎氮素氮肥

周娜娜

(1.琼州学院生命科学系,海南 五指山 572200;2.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不断增施化肥的后果,除了表现为报酬递减之外,还潜藏着污染环境的巨大隐患。研究表明,就水、肥两因素而言,在某一水分(或肥)水平下,均可找到最优供肥(或供水)与之相配合,高于此值,增加投入不能获得相应的产出,低于该值,则未达到最高的产出水平[1]。合理的氮素投入量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2],还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合理的农田水肥管理制度,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农业的高产稳产,有效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并避免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材料

试验设在宁夏永宁县望远高新技术示范园。试验地具有滴灌设施,前茬作物为小麦。供试土壤的0~30 cm有机质含量为18.8g·kg-1,全氮1.2g·kg-1,碱解氮80.5mg·kg-1,速效磷9.8mg·kg-1,测定方法见李酉开的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3]。

试验所用马铃薯品种为大西洋。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有4个水平的氮处理,一个对照,小区面积为4.5 m×6.3 m,3次重复。各处理都施用充足的磷钾肥和生物有机肥,各氮水平的30%于现蕾期结合灌水追施,其它肥料全部基施。氮肥为尿素(含N 46%),按试验设计施肥。种植密度为每公顷79 500株,四周设保护行。

4个氮水平分别是:N1-传统的氮肥施用量1 20 kg N·hm-2;N2-80%的推荐氮肥量180 kg N·hm-2;N3-推荐氮肥施用量225 kg N·hm-2;N4-120%的推荐氮肥量270 kg N·hm-2;张力计示数为20 kpa时,灌水30 mm。

1.3 取样及测定方法

块茎产量:小区实收获产量折算成每公顷的产量。

块茎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马铃薯块茎最大横径[4]。

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取土样简单处理后冷冻保存,然后用中国农大的流动分析仪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四种氮水平马铃薯的产量构成

用于炸薯片的马铃薯块茎在大小上有一定的要求,最大横径小于4.5 cm和大于9 cm都不在商品薯要求范围内。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产量和商品率都先上升后下降,存在一个峰值,即在80%的推荐氮肥量为180 kg N·hm-2时,产量和商品率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每公顷46 216.4 kg和87.56%。而且大部分马铃薯块茎都集中在4.5~7 cm范围内,还有一定的增产空间。试验表明,氮素量对薯块的大小影响很大,而对畸形薯所占比例的大小没有规律性影响。

表1 四种氮素水平下马铃薯的产量构成比较Table 1 The comparison of yield components of potatoes under four nitrogen regimes

2.2 不同氮水平各层次土壤NO3--N的动态变化

N肥用量显著影响土体中不同土层的无机氮含量,这一结论在很多研究中都得到了证明[5-7]。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淋失程度加深,土壤中的NO3--N含量逐渐增加,各施氮水平下随着土层的加深又有不同程度的递减。土体各层次的无机氮的含量都明显高于低施氮水平。N2两个处理的氮素供应与马铃薯对N素的吸收之间基本达到平衡,这样在不明显降低产量的前提下,减少了土壤无机氮在土壤中的残留(图1)。

马铃薯的主要根系分布在0~30 cm左右,分布幅度约为30~60 cm[8],所以淋失到60 cm以下的土层中无机氮被马铃薯根系再吸收利用的比率很小,这部分氮素必然会随灌水继续向下淋失。因此,根据马铃薯生长的需要,科学合理的确定氮肥用量是减少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关键。

3 讨论

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产量和商品率都先上升后下降,氮素水平在 80%的推荐氮肥量每公顷为180 kg时,产量和商品率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每公顷46 216.4 kg和87.56%。马铃薯块茎大部分都集中在4.5~7 cm范围内,还有一定的增产空间。氮素量对薯块的大小影响很大,而对畸形薯所占比例的大小没有规律性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淋失程度加深,土壤中的NO3--N含量逐渐增加,各施氮水平下随着土层的加深又有不同程度的递减。

氮肥效益的发挥与农田水分状况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同的农田水分状况,相同的施肥量所获得的产量是不同的,合理的灌溉能够促进肥料的充分利用,保证作物在低氮水平就能获得高产。因此,要深入研究农田的供水状况与氮肥合理施用量间存在的关系,据此制定科学的水肥管理制度,以便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 沈荣开,王康,张瑜芳,等.水肥耦合条件下作物产量、水分利用和根系吸氮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1,5(17):35-38.

[2]周娜娜,张学军,秦亚兵,等.不同滴灌量和施氮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4,43(6):11-12.

[3] 李酉开.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120-183.

[4] 赵晨霞.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7-49.

[5]陈子明,袁峰明,姚造华,等.北京潮土NO3-N在土体中的移动特点及其淋失动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5,1(2):71-79.

[6] 张国梁,章申.农田氮素淋失研究进展[J].土壤.1998,30(6):11-15.

[7] 范丙全,胡春芳,平建立.灌溉施肥对壤质潮土硝态氮淋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4(1):16-21.

[8] 山东农学院.作物栽培学(北方本)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519-521.

猜你喜欢
块茎氮素氮肥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场掠影
桃树氮素营养研究进展(2) ——桃树的氮素贮藏与循环利用
桃树氮素营养研究进展(1)——桃树对氮素的吸收、运转与利用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