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图书馆服务资源整合机制与模式研究

2010-04-18 02:12张忠凤侯建立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10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架构主体

●朱 丹,张忠凤,侯建立

(河北经贸大学 图书馆,石家庄 050061)

1 基层与基层图书馆含义

2005年7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在7月6日的央视焦点访谈中,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尹蔚民根据该意见对基层的含义给予说明,基层一般是指县以下的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城市和农村的社区。[1]城市社区主要指区、街、居委会、社

区服务中心等层面的社区组织系统;农村社区主要指乡、镇、村等层面的社区组织系统。基层图书馆主指城市和农村各层面的社区图书馆。

2 我国图书馆建设主体模式与特征

图书馆建设主体主要指保障图书馆建设和运行所需经费基本来源的政府、社会和个人。[2]在所有国家中,政府基本都是公共图书馆的唯一建设主体或是基本建设主体之一,社会团体和私人作为补充。我国现今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基本以“公办”为主,其服务体系主要以国家行政机构为主体,一般按行政级别分为不同层次等级,以“一级政府建一座图书馆,谁建谁管”的模式进行。

“一级政府建一座图书馆,谁建谁管”的模式说明每一层次等级的图书馆都分别对应着一个独立的建设主体和主管部门,各建设主体和部门之间呈“各自为政”状态,部门之间除了少数业务往来外,基本上不存在其他的任何组织联系。任一建设主体下的图书馆其服务资源体系自然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的模式存在,基层社区图书馆也不例外。见图1。

3 我国基层图书馆建设现状

基于“一级政府建一座图书馆,谁建谁管”的模式,我国市(县)级以上图书馆均得到长足发展,但市(县)级以下的广大基层图书馆的发展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因为基层文化建设主体中的诸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均被不同程度地证明其无力承担各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任务。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起,基层图书馆经历了无数次的“建设、衰落、再建、再衰”的反复,至今,在经济发达地区,基层图书馆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整体发展仍不稳定,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1)基层图书馆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均为县级以下政府或基层组织,其建设图书馆的能力与县级以上政府与组织相比普遍都相对薄弱,无论是从政策、资金和管理上等都得不到长期有效保障,导致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力不足。

(2)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不完善。我国现有的国家、省、市、区(县)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虽然服务范围较为广泛,但由于受地域远近限制,不能为所有广大用户提供普遍均等的信息服务,尤其是人口最多的基层用户。

(3)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范围受限。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一般局限于本馆周边范围,而基层图书馆则因整体信息资源和网点偏少,不能完全满足基层用户需求。

(4)基层图书馆共建共享程度偏低。基层图书馆缺乏统筹统建原则,已建立的基层图书馆也受到建设主体和其他各方面因素影响,多数各自为政,相互独立,各系统之间信息封闭,信息资源互不相通,导致各基层社区图书馆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图书馆信息资源大量重复建设,整体服务资源浪费,使服务体系和运行成本增加。

4 基层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框架

4.1 信息资源整合思路及方案架构

信息资源整合主要是指根据信息化发展趋势,在一定组织领导下,使信息资源有序化、协调化、均衡化、优配化、共享化,最大限度地挖掘与拓展信息资源的应用领域,体现信息资源的最大信息价值过程。具体整合方案架构见图2。

图2 信息资源整合方案架构

图2 的整合方案架构针对基层社区讲,主要是通过“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将社区内或社区间的各具备信息终端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转换联合,形成联合编目系统,使系统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及服务通畅,并在基层社区图书馆门户上提供统一访问终端。“统一信息服务平台”也可称之为一个门户,它主要是多系统之间数据转换联合后的产物,可将单个系统内的信息资源向多个系统提供。就我国基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看,各社区信息系统种类不多,所采用的信息技术均大同小异,基本可以利用“统一信息服务平台”的方式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其优势在于可利用原信息化建设的前期成果,大量节约成本。

4.2 信息资源整合的技术架构

基层信息资源整合主要是指对社区内或社区间多个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其整合数据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交换模式主要有:一是系统自动获取模式,指一个系统可以自动获取另一个系统的数据;二是系统自动更新模式,指当一个系统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其他使用该数据的系统数据也得到相应更新。见图3。

图3 信息资源整合技术架构

信息资源整合的技术架构共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资源整合层,根据各个社区或独立系统的系统软件和操作平台的特点,将各系统的数据利用统一的标准格式进行传输。

第二个层面为信息转换平台,在该平台中分别包含一个综合代理程序和一个资源整合服务器,主要负责社区间或各独立系统的信息资源的转换与发送。

第三个层面为社区图书馆门户,该门户主要是为社区信息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访问的平台,社区图书馆可通过这个平台为社会居民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值得注意的问题:①统一标准的选定。作为信息转换数据的处理技术,首先所选择标准必须具备开放、安全、稳定的特点;其次必须国际化,可支持多语言文字,描述数据应采用简单易懂的标记形式。②信息资源利用形式。在本技术框架中其共享资源的各个系统都必须经过正规注册并提供本系统的ID和说明其共享资源的要求。

信息资源整合技术架构的优点:①符合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求。该技术架构的功能基本能满足基层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程度。②节约成本。作为基层图书馆建设主体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乡镇政府、村委会等无论是行政能力、财力、物力上都不具备将信息化建设的前期成果全部“推倒重建”的能力,而该技术框架不用重建全新系统,并且对软硬件的投入不大,只需对原有系统进行转换联合即可。③灵活拓展。社会信息化建设并非短时一次性所能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可根据基层图书馆建设需求,通过基层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机制”对原有信息系统进行小幅度相关改造来有效促进信息资源整合。

[1]央视焦点访谈.大学生毕业基层就业新政策解读http://edu.sina.com.cn/j/2005-07-06/1036121192.html.

[2]于良芝,等.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法律保障:法定建设主体及相关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2008 (7):6-11,13.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架构主体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IT架构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WebGIS架构下的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