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后

2010-04-18 02:12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10期
关键词:超文本文献学论域

本期发文凡33篇,依“看点”梳理,似可概略区分出两种意义上的三维架构。

着眼我们这个行当的“超文本”视角,若比附“本体论”分析方法,“(图书馆) 机构本体论”“信息本体论”“文献本体论”当是三个最具核心价值意义的维度。将此基于“超文本”的结构认知化意为我刊的某种办刊取向,至少在栏目设计、选题建设上我们就寻到了一个被愈益证明是有效的“法门”。但更令我们欣慰的是,时下业界的发展,不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有着在上述三大“本体论”间深度整合展拓的趋势化意味。仅以本期发文而观,若Web2.0与图书馆2.0、公共事业管理与图书馆社会化管理、Folksonomy与自由分类法、“西北史地学”与地方文献研究等等,都显著地体现着这一类趋势化的意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若再转换一下视角,似可依稀再见一个由“发展研究”“技术分析”“文献学”三大论域构成的三维结构,且各有高论呈献。

“发展研究”在业界不是一个太新的论域,但一样的笔墨并不一定是一样的山水。“图书馆2.0:理念与现实”“图情事业转变发展方式”“公共图书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图书馆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评价)”诸文,显见都有某种“领风气之先”的意味。

“技术分析”一派当以刘向红诸君关于Folksonomy机制研究的大作为旗旐。“基于主题图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基于范畴表的主题词转换”“云计算”“基于比例的经费分配方法”诸文堪堪其为这一板块的四梁八柱。

本期的“文献学”一族也有不俗的表现。一者,曾昭聪教授与其弟子所撰《〈清平山堂话本〉校读记》与我区三位中青年学人所撰两篇关于民族文献、地方文献的力作鼎足而立;二者,“文献学”栏目其他文稿亦各擅胜场,使这一栏目整体斐然可观。

本期发文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基金项目”成果竟达13篇之多,创本刊单期记录,且分布广泛……

本期付梓之际,恰值今年公共图书馆五月“服务宣传周”启动。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服务宣传周有两个最具突破性的内容:一是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开放,二是免费的电子阅读室向未成年人全面开放。我个人体会,这对整个业界而言当具有某种不期而至的划时代意义。作为业界的管理人士,我激情投入相关的实践探索与创新,而作为学人、办刊人,我对由此肇启的新一轮相关理论研究则充满期待与愿景。

2010年5月22日夜

猜你喜欢
超文本文献学论域
东方朔散文赋《答客难》的文献学解读
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的Taylor逼近型内模PID算法
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系统仿真与应用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基于新闻翻译试析翻译中的超文本成分
“夏译汉籍”的文献学价值
对超文本版《喧哗与骚动》的解析
双论域粗糙集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思维的模拟外化:概念超文本建构
“大健康”论域下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变革